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著利益,民主國家一樣會互相坑害!
2017/07/02 06:42:12瀏覽566|回應0|推薦8
  在一戰之後,原本的日不落國英國受傷極重,美國國力急速上升,雖同屬民主國家,但為著自身的利益和霸權的維繫,英國政客在一戰後對美國有很大的戒心,只是因國力下降太大,難以真正的對付美國,尤其是受限於既有的金本位制度,當時的霸主英國並不能亂印鈔票,英國在財政上負債累累,無力參與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只好不情願的在1922年簽下華盛頓海軍公約(Washington Naval Treaty),承認美國的等同一號地位,並且藉着鎻定日本的三號地位來故意挑撥美日衝突(英國這是故意耍弄陰謀,必須要說的是英國手段夠高,連日本海軍名將山本五十六也被騙得團團轉,完全中了英國人的謀略)。

  這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也不是傻子,看清了西歐整體的戰略危機,知道唯一不被美國踩在脚下的出路是避免和希特勒這個草根梟雄重啟戰争,於是故意對後者極力退讓,苦心勸說(同時犧牲所謂的次級盟友-例如捷克)。羅斯福當然不會坐視不管,於是雙管其下,一方面聯絡扶持英國的一個强硬主戰的過氣政客邱吉爾,一方面發動輿論宣傳戰,故意抹黑張伯倫。希特勒倒也很合作,1939年拿下了捷克以後,又去打波蘭,歐戰正式爆發,怯於一戰的張伯倫聲名掃地,只好讓位給邱吉爾。羅斯福對邱吉爾自然是全力支持,無論如何不能讓希特勒統一西歐。在東亜更是早在西安事變,蔣介石承諾停止剿共、全力抗日之後,就開始對蔣友善,要不是因為那時蔣介石和德國走得太近,援助會來得更早。這是因為一方面不能讓日本統一東亜,而且另一方面,有了中共存活下來掣蔣介石的肘,分裂的中國也是没有前途(二戰後馬歇爾對國共內戰的調停-一開始就故意偏幫中共,真實的目的也是要讓中國分裂,讓國共兩黨都無法統一全國,形成對美國的潛在威脅),不可能挑戰美國霸權的。結果是到1940年,德日意三國軸心(Tripartite Pact)正式成立,德國停止對蒋的援助,美國才放心地成為他的新後台,對日本的施壓也越來越嚴重(由此可知美國的卑劣,它先前賣給日帝的每一滴石油和每一噸廢鐵上,都沾有中國人的鮮血)。當然羅斯福也知道美國不但資源豐富,而且經濟大蕭條後產能過剩,一直没有完全消化,去當民主的兵工厰Arsenal of Democracy1940年十二月羅斯福的著名演說用語;當時指的是英國。强調民主,當然是欺騙一般美國老百姓的幌子;你公開地叫他們為美國霸業而成千上萬地去死,是絶對行不通的。諷刺的是,1941年起接受大量援助的中國和蘇聯其實都不是民主政體)剛好是美國經濟復甦的關鍵所在,真可謂一舉數得。

  1941年夏,完全瘋狂的希特勒在打不下英國之後,居然主動偷襲蘇聯(當時獨裁國家的兵工廠),後者於是加入反德陣營。同年底,日本被羅斯福欲片面廢除每日通商條約的外交威脅逼到牆脚,發動珍珠港事變,美國也順道對日宣戰;而希特勒竟然又主動對美宣戰。完全達到了羅斯福的戰略目的-趁著交戰雙方都精疲力竭時,才出手援助較弱的一方,以撈取更大的利益!最終達到讓美國獨霸天下的理想。

