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雨下鐘山(四十六):膠濟線之淪陷
2015/08/18 04:01:27瀏覽1038|回應0|推薦1

濰坊被圍攻後,蔣介石、王耀武心態大不相同,蔣嚴命王耀武指揮濟南、青島之守軍立即增援濰坊;而王耀武自1月將霍守義12軍、及96軍兩個師調回,他對魯中的態度,已甚是明了

32軍軍長周慶祥未守住淄博,王耀武覺得是自己讓其來省城參加軍政會議,導致圍城之時,軍中無首,形勢混亂,自己也應承擔相當責任,沒想到蔣介石居然將周慶祥槍決于南京。在王耀武看來,蔣介石殺周的目的顯是儆王。

此番接到蔣介石之嚴命,王耀武強打精神,請顧祝同調劉鎮湘64軍自蘇北返回青島,命第11綏靖區司令官兼青島警備司令丁治磐率領64軍、及74軍杜鼎57師、54胡翼烜36師,由青島西進增援濰坊。

45日(清明節,又是個好日子),劉鎮湘64軍到達青島,丁治磐即令整編第二軍軍長黃國梁,率領上述各部共四萬餘人,揮戈西進;他自己則率領憲兵團,留鎮青島。

黃部剛出青島,連膠州尚未到達,即在大沽河沿岸遭到共軍周志堅十三縱、陳奇新5師等部之阻擊。這位四個月前在增援萊陽之役中,熱血澎湃,誓言“攻必克,戰必勝,退後一步者,頭顱送至青島”的黃軍長,自膠東兵團突然無疾而終,奉命轉戰蘇北,三個月以來,雖仍屢戰屢勝,但此刻重返膠東大地,心氣卻已大不如前(呵呵,全勝之局因一紙調令,化為烏有,換做誰都憋屈。)

此時,黃國梁想起臨行之前丁治磐之囑託:“謹慎前進,保障退路。”黃國梁心中暗道,丁長官如此囑咐必有深意,乃下令各部每日對大沽河對岸炮火伺候,但絕不做渡河之嘗試。

在濟南,自41日共軍圍攻濰坊,王耀武便日夜趕工,加固濟南城防,對於蔣介石令其盡速東援之命令,視若無睹。王耀武的志向是要在濟南周遭修築一道百里長城。

412日,原籍魯中,現于濟南讀書的大中學生們,組織絕食請願團赴南京絕食抗議,籲請政府援救濰坊。此時,行憲國大正在南京召開,山東籍國大代表一致響應,全體退場,聲言政府若不援救濰坊,將無限期罷會。(呵呵,膠東淪陷時,咋不搞這麼大動作?還是魯中的學生比膠東人來得硬朗!)

蔣介石怒髮衝冠,令王耀武必需即時東援,否則軍法從事。(不如直接說周慶祥就是你的榜樣)

416日,王耀武留下晏子風整編第2師看守濟南,親率曹振鐸73軍、沈澄年75軍、吳化文84軍共6萬餘人,踏上了東援之路。

許世友得知王耀武大舉東進後,令成鈞七縱且戰且退;令十三縱司令員周志堅留下傅紹甫39師及陳奇新5師繼續在東線阻擊黃國梁所部,其餘高銳37師、徐體山38師立即隨周志堅趕赴西線;並從攻城部隊中抽調渤海縱新13師立即奔赴西線,統由成鈞指揮。

王耀武部共6個師與成鈞部4個師,一路惡鬥,國軍連克章丘、鄒平、周村、淄博、臨淄,至427日,周志堅率領十三縱主力趕至淄河東岸,成鈞七縱與十三縱合流,在淄河防線不再後退。

同日,濰坊噩耗終於傳來,城陷,96軍軍長陳金城、參謀長李友尚被俘;保安第1師師長張天佐陣亡;96212師師長王安瀾率該師殘部向青島方向突圍;保安第3師師長張景月則率8000餘人突圍至濰坊以西的昌樂。

在東線,黃國梁發現大沽河西岸的共軍兵力銳減後,終於命令各部強渡大沽河,渡河之後,該部進展緩慢,日行十里,可謂進三步退兩步;至27日,先後佔領膠州、高密,再難前行。

在西線,突圍至昌樂的張景月希望王耀武繼續東進,與共軍決一死戰,奪回濰坊;王耀武則命令張景月再由昌樂向西突圍,他率部向東接應;許世友則命聶鳳智九縱亦投入淄河防線,令袁也烈渤海縱、傅秋濤魯中南縱共4個師圍攻昌樂。

血戰至51日拂曉,張景月所部已僅剩3000餘人,終於向西突圍,王耀武督促各軍強渡淄河,當晚攻佔青州,與張合流。隨後,立即逐次退回濟南。也就在51日這一天,國民政府行憲國大宣告圓滿閉幕,蔣介石、李宗仁分別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可喜可賀呀。

 在東線,丁治磐令黃國梁在高密一帶進行掃蕩,看看能否接應到向東突圍而出的王安瀾,黃國梁遂在高密至平度一線,四面出擊,至58日,王安瀾率300餘人與東線國軍會合,黃國梁軍遂逐次撤回青島。至此,歷時兩個月的魯中戰役終告結束,膠濟線除始發站濟南、終點站青島外,盡被共軍囊括。

 96軍軍長陳金城被俘後的狀況與王耀武、霍守義等二綏區將領大致相同,因此在後文再做詳述;唯獨該軍參謀長李友尚運氣甚佳,1949年春,蔣介石退位,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與中共和談,李友尚被釋放,返回廣東家鄉,共軍進軍嶺南後,李友尚遷居香港,1995年病逝。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28109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