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4 13:05:19瀏覽526|回應0|推薦0 | |
不少父母誤以為初生嬰兒「出牙」會帶來各種不適甚至發燒,但巴西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嬰兒出現高燒、持續腹瀉等症狀均與出牙無關,呼籲家長不應忽略。 當地一間大學的兒科牙醫調查了47名5至15個月大嬰兒的出牙情況,追蹤期逾八個月。結果發現,受訪嬰兒合共長出231隻牙齒,平均每人長5隻,出牙期間的體溫只輕微上升,並非發高燒。其餘症狀有容易憤怒、流口水加劇、無胃口及睡眠質素欠佳等。專家指曾處理初生嬰兒延誤求診個案,家庭醫生起初誤以為嬰兒因出牙而腹瀉,輾轉求醫後才確診腸胃感染。專家提醒家長如發現年幼子女出牙期間有發燒或持續腹瀉,應及早求醫。 一般嬰兒出牙時是沒有痛苦及其它症狀的,大多數嬰兒會表現短時間的睡眠不實、吵鬧、流涎、喜歡咬硬東西、咬手指或咬奶頭、奶嘴等現象,這是因為牙齒接近萌出時壓迫周圍神經所引起的。 美國牙醫忠告兒童護牙10須知 健康牙齒應從娃娃抓起。美國《洛杉磯時報》最新載文,刊出專家總結出的「兒童護牙10條須知」,不妨一讀。 1.孩子1歲或者出牙的時候,帶孩子去看兒科牙醫。 2.伊利諾伊大學兒童牙科教授印德魯普恩瓦尼博士表示,在最後兩個臼齒長出來的時候(2歲半至3歲),幫助孩子用牙線清潔牙縫。 3.不要等到孩子7—9歲或會自己繫鞋帶的時候,才讓孩子自己刷牙。 4.大約5歲時,務必控制孩子吃手指習慣。此時正是牙齒成形關鍵階段,吮吸手指容易導致牙齒畸形。 5.小兒儘量喝白開水。平時兒童水杯中不要倒入果汁等飲料。 6.減少兩餐之間的甜味零食。加州兒童牙科醫生理查德穆恩戈表示,甜味食物是導致齲齒的罪魁禍首,減少牙齒接觸含糖食物的次數,比吃糖多少對護牙更關鍵。 7.限制小兒吃葡萄乾等黏牙食物。專家表示,葡萄乾營養豐富,孩子吃完此類食物後應該喝水或漱口,防止食物殘留在牙齒上。 8.家長應保持口腔衛生。研究發現,導致齲齒的細菌會由大人傳播給小兒。抗菌漱口液可有效減少導致齲齒的細菌數量。 9.不要與孩子用同一把勺子,奶瓶和勺子應專人專用,防止大人與孩子,或孩子與孩子之間餐具混用。 10.大孩子可以嚼無糖口香糖。口香糖有助於增加唾液分泌,中和牙齒酸性物質。多項研究發現,飯後嚼無糖口香糖20分鐘可以防止齲齒。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