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黑之物哀
2017/09/29 08:00:26瀏覽1358|回應0|推薦22

不知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學建築搞藝術玩劇場或廣告的,都忒愛當黑衣人。時尚設計界更多了,東瀛兩大「黑烏鴉」代表-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更是對黑色一往情深。

 

說到黑,大概沒有比日本人更究極的了。以茶器為例,幾個世紀以來,單單為了燒出不一樣個性的黑色茶杯,做了無數的鑽研。大和民族對於黑的執戀,大概從十九世紀被歐美「黑船」撞開鎖國大門之後,整個色彩基因就「明治維新」了(阿桑很會掰)。二十世紀下半葉,一批服裝設計師如高田賢三、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相繼躍上世界時尚伸展台。然而在文化藝術上,他們不僅大步向前走還拼命往回看,從古建築、古美術、古著文本中還原傳統色彩,例如平安時代的瓜紅、薄柿、海松茶、鴨川鼠…等令人意想不到的顏色。

 

日本人執迷的黑,有不同的層次紋理和細微的情緒變化,滲透著一股「物哀」之美。就像花瓣飄落的櫻吹雪,美在轉瞬即逝、一期一會,也像武士道,把自殺當成一種美學的終極旅程,自我的完成式。這股物哀之美更瀰漫到文學、藝術、音樂,例如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的小說,文字畫面感強烈,美到讓人深呼吸的淡淡哀傷與不可逆的宿命,繼之而來的是虛空與徒勞。又如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被兒媳冷落的老夫婦坐在海邊石壩上的無言落寞;《晚春》在居酒屋獨酌的老父親以及長空下的晾衣繩,那些鼓著風的衣裳猶未知「景依舊、人事非」,都是無以名狀的寂寥物哀。

 

「物哀」是一種情緒,並非真正的哀傷與絕望,像晴空下的一抹浮雲,可意會難以言傳,若用咱們古人的說法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字面直譯:感傷憂懷時看見花開而落淚,無奈離別時聽見鳥鳴不禁心頭一顫。很林黛玉的fu),用五感去體會自然萬物帶給我們的唯美感受,並珍惜當下得來不易的緣分。心有所動,即是物哀。

 

*Photo by Werner Bischof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10868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