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民國史二:二次革命
2017/02/11 11:42:56瀏覽301|回應0|推薦2

19114月,清政府以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在北京清華園成立「清華學校」,遊美學務處總辦周自齊任首任校長。

 

19111010日,武昌新軍起義;湖北、湖南、陝西、江西、雲南、江蘇(含上海)、貴州、浙江、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共十三省相繼宣佈獨立;

 

12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文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11日,孫文在南京宣佈中華民國成立;

 

此時,清廷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提出,如果由他擔任大總統,他將支持革命黨,迫使清帝退位;如果不行,他將反對共和,繼續支持清廷。

 

由於袁世凱統帥的北洋新軍在武力上具有明顯優勢,而世界各大國普遍支持袁世凱;在南京政府內部,以汪精衛為代表的多數成員也均希望孫文讓位給袁,黃興是唯一明確反對袁世凱出任大總統的。

 

孫文被迫同意袁世凱的要求,但他約法三章:1、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不得違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中華民國施行內閣總理制;3、首都必須是南京。

 

袁世凱迅速答應了這三條,1912212日,清室頒佈遜位詔書;

 

229日,袁氏親信曹錕所部在北京發動兵變,袁世凱以此為由,拒絕赴南京就職;42日,南京政府參議院決議遷都北京;

 

53日,北京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嚴複出任首任校長;

 

19127月,袁世凱將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遷往北京,擴建為陸軍大學;10月,保定全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擴建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825日,同盟會在北京宣佈更名為中國國民黨,推舉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長,由宋率領國民黨參加國會參眾兩院大選。

 

19132月,選舉結果公佈,國民黨在參眾兩院均獲得第一大黨地位,在840人的總席次中占比45%;依據臨時約法,宋教仁將以黨首身份組閣。

 

320日,宋教仁準備由上海赴北京參加首屆國會,當晚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

 

孫文聞訊後由日本歸國,主張立即發動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凱政權,但國民黨內意見不一,半數以上主張依循司法程序,緝拿真凶。

 

424日淩晨,行刺兇手武士英在上海獄中暴斃;

 

712日,江蘇黃興、江西李烈鈞、安徽柏文蔚、上海陳其美、湖南譚延闓、福建許崇智、廣東陳炯明、四川熊克武等響應孫文號召,興兵討袁;

 

91日,以張勳佔領南京為標誌,二次革命迅速失敗,國民黨人紛紛流亡海外;袁世凱宣佈國民黨為非法政黨,犯有叛亂罪,並懸賞緝拿孫文等人;

 

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的失敗,使得日本的對華國策由“聯合中國,抗衡白種人”,逐步演變為“領導中國,抗衡白種人”。

 

孫文認為二次革命的慘敗,在於國民黨缺乏強有力的領導,人心渙散,遂於1913927日發起成立中華革命党,黨員須盟誓效忠于孫文個人;中華革命党的建立,造成國民黨之大分裂,黃興因不滿孫文的專制思想,蒼涼中遠走美國。

 

筆者按1、對於南京臨時政府是否應與袁世凱妥協,百餘年來,人們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做著不同的判斷。筆者以為,如果革命的目的僅是推翻皇帝,推翻滿洲在中國的統治,那麼讓袁世凱出任大總統自未嘗不可;如果革命的目的不僅於此,而是要建立一個民主憲政國家,那麼應直告袁世凱:國家元首之位,非私相授受而可,當在國會成立後,由參眾兩院議員投票選舉產生;未來隨著中國的進步,再由間接選舉向直接選舉過渡;首次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不僅袁世凱、孫文二人,黎元洪、黃興、宋教仁,大家都可以參加競選。唯此,別無他法。

 

如果袁氏接受,則南北和議可成;若袁氏執意非做總統不可,則革命黨唯有與此輩決戰到底,肝腦塗地,無半步可退讓之空間。

 

無奈,黨人十之八九贊同與袁氏妥協,繼而遷都,繼而改內閣制為總統制,繼而取消民國而稱帝國民黨開國即曖昧而不可見人,匆匆數十年後便被逐出大陸,蝸居台灣,複被民進黨所撻伐,惶惶不可終日。皆因其黨員自辛亥起一心為國為民者便寥寥無幾,而權慾薰心、苟且鑽營之輩蟻聚於該黨耳。

 

2、關於宋教仁被害之真凶,近來稱孫文系真正主謀之說甚囂塵上,言之鑿鑿;筆者以為,當袁世凱稱帝之日,一切均可蓋棺論定耳!

 

3、關於二次革命,有論者雲:孫文煽動暴力革命,破壞國家司法,使新興之民國陷入長期軍閥混戰之泥潭,孫文罪無可恕。

筆者以為,武士英暴斃,幕後元兇已難以查證。繼續司法程序,袁世凱必無罪耳。

若袁氏必欲實施獨裁統治,進而稱帝,則早起義、晚起義,又有何分別,總歸是要血濺五步。

 

4、孫文另行成立中華革命党,要求效忠於其個人,實不可取耳。日後蔣介石邯鄲學步,大唱“一個國家、一個領袖、一個主義”,不愧孫文賢徒哉。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9168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