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2/13 00:57:45瀏覽2392|回應0|推薦6 | |
711代將軍家齊(1786~1837年在位)起用名臣松平定信,再次推行新政,號稱「寬政改革」。
松平定信回復抑商重農的政策,一方面壓制豪商,收回給予大商人的特權,嚴格控制物價;另一方面禁止農民離鄉入城,將農民牢牢綁在土地上;又限制只能種植糧食,不能種經濟作物。 松平定信又要求全民厲行節儉,禁止奢侈享樂;削減幕府及將軍家內的經費用度3分之1至一半。松平定信正直而節儉,可惜有美意而無良法,守舊而看不見社會進步以後真正的需要。 以結果而論,寬政改革阻擋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又不能振興農村經濟,使得人民更加貧困,金融更加混亂,社會各階層人士無不痛恨,尤以農民最為不滿。日本有部分學者認為松平定信甚至比田沼意次更加失敗。(摘自呂正理著《另眼看歷史:中日韓台三千年》) 在人類社會數千年以來的歷史,總是因為環境變化,而必須對目前運行的規則做出調整以因應,換句話說,「改革」是環境改變於前,而逼使人類不得不去調整制度,因為人是有慣性的動物,大家習慣一套規則後,沒有足夠的誘因和能量,是很難讓大家願意去做出改變的。 「生也地獄、死也地獄」制度無法利益均霑必定引發反抗 只是原有的制度能夠運行,必然是讓多數人獲得好處──即使看起來是做出犧牲的人,事實上也有從那些制度獲益,一套制度不能讓多數人獲得利益,必定會引發反抗,所謂的「生也地獄、死也地獄」,清楚地描述出一套制度如果對某一群人壓榨過度,讓這些人難以分享制度運行的好處,讓這些人有了「反正再糟糕、即使掉腦袋、也不會糟過這種生不如死的情況,那不如反抗賭一個變好的可能」的念頭,便會起身反抗制度。一旦反抗的人超過一定的數量,制度自然就難以再實行下去。 12世紀日本出現以平清盛為首的武家政權,架空了天皇,實際上執掌權力。失去權力的天皇系統(當時日本因為種種原因,天皇往往會早早退位,以上皇、法皇等身分掌握實權,天皇系統指的是天皇、上皇、法皇等天皇家族成員)和圍繞在這個系統旁邊獲利的公卿,難以忍受權力流失,暗中勾結和平家敵對的武家(主要是源家),希望打破平家專政的局面。孰料源家的武將木曾義仲真的擊潰平家軍隊,進入京都後,卻無力控制複雜的京都政治系統,引來源家的天皇家族成員和公卿反而深受平家執政規則破滅後的混亂之害,只能再向源氏的另一位成員源賴朝求救。 從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平家掌權後,京都的天皇家族和公卿們認為他們沒有分享到平家掌權的好處,便會想辦法反抗;而木曾義仲以軍事行動改變了這個狀態,卻沒辦法調整出新的可運行規則,最後自己也死於規則破滅的混亂狀態。 「把禍害扼殺在搖籃中」的做法,根本不可能成功 無論人類怎麼驕傲的妄想自己可以先知先覺,提早做好準備因應變局,但事實上這種「把禍害扼殺在搖籃中」的做法,根本不可能成功,先不提人類根本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就算少數人真的掌握這種能力,也會因為其他沒有這種能力的多數人,根本感受不到必須作改變的必要,而無法凝聚出改革需要的能量。 當然,只要是變革,便會有人被犧牲,為了說服這些人乖乖去犧牲,就必須有一套說法讓他們心甘情願接受而不是起身反抗。這些權力者創造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等種種利他主義的說堂皇說詞,我想大家從小就聽到耳朵長繭了,用不著我再多加重複。 