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11 10:25:31瀏覽584|回應0|推薦5 | |
仲尼「宗帝王,效天地」之道
文/臺灣中華孔孟協會林文傑2017/09/28 取自《中庸。祖述第三十章》 一、 宗帝王 孔子肩負繼往開來,闡述堯、舜之君臣無為而治之道,宏揚文、武之立法,總集先王聖道之大成。 儒家思想是治國的核心, 1.遠堯宗舜之道。 孔子闡述古聖君王治國之道。孔子生在東周春秋時代,正逢周朝國力衰敗,諸侯稱霸之時。孔子讚歎堯、舜的自性如海量一般的宏寬,其心胸如泉源一般無窮,後世論大道、大德,沒有比堯、舜時代還盛大。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曆山耕耘種植,在雷澤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餬口而到處奔波。只是一介庶民怎麼可能成為治國的君王呢?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頌。 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徵詢繼任人選,四嶽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堯又將九個兒子交給舜共處,舜很快就將堯的九個兒子變成兄友弟恭文質彬彬。因此堯帝分派了一個小村落讓舜治理,並指示舜要教導百姓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對於給百姓的承諾舜都謹守信用,勤政愛民與國人交。舜很快地就將村落治理好。逐漸的小村變成鎮,鎮很快集結變成大城市。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讓於舜,這就是堯舜的君臣之道也稱無為而治的『堯天舜日』。這無為而治,就是先修身實踐綱常倫理後,給百姓做模範、榜樣讓百姓學習。所以孔子看到舜帝從忍辱、謙卑、敬愛等修身功夫開始,然後才齊家、治國。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弟弟象為諸侯。 三綱『君為臣之綱』、『父為子之綱』、『夫為妻之綱』,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君臣有義』就是如此產生。 2.近守文武之法。而文王,武王實行勤政愛民的仁德之政,制定千古治國之道的禮儀規範、典章制度;文王被尊為至德作表率,武王行仁德之政,為千古行政所效法。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治國的至德要道就是以孝治天下。孝道能讓天下太平,孝道讓百姓遵循後可以和睦相處,孝道可以讓長輩與晚輩之間不會有任何怨懟。 《孝經。孝治章。第八》「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如此以『孝道』治理國家,萬民百姓知父母老邁或病苦時,懂得照顧父母;父母過世,知慎終追遠的感念父母的扶養、教養之恩;因此天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不會有天然災害的情事發生,不會有人禍的造孽之亂。這就是古代聖王為什麼以推廣『孝道』做為國家治理的仁德之政的原因了。」 《孝經。聖治章。第九》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天地人三才,天行天理,地行地理。人為天地基軸,人之所以貴為天地基軸,是因為人的天性中擁有『綱常倫理』。所以人行性理(綱常倫理),而最首要的就是從行『孝道』開始。」 《中庸。第三十二。至誠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這句話的意思是:文王、武王的至誠猶如天、地的至誠,實行勤政愛民的「仁德之政」,制定千古治國之道的禮儀規範、典章制度。所以為政者對上帝的至誠,就是有條理的將「五倫達道」整理成頭緒,讓天下人知道倫理,因此社會、家庭才不會錯亂, 這就是「經」;將人該如何生活,如何實踐「五倫達道」的方法整理出來,讓人人相親相愛,不分彼此,此稱為『綸』。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於孝,與國人交止於信。 孔子繼往開來講述《中庸》與《大學》,所講述的內容都是君王治國之道。孔子平素懷抱著使老者安之、少者懷之的大同理想,所以特別推崇先王的大德,這就是繼往。何謂開來呢?在孔子所處的時代裡,推行大道可以快速,也可以長久,可以獨善其身,也可以當官以兼善天下,可以活潑自如的運用。 聖德的君王以民心為依歸,教化百姓齊修綱常倫理,聖德照顧萬民百姓的心,好比天、地般高大光明,承載萬物,育化萬物。當治理國家的方法正確了,恩澤散播到民間了,人民就會安居樂業了。而聖人也是以萬民的心作為自己的心,盡心盡力照顧天下百姓,所以天下間沒有不能渡化的人。 二、效天地 1.上法自然之運。承襲適合時宜。上律天時:古聖德的君王治理國政,遵循著天時「春、夏、秋、冬」時宜的造化,教導百姓正確生活。 2.下因一定之理。順應著人心變化,也隨著水、土的流動(各地的風土民情、居住的生活習慣),制定各種禮儀規範、典章制度,並不固執與拘泥只有一個方法。 3.隨時處宜。聖人之道,就好像天地的至誠一般,就好像四季『春、夏、秋、冬』輪流運行,推己及人的志業,不會脫序,即使經歷千秋萬古,不會改變,聖人之道,就好像日、月的明亮,互相交替的照亮大地, 大德照耀著人間,渡化、感化著天下每一個人。 4.譬諸天地。君王的聖德充滿天地之間,潤澤著天地萬物,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原因:人能尊卑禮讓,長幼有序,能體察天地有好生之德,人與人和睦相處,互不相傷害。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而對於禽、獸、水族也都一樣抱著慈悲的心懷,如此就能使萬物都能各自生長化育而不相害;人人遵循綱常倫理的禮儀規範,人人守法,祥和之氣充滿天地人間,人道、天道並行,卻不會互相違悖。 聖德的君王會自覺,覺他,兼善天下,以萬德之本,敦實化育著天下百姓,潤澤天下百姓的『自性』永不停止,所擁有的聖德,好比天、地般的偉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