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跟國民黨的根本思惟差異
2007/10/14 17:47:20瀏覽583|回應0|推薦1

在媒體前消失多日後,謝長廷復出後的第一次出手,是邀請馬英九辯論入聯議題,馬英九則是千篇一律的回以拚經濟。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可能只是選舉中又一次鬥嘴鼓,但事實上,這其實已經非常明顯的表達出,國民黨跟民進黨在思惟模式上的根本不同。



如果單就選舉上的策略來看,謝長廷這次出手是完全成功的,馬英九的回應其實也有相當鞏固基本盤的作用。為什麼我這樣說,民進黨執政七年多給台灣最大的改變,就是更深化台灣人自認為跟中國人是不同國家的人,這種意識。說真的,世界上最具煽動力的言論,除了宗教以外,大概就是國族意識這種東西了。而不管哪一方的調查,目前台灣人對台灣的認同感確實遠比對中國來得高;這逼使國民黨不得不跟著民進黨的腳步,搞返聯公投。



如果說在台灣返回國際社會的言論市場上,民進黨是領導品牌,國民黨的動作可以視為搶市場的手段,這時候領導品牌當然要做出些動作維持住自己的領先,謝長廷找馬辯論這項議題,就有這個意義在。



而國民黨根本就不認為台灣能不能進聯合國是什麼重要的事情(這種因為思考邏輯的不同產生政策優先性的差異,後文會有論述),返聯公投只是為了讓民進黨無法輕易在這個言論市場上獨霸,所不得不做出來的動作罷了,如果馬英九還在執著的回應,那還真是死路一條──面對一個自己都不認同的議題,如何能講的過人家。馬英九回應要辯先辯經濟議題,迴避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邀請對方進入自己設定主打的議題,這是現代選戰的ABC



當代選戰,不是比較兩方對於議題的解決方案,而是比較誰能讓對方再自己熟悉的議題中作戰,舉例而言,美國的民主黨擅長的是社會福利議題,談的是社會公平正義,種族、兩性平等等;共和黨擅長的則是增加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所以選戰民主黨就會想盡辦法要共和黨討論社會議題,包括就學、就業平等權,社會保險公平性(如健保);而共和黨則糾纏著民主黨談企業競爭力(減稅、補助企業方案)、國家防衛,邊境安全(美國南方各州,如加州、佛州、德州等嚴重的拉丁美洲偷渡客問題,一向是共和黨最拿手的議題)等。



而民進黨和國民黨基本思惟、或說他們對於政策方向的根本差異在哪呢?其實所謂的統獨也不過這個思惟的延伸,就是國民黨認為利益是人世間最重要的東西,而民進黨則認為人世間除了利益之外,還要有其他東西。這種思惟上的差異,如同基因般的刻畫在兩個黨的身體每一個細胞之中。



目前國民黨和民進黨兩邊的領導階層,都是戰後出生的世代,成長期正好都是白色恐怖肅殺氣氛正烈的時候,當時的國民黨無論從哪一個面向看,都是標準不公不義的代表。而在當時願意加入國民黨的人,很明顯,都是能說服自己為了利益可以犧牲一切的人(至多就是像醫龍裡面稻森泉那個角色那樣說服自己,成為腐敗體系中的掌權者是為了改變腐敗體系),為了利益,他們可以願意跟強者妥協,甚至完全順服於強者之前──即使強者是邪惡不公義的。在這種體系下成長的人,很明顯會有兩個特徵,一個是缺乏冒險精神、另一個是缺乏與強者對抗的意識。