當然人也不是這麼容易被欺騙的動物,但權力者是有辦法創造一些利基,鼓勵大家去犧牲,於是乎一大堆沒有因果關係、沒經過績效審查的「這樣做就是好人」教條(例如對守寡不改嫁的婦女贈送貞節牌坊,最好是有誰知道婦女不改嫁到底對社會整體能創造什麼共同利益了,但權力者說有就有嘍),就被創造出來了。這些標籤有些就是單純的標籤,有些則能夠換到實際的利益。但無論如何,這些因應權力者利益創造出來的「當好人簡單公式」,如果原來就對社會共同利益不具績效,並不會因為這些冠冕堂皇的說詞,就真的創造出什麼社會共同利益。 我們回到文初的例子,松平定信推動的「寬政改革」中的改革項目,大致上都合乎東亞道德系統、甚至是「普世」道德系統的「好事」標準,但不管是當時,還是從現在的史料去觀察,松平定信的改革都沒能解決當時日本發生的經濟問題。原因在於人類社會的太多「好事」標準,是根據權力者的利益去發展出來的,往往不是真的能促進整體人類的利益進步。 不經思考、專注於「做好事」贏得好人標籤帶來災禍 這種不經思考、專注於「做好事」贏得好人標籤,而不是真的去探討問題出在哪裡、然後針對問題研究出一套解決方案,並且監控方案實行過程、事後檢討實行績效,而為人類社會帶來災難的例子之一,就是紀元前1世紀的王莽。 王莽是東亞大陸天朝體系中新朝的創立者,從我們現在可以讀到的歷史(別忘了,這歷史還經過取代新朝的東漢王朝的抹黑扭曲)來看,這個人在任何道德體系下,都可以給他個「好人」的評價,當皇帝前的眾人謳歌還可能是因為想要奪權裝出來的,但他當皇帝後,從來沒有沉溺於享樂,每天都想辦法要更正皇朝治理之下各種錯誤的政策法律,拯救萬千生民,推行的各種改革也不是為了自己或是鞏固皇朝的勢力。 沒有績效檢討的「好人」、「好事」標籤,為人類社會帶來的災難不只於此。不管這些教條實行的結果,到底有沒有增進人類社會集體利益的效果,但起碼發出這些好人好事標籤的目的,還是希望人因此願意去實行標籤提示的那些行為(例如捨己為人)。然而當標籤發出的太容易,或者標籤帶來的利益效果太大,往往會讓人去裝出、演出各種行為,就為了取得那些好人好事標籤,結果是沒有人在意行為是不是對人類社會真的有好處了。 維護標籤利益,讓人不惜說謊造假 更嚴重的狀況還在後頭,當標籤帶來的利益太大,而標籤背後的行為卻被證實對於人類社會有害無利的時候,透過標籤獲得好處的人,往往會做出扭曲現實、假造標籤鼓勵的行為真的有利人類社會的造假,甚至利益牽涉的範圍太大時,還可能出現爭取或持有標籤的人,運用權勢去壓制迫害講真話的人的情況。 之前討論福島食品進口的時候,根據《新新聞》記者的報導,就有反核人士認為,不管福島食品有沒有輻射問題,都不該解禁,因為解禁會給人「核災沒有那麼可怕」的印象。換句話說,為了維持「核災無解」這張標籤,福島食品是不是真有問題他們一點都不在意,甚至用上造假福島食品就是有問題這種手法也在所不惜。 而這只是為維護標籤不惜造假的一個最小的例子,其他像是基於性向平權不能提示同性戀者是愛滋病高風險族群,基於種族平等不能針對種族差異設計疫苗、基於性別平等不能在身分證上寫父母只能寫雙親,為了維持「標籤」不惜無視、扭曲甚至造假現實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了。可想而知,現實不會因為這些扭曲造假而改變,無論怎麼掩飾否定,結果該出問題的還是會出問題,最後當然是要浪費人類社會的共有資源去擦屁股,當資源被浪費的時候,自然一定會有人要遭殃。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