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北之戰(四):決戰四平
2015/06/25 22:46:37瀏覽933|回應0|推薦4

1946年4月18日,共軍奪取長春,令毛澤東、林彪勇氣倍增,決心孤注一擲,在四平、本溪組織大規模會戰,以實現建長春為紅色首都之計畫。為此,毛澤東向林彪下達「死守四平,寸土必爭」指示:必須準備數萬人傷亡,要有決心付出此項代價,才能打得出新局面。黨內如有動搖情緒,那怕是微小的,均須堅決克服。你們要堅守到最後勝利,化四平街為馬德里

419日,林彪回電毛澤東:我守軍決戰至最後一人

林彪親自坐鎮四平,統率黃克誠、李富春、萬毅、周保中、呂正操各部共十四個師十萬餘人;南滿本溪方面則有梁興初、羅華生、程世才、肖華、羅舜初等部亦有10萬之眾在四平以北另部署有十餘萬人的預備隊。

國軍方面則以廖耀湘新六軍、趙公武五十二軍兩軍進攻沈陽東南之本溪;以新一軍、陳明仁七十一軍,由鄭洞國率領進攻沈陽東北之四平;石覺第十三軍負責山海關至瀋陽鐵路護路,曾澤生第六十軍為總預備隊。

 話說19425月,盟軍在緬甸失利,史迪威命令杜聿明率部撤往印度,蔣介石命令杜聿明翻越野人山回國,最終,杜聿明選擇了回國,而孫立人卻選擇撤往印度。自此,蔣介石對孫立人一直心懷疑慮,而杜聿明對孫更是憤懣不已。

19462月,蔣介石決心調新一軍赴東北作戰,但對軍長孫立人能否與杜聿明共事倍感憂心,因此蔣介石命孫立人前往美國,參加聯合國軍事參謀團會議,意在解除其一線帶兵的實權故此,當新一軍於3月出關參戰後,實際由鄭洞國指揮。

本溪之戰於428日發起總攻,血戰至52日,國軍突破本溪共軍防線,至7日完全佔領本溪,梁興初、程世才、肖華等率部遁往四平,與林彪合流。

5月初,國民政府派盧浚泉第93軍增援東北。

53日,蘇聯佔領軍在全國人民的一片罵聲中全部撤出中國。

55日,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四平之戰,於418日開始發起總攻,但鄭洞國在新一軍並無威望,且新一軍大部分將領都明白:越是打勝仗,孫立人就越發回不來了。因此,四平戰事始終膠著。而鄭洞國亦不願做無謂惡人。

510日,蔣介石命令身在華盛頓的孫立人立刻歸國參戰;12日,杜聿明命令新六軍並五十二軍195師北上參加四平會戰;15日,孫立人到達前線;17日,蔣介石派國防部長白崇禧飛往四平前線指揮督戰。

18日下午,林彪召集主要將領開會,林表示:敵人屯重兵於堅城之下,已犯兵家大忌,各位應堅定必勝信念,堅守四平!,會議剛剛結束,廖耀湘新六軍率先突破共軍防線,擊潰共軍王牌359旅,佔領四平的制高點塔子山;林彪聞訊立即向毛澤東發出請求允許撤退的電報,電報剛剛發出,陳明仁第71軍攻克共軍梨樹陣地,迫近林彪的作戰總指揮部,因而林彪未等毛澤東回電,立即下令各部總撤退。

519日清晨,孫立人親自駕駛坦克車第一個沖入四平城,四平、本溪會戰宣告結束。共軍在會戰中共有近4萬人陣亡,實現了毛澤東在戰前所指示的寧願犧牲數萬人的訓示,只是卻未能守住四平國軍方面共傷亡七千餘人。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2497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