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雨下鐘山(四):漣水戰役
2015/07/19 01:43:04瀏覽1405|回應0|推薦3

抗戰勝利後,國軍編制經歷了“軍-整編師-軍”的番號更迭,為統一厘清脈絡,本文以下皆以軍稱之。

兩淮之役,第七軍與第七十四軍誰功績更大?第七軍應不應當獲得嘉勉?筆者以為,第七軍自攻擊宿遷以來,宿遷、洋河、泗陽、來安,攻必克,戰必勝;漁溝之役,孤軍進入共軍包圍圈,面對數倍於己之敵,從容進退,毫無懼色。國府只嘉獎74軍,實無任何公平可言;而李延年的豪言壯語,使得74軍不但得罪了第7軍,更得罪了全國所有部隊將領,為日後74軍之覆滅敲響了喪鐘。高級長官的只語片言,皆須慎重。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專門針對某一支部隊的讚譽,還是從敵人口中說出為好;第七軍的標語也很好,既說出了事實,激怒了共軍,又沒有貶低友軍。

慶功宴剛剛結束,張靈甫便率領74軍及李良榮28軍曾振192師,約4萬人,向漣水發起進攻,以期切斷蘇中共軍與山東陳毅部之聯繫。

此時,駐守漣水的共軍計有張震9縱、謝祥軍10縱、成鈞11縱、譚震林第6師(王必成代師長),總兵力近10萬人。粟裕計畫以這10萬人的堅守,令74軍喪失戰鬥力,然後生力軍突然出現,將74軍一舉殲滅。成鈞在淮陰保衛戰中率先撤退,不但未受到懲處,反而火線提升為縱隊司令,並承擔了漣水城防之重擔,

戰事於1019日打響,雙方血戰至26日深夜,74軍一度攻入漣水城區;此時,粟裕認為74軍已是強弩之末,遂命其第1師(粟裕為師長,陶勇代師長)、皮定均第13旅加入戰場,向74軍兩翼抄襲。

27日,各路共軍14萬余人向74軍發起反攻,惡鬥至111日,張靈甫見敵軍番號越來越多,四面八方都有共軍重兵壓來,斷定若不撤退必有覆沒之險,乃令28軍曾振192師向淮安撤退,自率74軍向淮陰撤退。

粟裕見敵軍撤退時步步為營、且戰且走,乃召集所有將領開會,詢問是否追擊?共軍全體參戰將領均表態部隊疲憊不堪,亟需休整,粟裕遂下令全軍停戰休整。

漣水之戰,粟裕未實現全殲74軍之戰役目標,張靈甫亦未實現攻佔漣水之目標;國軍共陣亡5千餘人,其中28軍、74軍各半;共軍傷亡約7千人,10縱司令員謝祥軍被擊斃,這是華東之戰中共軍第一個陣亡的軍長級將領。而此前敘述的東北之戰,共軍第一個陣亡的軍長是194810月的錦州義縣之戰,共軍炮兵縱隊司令朱瑞陣亡,這已是東北之戰的最後時刻;而在華東戰場,開戰尚不到個月,便有軍長陣亡,可見戰況之慘烈。

漣水戰後,國共雙方歷經兩淮、漣水之惡鬥,都亟需休整,蘇北戰場出現了短暫的平靜。

12月初,薛兵分兩路,一路由胡璉18軍、戴之奇99軍由宿遷進攻沭陽;一路由張靈甫率領74軍及7軍、28軍各一個師,二次進攻漣水。

在這休戰的一個月裡,陳毅對於毛澤東“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合併,由粟裕統一指揮戰役”的指示,採取拖字訣,充耳不聞。

123日,陳毅夥同參謀長宋時輪搞了五份作戰方案呈報毛澤東,而毛的回電,令陳毅渾身冰涼:「請粟裕速提出計畫。」11日,毛澤東再度電示陳毅:「陳毅、粟裕、譚震林應即刻合併辦公,建議宋時輪調離華東。」。至此,中共山野、華野合併,陳毅交出指揮權事已是圖窮匕見,陳毅、宋時輪等人除非造反,否則只有屈膝一途。

123日,張靈甫部再擊漣水。此時漣水共軍守軍為華野王必成第六師及10廖成美第6旅、山野第七師熊應堂19旅,共4.5萬餘人。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26153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