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城經
2013/11/12 09:28:48瀏覽341|回應0|推薦1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

八城經

如是我聞:一時,具壽阿難住在韋沙離城的木瓜村。

那個時候,八城的居士第十因辦某事到達巴嗒厘子城。當時,八城的居士第十來到雞園一位比庫之處。來到之後,禮敬該比庫,坐在一邊。坐在一旁的八城居士第十對該比庫如此說:

尊者,具壽阿難現今住在哪里?我想見具壽阿難。

居士,具壽阿難住在韋沙離城的木瓜村。

於是,八城的居士第十在巴嗒厘子城辦完事後,來到韋沙離城木瓜村具壽阿難之處。來到之後,禮敬具壽阿難,坐在一邊。坐在一旁的八城居士第十對具壽阿難如此說:

阿難尊者,是否有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正自覺者 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呢?

居士,有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正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阿難尊者,有哪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正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呢?

居士,于此,比庫離諸欲,離諸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成就並住于初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初禪是造作、思 念 。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 ,得達諸漏盡。若尚未得達諸漏盡,也依其法貪、法喜 ,滅盡五下分結,成為化生者,在那裏般涅盤,不再從那世間回來 。居士,這即是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正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 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尋、伺寂止,內潔淨,心專一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成就並住於第二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二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離喜,住於舍,念與正知,以身受樂,正如聖者們所說的:‘舍、具念、樂住。成就並住於第三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三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舍斷樂與舍斷苦,先前的喜、憂已滅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成就並住於第四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四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以慈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三、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切處,一切如自己,對具一 切[有情]的世間以慈俱之心、廣、大、無量、無怨敵、無瞋害遍滿而住。他如是審察、了知:此慈心解脫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 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以悲俱之心……喜俱之心……舍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三、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 切處,一切如自己,對具一切[有情]的世間以舍俱之心、廣、大、無量、無怨敵、無瞋害遍滿而住。他如是審察、了知:此舍心解脫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 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作意種種想,無邊的虛空。成就並住於空無邊處。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空無邊處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空無邊處,無邊之識。成就並住於識無邊處。他如是審察、了知:此識無邊處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識無邊處,什麼都沒有。成就並住於無所有處。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無所有處定是造作、思 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得達諸漏盡。若尚未得達諸漏盡,也依其法貪、法喜,滅盡五下分結,成為化生者,在那裏般涅盤,不再 從那世間回來。居士,這也是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正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 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如是說已,八城的居士第十對具壽阿難如此說:

阿難尊者,猶如有人尋求一種寶藏,卻一次獲得了十一種寶藏 ;同樣的,尊者,我尋求一種不死之門,卻一次得聽聞 到十一種不死之門。尊者,又猶如有人的家有十一個門,當他的家著火時,即使從任一個門都能使自己安全逃出;同樣的,尊者,我從此十一個不死門的任一個不死 門都能使自己安全逃出。尊者,那些異學都能為老師遍求老師的酬勞,我為何不向具壽阿難作供奉呢?

於是,八城的居士第十召集了巴嗒厘子城和韋沙離城的比庫僧,親手以美味的嚼食、啖食侍候令滿足,又各供一套衣給每一位比庫披著,供三衣給具壽阿難披著,並為具壽阿難建造了五百精舍(造價為五百金的住所)

瑪欣德 尊者 Mahinda Bhikkhu 譯自《中部》第52
2008-06-8


備註:

八城經 (Atthakanagarasuttam):譯自《中部》第52經。

八城的居士第十請教阿難尊者:佛陀是否說了一法,能使比庫們通過精進獲得解脫、斷盡煩惱?阿難尊者連續回答了十一種修習止 觀的方法:先證得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慈心解脫、悲心解脫、喜心解脫、舍心解脫、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和無所有處定;從這些定出定後再修觀, 能得漏盡,證阿拉漢果;即使不能,也可證不來果。

八城(Atthakanagaro):住在八城。第十(Dasamo):是該居士的家姓。

雞園 (kukkutaramo):雞長者所建造的僧園。

世尊在圓滿了三十種巴拉密後,摧毀了一切煩惱,證正覺于無上全自覺。以世尊能了知不同有情的意樂隨眠故為知者;對一切所知之法如觀放在手掌上的余甘子,故 為見者。又清楚宿住等為知者,擁有天眼為見者;擁有三明、六通為知者,以無障礙的普眼見一切處為見者;以強力的智慧識知一切法為知者,以極清淨的肉眼能見 一切有情視域之外、戶外等之色為見者;以增長自己利益的、定為足處的通達慧為知者,以增長他人利益的、悲為足處的教說慧為見者。以已殺敵及有資格接受資具 等為阿拉漢;完全地及自己覺悟諸聖諦為正自覺者;或知障礙法為知者,見出離法為見者,已殺煩惱敵為阿拉漢,自己覺悟一切法為正自覺者。如此以四無畏、四所 行來稱讚世尊。

造作(abhisankhatam):經造作而生。思念(abhisancetayitam):思念分別。

他住於其處 (so tattha thito):他住立於該止觀法。

法貪、法喜 (dhammaragena dhammanandiya):這兩句是指對止觀的欲貪。止觀的確能令所有一切的欲貪滅盡,能夠成就阿拉漢,不能則成不來者。他尚未舍斷對止觀的欲貪故,以第四禪之思投生於淨居天。這是論師們的一致說法。對止觀的欲貪屬很微細的欲求,即”(nikanti)

義注提到:就如這部經,《大馬倫迦經》、《大念處經》、《身至念經》等也教導止觀。在這部經中,既教導修止又教導修觀,並側重于指導修止,《大馬倫迦經》則側重指導修觀;《大念處經》稱為教導修觀為主之經,而《身至念經》則以修止為主。

 世尊在《大馬倫迦經》(M.64)中說:阿難,哪種道、哪種行道能舍斷五下分結呢?阿難,在此,比庫遠離依、舍斷不善 法,止息一切身的粗惡,離諸欲,離諸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成就並住于初禪。然而其處還有色、有受、有想、有行、有識,他觀察那些法為無常、 苦、病、瘡、箭、惡、疾、敵、毀、空、無我。其心從那些法中得解脫。其心從那些法中得解脫後,心集中於不死界:此為寂靜,此為殊勝,即一切行的止息,一 切依的舍遣,愛盡、離貪、滅、涅盤。他住於其處,得達諸漏盡。若尚未得達諸漏盡,也依其法貪、法喜,滅盡五下分結,成為化生者,在那裏般涅盤,不再從那 世間回來。阿難,這就是舍斷五下分結的道、行道。接著佛陀繼續教導了依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定修觀的方法。

之所以沒有教導觀照非想非非想處定心,是因為該定過度微細,超越了弟子的能力範疇。

只通過一次努力即獲得十一種寶藏。譬如有人前往森林尋找寶藏,一位樂於助人者見到後問:朋友,你去哪里?他回答:我想尋找生活資財。”“朋友,那你過來吧!搬開這塊大石。他搬開該石後不斷往下挖,發現了十一個罐子。如此只通過一次努力即獲得十一種寶藏。

緬文版作bhavanaya(修習),今依蘭卡版savanaya(聽聞)翻譯。

外學弟子在向其老師學習技術期間或之前、之後,都會從家中拿錢來酬勞。若家中無錢,其親戚朋友也會幫忙。外學們在不能導向出離的教法中學習技術皆會尋找錢財來供養其師,在這種能夠導向出離的教法中,我為何不向為我宣說了十一種生起不死行道的導師作供養呢?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hooray&aid=944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