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總統您的古書全白讀了
2012/05/29 05:15:29瀏覽2259|回應1|推薦0

馬總統您的古書全白讀了

四書中的大學是儒家必讀,其中第十章「平天下必先治其國」章,更是為政者必讀且須牢記在心的一篇文章。

馬總統一向標榜有著厚實的中國文學底子和服膺儒家思維之正統,但看看最近財政部、經濟部荒腔走板的行徑,不但是民不聊生,簡直已經讓人聯想到了孟子所說「率獸食人」的苛政。從這些就看得出來,所謂技術官僚,只做好了一半,那就是只剩下了官僚,而馬總統的依法行政,也成了惡法亦法的現代啟示錄。

大學第十章「平天下先治其國」最後的結論是:「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災也)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有車駕馬車的士大夫不和百姓爭養雞養鴨的利;可以有冰窖藏冰用來祭祠的卿大夫不去爭畜養牛羊的利益;擁有封地的百乘之家,絕不用專事搜括百姓的家臣主政,與其有斂聚的家臣,還不如有貪污的大臣(但不會去和老百姓爭利、搜括百姓)。」這就是:「國不以為利為利,而以義為利。」掌握國家卻好財物搜括的人,必然要用小人,因為小人最會搜括百姓,一個國家重用小人,天人禍就會紛至沓來不斷地發生了。最後,雖然有賢能的人要來挽救,也沒有辦法了。這就是說:「國家要以義為最大利益,而不是以利為最大利。」

資治通鑒卷二周顯王三十三年記載著孟子見梁惠王,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曰仁義而已,何必曰利。」

司馬光在最後評論舉 孟子和 老師子思(孔子的孫子)的一段話來解釋孟子回答梁惠王這句話有關於治理百姓義和利之間的深意。

「初孟子師子思,嘗問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義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義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則下不得其所,上不義則下樂為詐也,此為大利大矣!』故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這段話簡單的說,就是:「在上位的人不以仁愛治國,老百姓則無處容身;在上位的人不以大眾的利益為出發點,老百姓就會想盡辦法作姦犯科以圖不法私利。」易經說:「平均分配大眾的利益,就是仁義的實踐。」易經又說:「以仁義為出發點的利,是讓百姓安身立命,而這樣的利才是道德的極至。」

馬總統,您只想到台電、中油要虧損了,只聽了技術官僚的報告,就忘了「利者,義之和也。」這句以民為利的箴言;您只想著依法行政,卻忘了大學裡說的:「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為什麼寧願有貪污的大臣,也不要有搜括百姓的大臣呢?那是因為貪污的大臣,只是他一個人的敗壞,至少他沒有搜括、剥削百姓,您最多只落得個識人不明。但是依法聚斂的官員,把民生經濟搞得一蹶不振,把老百姓逼的走頭無落,雖然依法,卻失去了真正的公平正義,這就是孟子說的:「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奉勸馬總統,趕快撤換劉憶如等一干只懂得聚斂、上下交征利,而不懂得與民興義的官員,並且謹記:「利者,義之和也。」真正的涵義,並在未來的四年努力地去實踐。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ngjp&aid=6497356

 回應文章

marksca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14 11:02

……

老兄,您的大學也白讀了。
整句話的翻譯是:與其任用『專事搜刮財富的臣子,寧可有盜取公家財務的臣子』
這句話是反話;不管是盜臣還是聚斂之臣都不好;
聚斂之臣是拿著法治的幌子來和人民要錢,有傷民力,而盜臣則是竊取國家資源,有傷國
力。

內容並不是要『比較誰比較壞』,而是『兩個都很壞,所以拿這個來諷刺』。

靠!春秋戰國也就算了,已現在民主時代來說,公務員哪個不是拿我們繳的稅金?不論是聚斂之臣還是盜臣,還不都是拿我們繳的稅金?你還想分哪個好壞?是神經衰弱是不是?

基本的就錯了,其他謬誤應該也是一大堆;晚點再看,槽也晚點再吐。

鎖了我也沒關係,我頂多在G+上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