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2 06:59:38瀏覽866|回應0|推薦13 | |
我們住在Piran那一晚上,城內舉辦「地中海國際民俗宴」,當天有來自烏克蘭與希臘的兩支陣容龐大的舞蹈團,讓我們足足兩小時,就站在廣場上,饗宴這場「地中海」之夜。 這兩支隊伍所帶來的舞風,完全迥異。 烏克蘭舞團,跳的是快、且極快的舞曲,曲風明亮且愉快,像是奔放在草原上,極力追求速度感與力量。雖說是團舞,卻又以男女各一隊,譜出單一舞蹈。彷若草原男女對峙舞藝,又像是草原男子以舞技獲取女子目光,而草原女子則以舞藝博得男子讚美。 烏克蘭男子以聞名的哥薩克跳法,大力且大姿態的擺動手與腳,俐落的旋轉、跳躍與蹲跳,都讓人無法不聯想到,他們就是出自馬背上的男人。烏克蘭女子,同樣以腳勁,踢上踢下的,豪不嬌柔作態;透過身體不斷扭動的轉圈,將裙擺甩動出如七彩棒棒糖般地轉輪,此豪情也可媲美男子,充份表現出草原女子的磊落大方。 但不知何原故,我卻特別喜歡來自希臘的舞蹈。 希臘的民俗舞蹈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群男女,手牽手的圍成弧形,然後,永遠繞著廣場做圓形走動,一圈又一圈的,不斷畫弧構成「圓」。這讓我想起好久遠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暴雨將至〉:那是一部描述瓦解的南斯拉夫共和國,在種族歧見與宗教排斥的伊斯蘭教與東正教之間,人與人之間永遠在「圓」形線上,無止盡、且不斷循環。包括影片的時間處理,同樣也是以「圓」這樣地時態去完成。 看著永遠是男性主導這「圓」的舞蹈,總是讓人深刻領悟到,這是個強調「父權」或「家長」制的社會關係,舞蹈行進中,每個人緊握他人的手,就像是「家族」力量,無法割捨與扭斷。 配合著希臘舞團,是一隊彈奏希臘曲風的四個男子,他們或吹黑長笛、或彈古月琴吉它或打鼓或拉小提琴,吹奏出很有中東曲風的輕快調子,但,又不像中東或印度曲風般,黏膩擾人。反倒,令人感受到更多是,來自那多岩石地的崎嶇山地所蘊藏出來的樂觀。 彈古月琴的男子兼唱者,他那帶有古味的唱腔與清亮的嗓音,隨海風傳送縈繞在整座廣場,我們都感覺到,這一刻,若說「圓」又再度走回到原先曾繞過的那一點,那麼,它一定不是悲傷地,而是,又一個「新的開始」。 ***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