民進黨,應該說是那個時代的反國民黨陣線成員複雜,但這些人的共同特徵是,敢冒險、敢質疑強者──無論是為了心目中的絕對價值或是為了賭一次更高的利益



也就是這兩個政黨現在的政策導向,早就在數十年前兩黨選入黨員時,就因這些黨員個性上的差異被決定了。



把這兩種性格投射到入聯議題上,國民黨的思惟正好就是讓他們完全無法在這裡跟民進黨對抗的原因,入聯必須對抗國際上的強者──不管是中國或是美國;入聯是冒險的,因為有可能真的觸怒中國引發台海軍事對抗。這對於過去早已習慣在國民黨不公義統治下的國民黨員,為了看不到摸不著的尊嚴公義去做他們心目中自殺式的行動,根本是他們無法認同的。



相反的,所謂的拚經濟,也是這種思惟模式的延伸,1014日中國時報上面一篇文章吃飯皇帝大,充分地表現出這種思惟,從先賺錢吃飽飯、到賺錢買好衣買好屋買好車睡好女人…..,人類對於物質的追求慾望無限,所以這種議題永遠有效。



而民進黨的思惟呢?應該說起碼是某些民進黨人的思惟,其實答案就在13日謝長廷的回答,不是什麼我們不是貓狗那段,而是過去經濟發展最好的時候,愛河卻是最髒的時候。也就是民進黨其實根本不是一個追求以利益為最高價值的政黨,過去幾年執政一直用力在拚經濟,其實是完全落入國民黨的議題陷阱之中,犯了根本上戰略的錯誤,04年總統可以連任成功,只能說台灣人民追求國家尊嚴的意志遠比兩黨想像的強烈吧!



在幾年戰略錯誤後,民進黨這次主打的,終於回到國民黨最不拿手的議題,一是用轉型正義去攻打國民黨一向不太在意的公義,一是用入聯去攻打國民黨根本不懂的尊嚴,然後用幸福去逼迫討厭公義 尊嚴這種絕對價值的自由派分子思考,只追求錢的人生真的就是幸福嗎?



國民黨繼續七年來一貫的策略,利用過去黨國時代製造出來的媒體優勢繼續塑造台灣經濟倒退、景氣差,物價高等印象,並把這些印象連結到是民進黨搞獨立(當然,因為台灣獨立已經是大部分台灣人的願望,國民黨也不敢纓其鋒,他們的說法是拚政治)以致與中國關係惡化所造成。



對於人性而言,大部分人都不會滿足現在的物質生活,所以這個策略是相當成功的;尤其是在中國與全球新興國家刮走了大部分製造業,使低薪工人失業;並在對外大幅輸出通膨的情況下,讓全球中產階級都有實質收入降低的問題,使得這些說詞能夠相當程度的打動人心。



另外,國民黨將貪腐這個權力必定產生的現象歸罪給民進黨,不過因為國民黨即使下野以後也仍貪腐依舊,雖說他們以媒體優勢製造了新領導者馬英九完人形象,但對於大部分腦筋清楚的選民而言,這種說詞的效力並不大,尤其是在馬英九被從神壇上拉下後,效應就更小了。



對於國民黨員或某些極端的國民黨支持者而言,中國政府是不是極權統治根本不重要,因為他們早就習慣(甚至喜歡)過去極權統治的蔣政權;中國是不是民主也不重要,因為這些人其實也不認同他們一直被灌輸會製造動亂印象的民主制度(在階級歧視的有色眼光中,他們其實根本反對不分貴賤、平等的一人一票制度,當然,他們不會這麼赤裸裸的表達自己對於三高一低的鄙視,只是單純用民粹去批判民主制度),反而醉心於過去讓台灣、現在讓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開明專制式的政治(為包裝對這種違反潮流的寡頭式精英統治制度的渴望,他們發明了所謂的優質民主)。



在他們心中,人人有錢賺、人人有書讀(其實也不用人人,只要是他們所謂的中間階層就夠了,在不在乎社會公平的他們的心中,窮人是沒有人權的)、人人能吃飽
睡暖就夠了,至於決定大家怎麼活這件事情,應該交給學有專精的專家來負責,一般人不用、也不該管。對於這些人而言,台灣是否建國,台灣人是否有自己的國家,真的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rrickx&aid=129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