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克服五蓋 掉舉與追悔 疑
2013/09/13 09:35:14瀏覽849|回應0|推薦1

掉舉與追悔      帕奧禪師  中譯者:尋法比丘

        在《相應部》裏,佛陀舉了以下的譬喻來形容掉舉與追悔:

        「如果有一鍋被風吹起漣漪而不斷晃動的水,視力正常的人照看它時也不能正確地認出及看清自己臉的倒影。同樣地,當人的心受到掉舉與追悔控制、受到掉舉與追悔擊敗時,他不能正確地看清如何脫離已生起的掉舉與追悔。所以他不能知曉對自己真正的利益、對別人的利益,以及兩者的利益;而即使很久以前已背熟的經文也記不起來了,更別說是還未背熟的經文。」

 

        在《增支部.一集》裏,佛陀如此說:

        「諸比丘,我不見有任何一法像心不安寧般如此有能力導致未生起的掉舉與追悔生起,或增長已生起的掉舉與追悔。

        對於心受困擾之人,若掉舉與追悔還未生起即會生起,若已生起即會增強與增長。」

        「諸比丘,我不見有任何一法像心之輕安一般如此有能力阻止未生起的掉舉與追悔生起,或斷除已生起的掉舉與追悔。

        對於心輕安之人,若掉舉與追悔還未生起即不會生起,若已生起即會被斷除。」

 

        《念處經》的注釋提及有六種法是有助於斷除掉舉與追悔的,即:

一、知識;

二、發問;

三、瞭解戒律;

四、跟年長且對戒律等修行更有經驗者相處;

五、結交善知識;

六、適當的言談。

 

        在解釋時,該注釋說:

        「對於學習一、二、三、四或五部尼柯耶的意義及語法的人,掉舉與追悔即會消失。這是人們如何通過「知識」克服掉舉與追悔。「發問」則是:多問什麼在戒律上是適當及不適當的。對於如此做的人,掉舉與追悔也會消失。對於通過實際運用及掌握僧團戒律的本質而精通戒律者,這兩種惡法(掉舉與追悔)即會消失。這即是「瞭解戒律」。「與更有經驗者等相處」:去拜見及與僧團中具有道德的長老交談。通過這些拜訪,掉舉與追悔即會消失。「結交善知識」:跟有如戒律第一的優婆離尊者一般精通戒律者結交。在這種群體當中,掉舉與追悔即會消失。在此,「適當的言談」是特別指討論什麼在戒律上是適當及不適當的。通過這麼做,掉舉與追悔即會消失。所以說這六種法有助於斷除掉舉與追悔,但通過這些法斷除的掉舉必須于未來證得阿羅漢道時才會完全根除而不再生起。另者,通過這些法斷除的追悔必須于未來證得阿那含道時才會完全根除而不再生起。」

 

        對於許多禪修者來說,掉舉的確是個很大的障礙,尤其是來自大都會與城市的人。他們的心實在是很紛亂,甚至要專注一或兩分鐘也困難。由於自己的習慣,他們的心就像一隻猴子般跳來跳去,沒有一刻是寧靜的。然而,即使如此想了一百年,他們將連一點進步都沒有。因此,如果他們真的想要在禪修方面有進步,他們必須收攝及定下自己的心。除此之外再無他法。他們必須把一切大小雜念置之一旁,而就只做一件事,即專注于禪修業處。

        在《彌醯經》(Meghiya Sutta)裏,佛陀說比丘必須修行安般念以斬斷紛亂的雜念。安般念如何斬斷紛亂的雜念?在此,我應當舉個譬喻來說明。

        假設有位馴牛者捉到了一隻野牛。當該馴牛者想要馴那只牛時,他會豎起一根穩固的柱子,再以一條堅韌的繩子把那只牛綁在那根柱子上。開始時,那只牛會很煩躁地走來走去。然而,由於牠被一條堅韌的繩子綁在柱子上,所以牠無法逃走,而只能不斷地繞著那根柱子轉。過了一些時候,由於感到疲倦,而且也已知道嘗試逃走是無用的,牠將安靜地坐在柱子旁邊。如此,牠即已被馴服了。

        於此,那野牛就好像未經訓練且煩躁的心;柱子就好像出入息;堅韌的繩子就好像強而有力的正念。雖然開始時心很煩躁,但在不斷地以正念把它緊系於氣息之下,過了一段時候,它就會安靜地停在息上。

        因此,如果你的心的本性是散亂不安寧的,你就應該在每一種姿勢裏都持續不斷地修行安般念。如果以對法至誠恭敬的心來如此修行,不久之後,你的心就會變得寧靜及專注。這並不只是說說而已。從我指導禪修的經驗當中,就有許多曾經無法停止紛亂思緒的禪修者,通過修行安般念而證得了禪那。而你也應該擁有自信可以辦到這一點。

        在《相應部》裏,佛陀舉了以下的譬喻來形容疑:

        「如果有一鍋被攪拌得混濁的黃泥水,視力正常的人照看它時也不能正確地認出及看清自己臉的倒影。同樣地,當人的心受到疑控制、受到疑擊敗時,他不能正確地看清如何脫離已生起的疑。所以他不能知曉對自己真正的利益、對別人的利益,以及兩者的利益;而即使很久以前已背熟的經文也記不起來了,更別說是還未背熟的經文。」

 

        在《增支部.一集》裏,佛陀如此說:

        「諸比丘,我不見有任何一法像不如理作意般如此有能力導致未生起的疑生起,或增長已生起的疑。

        對於不如理作意之人,若疑還未生起即會生起,若已生起即會增強與增長。」

        「諸比丘,我不見有任何一法像如理作意般如此有能力阻止未生起的疑生起,或斷除已生起的疑。

        對於如理作意之人,若疑還未生起即不會生起,若已生起即會被斷除。」

 

        在《念處經》的注釋裏提及有助於斷除疑的六種法當中,首三個及最後兩個跟斷除掉舉與追悔的相同。第四個則是:對佛法僧三寶堅定不移的信心。

        人們可以通過這六法去除疑,但只有于未來證得須陀洹道(第一個聖道)時才能完全根除它,令它不能再生起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hooray&aid=845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