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的轉型論
2020/12/23 22:40:12瀏覽1135|回應0|推薦11

  在個人的史觀上,整個中國歷史有兩次社會制度的大轉型(至於財政制度的轉型則有四次),前者是從商鞅變法開始,到秦始皇一統六國形成一個高潮,後經劉邦夫婦的悉心治理(呂后實際推動中國史上第一次的耕者有其田,是真正第一流的政治家,論能耐還在武則天與慈禧之上)穩定帝國制度,在歷經文景的休養生息,到漢武盛世最終定型,完成第一次從諸侯割據式的封建到中央帝國式封建的制度轉型.

  第二次社會制度的大轉型則起源於鴉片戰爭,經清末與民國(大陸時期的中華民國),一直到人民中國的建立,都是一團混亂,具體狀況實際上比較像五代十國,北洋政府更幾乎是每四年一個小朝廷.嚴格講,到毛老大執政的那二十八年,經過拼命追趕與不斷的試錯再修正,在歷史類比上相當於肩負起從商鞅到秦始皇的任務,完成了讓後面繼續發展所需的工業化基礎與人民思維從封建化轉向現代化的改造,又弄出了可以避免挨打的軍力.鄧黑貓政權則完成了改革開放,穩定了中共政權的發展,把向軍力傾斜的方向轉往向民生傾斜,解決了民間的經濟問題,同時安撫了所有的官僚階層,其對人民中國的作用,和劉呂夫婦對中央帝國集權制度起到的作用一樣.江朱和胡溫嚴格講不如文景,至於習公政權起到的作用?當然有識者都希望他們能成為漢武帝.

  正因清末與民國的歷史都被包含在這種個社會制度大轉型的浪潮中,很難加以分割,所以至少清史的尾端(清末的部分)要將之完成的陳述出來,需要相當的功力,至於清初的盛世和中葉的狀況,倒是不難處理.真正的難處是要如何理順清末的問題(光靠革命黨留下的那套?或是照抄清史稿?都會有問題).

註1:接觸過數種史學理論後,個人認為已故史家唐德剛先生的社會轉型綜論,最適合用來解釋清末民初這段歷史.錢穆那派以及馬列主義那派的邏輯都有問題,至少不能說服我.

註2:清史稿的編撰者是趙爾巽,為清朝的遺老,所以他對清朝在文獻採取上多有溢美,不可全信,但其史料收集卻非常完整,是一大長處.

註3:個人看過毛選,也讀過陳雲的傳記,發現毛老大基本上懂經濟(不懂經濟怎麼管理邊區政府和各個根據地?),但由於戰略方向選擇的問題,毛式經濟政策其實是一種戰時經濟的變體,在承平時期是不能繼續搞的.毛死後鄧搞改革開放,其實對中共政權的總體發展而言,是個最優解,至於其衍生的貪贓枉法與官僚腐敗,相對之下是個枝微末節的問題.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b71ede2&aid=1548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