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年了!洋溢著傳統味的過年氣氛
2013/02/08 15:34:32瀏覽632|回應0|推薦0

農曆新年是台灣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一九二九年,國民政府將農曆過年訂名為「春節」,在當時台灣民間並沒有春節的稱謂,而仍以農曆的新年為「過年」,含有辭舊迎新之意,被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從春節前夕到農曆大年初五之間,民間遵行多項習俗。在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開始「掃塵」,此意味著將晦氣惡運掃除出門,有破舊立新之意;掃塵後緊接著準備做年糕(年糕含有「步步高升」之意); 除夕夜當天,每家每戶都會貼上「春聯」,藉以敬神祈福,有吉祥討喜之意。

農曆12月最後1日除夕夜闔家會一起「圍爐」吃年夜飯,有幾樣菜是必吃的,如“長年菜”代表長壽、“菜頭”代表好彩頭、“魚”代表年年有餘、“鳳梨”代表好運旺來、“元宵”則有財源廣進的意義。在吃完年夜飯後,長輩會發給晚輩紅包袋(即壓歲錢),有互討吉利、祈求平安的意思。「守歲」在民間含有祈求父母長壽之意,通常從家人齊聚吃年夜飯開始,直至午夜12點一到,紛紛燃放鞭炮歡慶新年到來,含有對過去一年的感懷及對未來一年新的期望。除此之外,春節的習俗還包括大年初一拜年、初二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初四接財神、初五開市、初九拜天公(玉皇大帝)等。

過年的習俗~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更新春。(桃符是春聯的前身和代稱)

台灣年俗「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就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返來吃泔糜(稀飯)、配芥菜;十三關老爺生,十四月光,十五是元宵暝。」(臺灣閩南語)

〈一〉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除夕夜

農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送仕以後,過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濃厚,個個家庭主婦都會開始在住家大掃除,除舊佈新一下,最重要的是吃團圓飯、拿壓歲錢和替父母守歲等。而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九,因為當天晚上要拜拜,所以家家戶戶都在這一天貼春聯。人們也喜歡把方形的春聯貼倒,因為「倒」是「到」的同音異義字;因此,貼反的春聯象徵著春天及財富的到來。

〈二〉大年初一

初一早。這天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在過年期間,臺灣的大小廟宇都擠滿上香祈求來年平安及好運的民眾。有些廟宇則會在除夕的午夜時分會先關上大門;這時,門口聚集許多翹首引頸的民眾都等著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大門就會被蜂擁的民眾推開,大夥爭先恐後的擠進,以便讓自己成為第一個將香插進香爐的人,這稱為「搶頭香」因為相傳拔得頭籌的人可得到好運和以求吉利,但是這天也有許多的禁忌。例如:打罵子女、拿刀、吃稀飯等都是不能做的事。

〈三〉大年初二

初二早。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已經成為過年的習俗了。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會使娘家變窮,所以大家都在初二回娘家。而且回娘家的時候也不能空手回去,必須要準備一些禮物,台灣話則稱為「伴手」或「等路」(台語)。

〈四〉大年初三

初三睏到飽。每年到了初三的晚上,相傳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以後,家家戶戶都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便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此外,人們並在家中各處灑鹽、米。

〈五〉大年初四

初四接神。稱做「接神日」要迎接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天的神明。這天家家戶戶都要供上牲禮、水果、酒菜,並且燒香、燒金紙,以及燃放鞭炮表示恭迎。

〈六〉大年初五

初五隔開大年初一的熱鬧氣氛到初五告一段落,俗稱「初五隔開」。到了這一天「供奉在廳、堂神桌上的春飯、甜蝶、年相、甜料等物品要收起來了」工廠陸續開工,商店也正式「開張大吉」大放鞭炮,拜神宴客,生活又恢復正常。

〈七〉大年初六

初六是挹肥。表示農家們今天開始挑水肥澆菜,下田耕作,恢復正常農事。意謂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

〈八〉大年初七~大年初九

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九日為天上最高神明玉皇上帝誕辰,俗稱「天公生」這一天是新年以後最隆重的慶典。

〈九〉大年初十~正月十四傳

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請女兒吃泔糜(稀飯)、配芥菜。十三關老爺生。十四開始結燈棚,準備元宵節。

〈十〉正月十五傳

十五上元暝。這天也就是元宵節(小過年),有吃湯圓、猜燈謎等不同的習俗,而年節也在這天畫下圓滿的句點。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ystar9608&aid=72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