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北之戰(九):再戰四平
2015/06/28 23:59:16瀏覽765|回應0|推薦3

194715日,林彪共軍首次南渡松花江,實施反攻以後,東北國軍兵力單薄的弱點,便被無限放大,攻守態勢逐漸逆轉。東北國軍兵力分佈:

吉林省:新一軍、第60軍、第71軍,分別以長春、吉林、四平為防禦重心;

遼寧省:第93軍、青年軍207師,分別以錦州、沈陽為防禦重點;

熱河省:第13軍,軍部駐承德;該軍在熱河大展神威,屢克共軍蕭克所部,致使蕭克被解除冀熱遼野戰軍司令員職務(與聶榮臻平級);該軍同時亦不斷出關,參加東北戰事;

52軍:遼、吉交界處;

新六軍:機動作戰部隊。

以上八個軍總兵力28萬人,在南、北滿50萬共軍的交替進攻下,已逐漸只能沿鐵路線佈防

5月底,南北滿共軍已基本聯成一片,而林彪則準備讓東北的國軍分為南北兩片,予以切斷,這個樞紐點便是四平。

1947611日,共軍向四平發起總攻。由李天佑任總指揮,率9個師12萬餘人進攻四平,林彪親率15個師20餘萬人,阻擊援軍。

林彪此次四平之戰,志在必得。在政治上,他急於一雪一年前大敗于四平,險遭全軍覆沒之恥辱;在軍事上,佔領四平,便切斷了長春與沈陽的聯繫,北滿的國軍將成為甕中之鱉。

李天佑立下軍令狀:“最多5天,拿下四平!”。

駐守四平的為陳明仁第71軍及第1354師,共3.4萬人。

杜聿明認為,要解四平之圍,必先攻克沈陽以南的本溪,解除沈陽後顧之憂後,再全力北上。為達成奇襲之效,乃飛調駐北平之周福成第53軍(東北軍,全美械)星夜入關,進攻本溪。617日,53軍到達本溪;沈陽、長春兩地之新一軍、新六軍、第93軍亦同時出動向四平攻擊前進。

20日,53軍攻佔本溪;22日,林彪解除李天佑攻城總指揮職務,由洪學智取代;23日,四平南北兩面均爆發激戰;24日,新一軍突破共軍北線阻援陣地,佔領陶家屯,與四平已近在咫尺;25日,新六軍、93軍突破共軍南線阻援陣地;28日,53軍迂迴四平以西,攻佔八面城,對共軍形成合圍;630日,林彪下令全線撤退。

兩次四平會戰,共軍均傷亡四萬餘人,均以大敗而告終;不同的是,第一次四平會戰後,國軍奮勇追擊,直若秋風掃落葉;二次四平之戰,國軍官兵均慶幸自己還活著,從蔣介石,到杜聿明、鄭洞國,再無人提起“趁勝追擊”。

最後,用此時正在沈陽賦閒的孫立人的一段話結束本節:“如果我是蔣主席、是杜聿明,絕不會讓新一軍南下援救四平,一定讓新一軍、60軍北上進攻哈爾濱,林彪敢不回救,我就佔領他整個老巢;林彪回師,沈陽國軍立即銜尾窮追猛打,看看誰能贏得最後的勝利。”(引自孫立人1947625日與中央社駐沈陽記者陳嘉驥談話記錄)

194667日,孫立人奉命撤回松花江南岸,命第5014912連及14839300餘人,留守江北陶賴昭橋頭堡,194811月,東北國軍全軍覆沒後,空軍飛越松花江時,卻看見陶賴昭橋頭堡仍然高高飄揚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直到1949121日,李宗仁出任代總統,開啟國共和談,該隊官兵方才停止抵抗。孤軍懸於敵後,堅守長達兩年半,真壯士也!

孫立人雲:他們為何堅守不降?我為什麼命令他們堅守?都只為兩個字:光復!這就是我和蔣主席、及杜聿明之流最本質的區別。

第二次四平戰後,為頌揚陳明仁堅守四平二十天,頑強不屈,英勇善戰,國民政府授予陳明仁青天白日勛章。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251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