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AI能斷家務事?清華開發監護權判決預測系統(獲聯合、中時、自由、華視、Taipei Times等多家媒體報導)
2019/09/27 09:34:05瀏覽1460|回應1|推薦6

AI能斷家務事?清華開發監護權判決預測系統
【2019.09.20清華大學秘書處】
本校跨領域研究團隊於20日發表國內第一套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AI人工智慧協助家事判決預測系統,試用者只要輸入夫妻雙方有利跟不利的條件,就可以預測如果打離婚官司,小孩的監護權會判給哪一方,預測準確率可達9成以上[1]。
這套AI判決預測系統是由本校國家理論中心副主任暨物理系王道維教授與科技法律研究所林昀嫺副教授所領導的團隊研發,20日在本校舉辦的「人工智慧對人文社會帶來的挑戰與機會」工作坊發表,系統網址(目前已經更新至https://hssai-custodiai.phys.nthu.edu.tw/),20日起開放一周供民眾體驗,蒐集相關意見作為系統改善的參考依據。
王道維老師表示,團隊使用2015-2017年的兩千多篇判決書作為學習資料[2],讓AI模型學會人類法官的判決模式。
林昀嫺老師指出,這套系統的研發主要是因家事案件牽涉了家人長年累積的恩怨情仇,訴訟不見得是最好的爭端解決方式。如果能建立AI判決預測的輔助工具,協助雙方先了解可能的結果,也許可以減少對簿公堂,提高達成協議的機會。
王道維老師表示,國外已有案例使用AI來協助法官判決,如分析罪犯的再犯率,或處理信用卡糾紛等。本校團隊目前專注的是家事判決,尤其是監護權判決部分,未來也可以拓展到其他領域。王道維老師解釋,民法規定夫妻離婚後子女監護權判給誰,要按照「子女最佳利益」來衡量,但該如何判斷「最佳利益」須考量許多不易量化的因素,如監護意願、子女意願、經濟狀況、工作職業、與孩子相處的關係、有無支持系統,甚至居住環境等,如果全放在一起考慮,一般人很難判斷哪一方才有優勢。
本校團隊研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就像Apple手機的Siri能聽懂人講話一樣。」王道維老師表示,使用者不須太深入了解法律條文或填寫繁複表格,可直接勾選網頁上的選項,或用一般語法描述雙方情形,AI模型即可預測判決結果。

王道維老師舉例,春嬌因為丈夫志明外遇而擔憂若打離婚官司可能無法取得孩子的監護權。她可以在網頁上勾選各種條件或自行輸入相關描述,例如:「本人目前為孩子之主要照顧者,能提供穩定生活及正向發展,孩子與本人互動情形亦良好。」對丈夫志明的有利條件則是:「丈夫有正當工作,經濟能力可提供本人與孩子生活所需。」填完雙方條件送出後,春嬌幾秒鐘內就可看到預測結果,發現孩子判給自己的機率是72%,判給志明則是13 %,另15%的機率是判給雙方共同監護。如果春嬌能夠提出其他有利條件,如春嬌的媽媽就住在附近,可以幫忙照顧孫子,得到監護權的機率就會再提升。

團隊首席資料科學家李亞倫指出,這組AI模型除了採用正在申請專利的特殊標註方式與資料擴增技術以外,也運用「類神經網路演算法」來提升效能,這是仿造人類神經設計出的程式,可模擬人腦的資訊接收、分析方式,是公認最適合處理自然語言的演算法。
林昀嫺老師表示,研究團隊未來會積極與更多法律學者、律師、司法人員,甚至社福人員討論,研擬完整的使用方法與配套措施,讓這套系統可以更貼近當事人的需求。
由本校科技法律研究所舉辦的「人工智慧對人文社會帶來的挑戰與機會」工作坊,20日發表了9篇AI研究成果,探討人工智慧應用於藝術創作、法律倫理、自駕車、國際人權等領域。
[1] 如果只考慮判給單獨監護的案例,二分類的準確度為9成三。但是如果加入判給雙方共同監護(比例相對少許多)的情形,三分類的準確度約八成一。
[2] 團隊總共標註2616件相關判決書作資料庫,整理出其中780件是雙方都有意願爭取孩子監護權的案件。以隨機的方式抽取其中一部分的判決書經過資料擴增技術的處理作訓練資料,再用其餘未作訓練用的判決書作測試資料。
---------------------------------
各家媒體報導(部分)的網址(超連結):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wweiwang&aid=129719840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29 09:33
社會標準是會隨時間而變的。AI在資料庫中的判斷是做平均,而非斜率。這是以後可以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