  到了1943年,軸心國敗勢已成,戰争的結束只是時間問題;美、英、蘇都開始積極計劃戰後的勢力劃分。邱吉爾的如意算盤是打敗德國以後,由英國來重新主導歐洲,重建19世紀中期的政治秩序,從而再與美國争雄。而從羅斯福的觀點來看,歐洲仍然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富庶的區域,也是美國霸權在未來幾代的唯一真正威脅。正如英國的霸權是建立在分裂的歐洲大陸上,美國的霸權也必須建立在分裂的歐洲上。德國統一歐洲固然糟糕,英國統一歐洲也一様不行。可是歐洲三强裡,德、法两國一時都無力與英國鼎立,所以羅斯福考慮的第一個方案是把德國完全去工業化(形同閹割德國),但是這個方案有幾個很大的缺點:首先,没有德國的歐洲仍然是一大威脅;其次,把德國經濟搞砸了,只怕十幾年後又有强人掌權,復興德國,而這個新强人可不一定和希特勒一様的瘋狂和愚蠢。所以羅斯福最終選擇了另一方案,也就是把一半的歐洲讓給蘇聯;蘇聯的人口、財富和科技水準都遠不如美國,給他東歐之後,西歐只好在美國脚下乖乖聽命,而西歐也是遠比東歐先進而且富庶的。如此一來,即使後代美國總統是庸才,歐洲仍然不能翻身,蘇聯也不可能追上美國,美國的霸權便可以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這個戰略方案實際執行的第一個場所是1943年一月舉行的卡薩布蘭卡會議(Casablanca Conference),只由英美两方參加。當時北非戰事進展順利,盟軍即將登陸西西里,然後攻入意大利。邱吉爾原本還興高彩烈地為四年前成功地把美國拖下水來打垮德國而自覺得計。一旦拿下了意大利,盟軍就可以追循18世紀末拿破侖的路線攻入奥地利,隨即進入德國南部的心臟工業區,德國在1944年就必然完蛋了。届時蘇軍能不能打出蘇聯邊境還很難說,英美盟軍將占領整個歐洲,依一戰的先例,美軍很快撤走,全歐洲就將是英國的。可是這個計劃硬是被美國人否决了,奸詐的羅斯福自己裝聾做啞,故意唆使軍方出面堅持主攻方向必須是法國(開闢第二戰場),意大利只能是助攻;這麼一來,戰事就得多拖一年,蘇軍也有時間攻入德境。美國人的藉口是要讓蘇軍和德軍互相殺傷;邱吉爾雖然不願意,但是後勤補給全靠美國,既然上了賊船,也没有辦法半途而下。(二戰每年的死亡人數大約為一千萬人,多拖一年,就是多死一千萬人;為了美國的霸業,羅斯福成了希特勒和史達林之後的第三號殺手;不過他的宣傳很到位,很少人知道他的責任-所以即使披著民主國家總統的外衣,羅斯福這位頂級梟雄一樣冷血,卻比其他所謂的獨裁者更加虛偽。)

  下一步是1945年二月的美英蘇三國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當時德軍已經開始全面潰敗。而羅斯福雖然身體狀況極差(两個月後就死了),但仍要在背後對英國捅刀子。史達林原本以為英美會强迫蘇軍在戰後馬上退回國境,準備了要和羅斯福討價還價,争取波蘭的東半;没想到羅斯福躲開邱吉爾,在地圖上把德國從中一切,歐洲的右半邊就全都給了史達林。史達林也是搞政治謀略的大行家,其中原由稍微一想便知。羅斯福還進一步落井下石,和史達林達成秘密協議,要在戰後讓印度獨立。要知道一百多年來,英國的財政收入主要就是依靠印度。這一招釜底抽薪”更是厲害,等同於將英國的主要飯碗給敲破,諷刺的是這居然是一個民主國家的總統,與一個獨裁者密謀,共同去對付另一個所謂的民主國家。所以在雅爾達會議中,除了中國之外,英國一樣是被盟友出賣和陷害的冤大頭!

  1945年四月,美軍已經打到了羅斯福所劃的那條戰闘地境線,而蘇軍還在幾百公里外,只好在原地等了一個多月,德軍才投降。羅斯福死後,繼承總統的杜鲁門是個地方政客出身,完全不懂政略戰略,只以為羅斯福年老癡呆,平白無故把半個世界送給了蘇聯。1950年,史達林慫恿金日成發起韓戰(實際上就是送金日成去死,而金日成竟也傻傻的立即出兵),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提議出兵。原本蘇聯有否決權,可是史達林用抗議中華民國退守台灣卻仍占有中國的聯合國席位為藉口而缺席棄權。這很明顯地是個圈套,要讓美軍打到中韓邊界,然後蘇聯就可以用幫忙對抗美國為口實,從中共那裡訛詐回日俄戰争前在中國東北的特殊權益(沒了東北的重工業基地,毛推動中國工業化的計畫必定大受打擊,蘇聯也能完全的將中國納為自身的衛星國),其次也可以鞏固中共這個新政權的反美政策,而杜鲁門卻輕易地上了當。史達林唯一失算的是没想到後來毛澤東居然敢自己出兵(毛的用兵能力在20世紀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政治謀略就算及不上羅斯福與史達林,相差也非常有限,同是頂級梟雄,對手的陰謀技倆,他還是能洞燭其奸的,要不然他也吃不了這行飯),還幾乎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擊潰,從而保護了中國在東北的利益,也替日後將蘇聯請出旅大打下了基礎

-------------------------------------------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b71ede2&aid=10561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