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郝柏村出書痛批蔣介石
2011/06/16 23:45:45瀏覽978|回應1|推薦0

《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前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郝柏村以四年有餘的時間,親自解讀蔣介石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關鍵五年日記,將有關軍事與外交的部分,寫成《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間,中華民國從抗戰勝利到退守台灣,為兩岸風雲變色的五年,此期間郝柏村親見親聞親歷,在閱讀「蔣公日記」後,進一步瞭解到當時政治、外交、社會、經濟、心理等複雜因素。
      本書由郝柏村與天下文化合作出版,並選定六月十六日(黃埔軍校建校紀念日)舉辦新書發表會。

節選

      我讀完蔣公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的日記,這是他從巔峰到穀底的五年,現就大陸變色的原因,作一總結。
       一、蔣公對於抗戰期間敵後地區的兩黨鬥爭,國軍完全失敗的原因,未認真檢討反省,以致抗戰勝利後,對中共的實力判斷錯誤。

二、抗戰是基於民族大義,少有將領投降或陣前叛亂,高級將領抗戰中僅有韓複榘一人不戰而逃。而位階上將殉國的張自忠、李家鈺皆為雜牌軍將領。剿共內戰則情況完全不同,尤其在基層社會,共黨反居號召優勢。故始而雜牌部隊投共所在皆是,繼而黃埔嫡系,或降或叛,如李默庵和陳明仁。

三、蔣公無經濟智囊與經濟建設計畫。不能靠軍事勝利,來挽救經濟;而經濟失敗,軍事必定失敗。

四、抗戰與內戰不同,抗戰可依民族大義號召動員,而內戰尤其面臨中共對廣大農村,佃農分田翻身的宣傳,反共內戰的正當性,難獲全民理解。

五、抗戰期間,國軍長期打防禦戰與陣地戰,而成惰性,怯於運動戰與攻擊戰。共軍的特點在輕裝夜間奔襲,機動面對孤立固守之國軍據點,極易以三倍以上優勢兵力圍攻,形成徹殲,積小勝為大勝。

六、黃埔一期 剿共指揮失敗。黃埔一期僅受訓六個月,完成一個排長的教育,大部份黃埔一期生不出十年,從排長升到師長以上,中間未受任何軍事深造教育。一旦握有萬人以上兵權,自認戰場經驗豐富,反養成驕墮的心理。綜觀剿共戰爭,一線兵團指揮官都是黃埔一期。他們在第一線的指揮都是失敗的,或則被俘,或則投降變節,僅有劉戡一人自殺成仁。

七、白崇禧一九四七年曾向蔣公建議,立即主動放棄吉林、長春及石家莊等重要城鎮據點,縮短戰線,改採戰略守勢,未被蔣公接受,乃戰略錯誤。一九四八年夏末,實為全軍最後時機。

八、蔣公親自主導東北戰場,遼西瀋錦會戰,致東北精銳主力覆沒,乃一九四八年全面軍事崩潰的開始。

九、從日記中可看出,整個剿共軍事,蔣公以最高統帥身分,直接決策與指揮,參謀總長只是奉命執行傀儡而已,陳誠與顧祝同均係如此。但大軍由最高統帥直接指揮至第一線軍,並不恰當。大軍會戰,不應越級指揮。最高統帥親函第一線軍師長,只可鼓勵士氣,不可指示行動。

十、一九四八年秋,如果東北戰場蔣介石採取白崇禧的意見,放棄瀋陽,主力向營口、葫蘆島撤退,確保營、葫兩港為據點,以三十萬大軍分守兩個主要海空據點,足可牽制林彪五十萬大軍入關,可保華北不失。 
如果濟南守軍王耀武主力,于一九四八年初秋即主動放棄濟南,而向青島撤退,與膠東守軍會合,組成以青島港為補給基地的大軍據點,足可牽制陳毅主力南下,主導徐蚌會戰。

十一、蔣介石下野之後,應將東南軍事統帥權交由桂系,不應與桂系互爭控制權。郝柏村認為,如果當時軍隊不亂了步調,國軍還可以確保東南沿海,與中共一搏。

十二、抗戰勝利,即召毛澤東到重慶,顯然失策。蔣、毛既要舉行高峰會,必須有充分準備及預備磋商,獲得共同結論後才可舉行。因高峰會如失敗,則後果嚴重,寧可不舉行。國民黨對於毛澤東到重慶,可謂毫無準備,完全照毛的提案商討,先天已立於被動地位。《雙十會談紀要》根本未解決最重要的議題,而毛在重慶四十三天期間,可說看透了國民黨及政府的弱點,更堅定不妥協的姿態,回延安後,立即展開爭奪淪陷區的衝突。毛澤東的重慶之行,可說是滿載而歸。 

國民黨為什麼會失去大陸?郝柏村說「老一代的當事人並未完全說出真相,年輕一代更是無從查起。」郝柏村在新書自序說,他常想幾個問題:一、抗戰末期,我們為什麼接受雅爾達密約?二、馬歇爾調停為什麼失敗?三、為什麼堅持動員戡亂?四、為什麼在軍事戰略上,始終犯同樣的錯誤而不知調整?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5333047

 回應文章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8/31 23:25
蔣介石本系政治上的天才,有相當程度的戰略規劃能力,但戰術執行能力,嚴格講最多就是一個團長的程度,事必躬親的結果,對上高手,當然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