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生》從亞維儂到台北 跨語言的詩意身體&無聲感動
2013/05/05 17:31:15瀏覽447|回應0|推薦3
長年摸索賈克勒寇幽默肢體美學的趙淼,大膽結合儺戲元素,以蒲松齡聊齋故事為題,在亞維儂大獲好評的《水生》,也在「文青 較春」系列節目裡,帶觀眾一起飛到法國看最前衛的演出囉!
畫面斑斕、演員肢體活潑,搭上台灣音樂人范宗沛、陳建年的作品,讓鬼戲十分趣味。《水生》導演趙淼表示,此戲最大挑戰在於演員不能說話、不能露臉,還要能表達出跨文化的鬼魅意象,特別有挑戰性。

改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之王六郎》,於2012法國亞維儂戲劇節連演24場迷幻驚艷觀眾,也是2012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的搶手劇目。

《水生》此行將亞維儂的前衛演出帶來台灣,讓還沒機會到亞維儂去的觀眾大飽眼福。

水生是個悲劇的故事,要抓人才能投胎的水鬼,和老翁喝酒成了朋友,無法投胎的水鬼受盡各種折磨,最後老翁為了水鬼,反而親自出手害人落水。人鬼之間交情,互相影響,最後孰為人?孰為鬼?好像也模糊了界線。
《水生》是趙淼一回在飛機上聽音樂,遇亂流命懸一線,而產生的靈感作品。趙淼說那次飛機遇嚴重亂流,抖到就只差寫遺書的地步,趙淼聽著台灣音樂人陳建年的音樂《歸鄉路》,生死、陰陽相隔的意境顯著,他當時變態地想著「就來想一個故事吧!」加上事後參考中國古老的貴州儺戲元素,趙淼找到了圓弧行動的肢體、向天供奉的面具型態,創作了《水生》。
5月4日《水生》演後座談裡,趙淼講起他與形體劇場的邂逅,閃閃發光。
馬照琪(右)翻譯法國戲劇大師賈克.樂寇著作《詩意的身體》,將趙淼帶上形體戲劇創作之路,兩人講起形體劇場,讓現場觀眾深深著迷。
貴州儺戲是中國戲曲的老祖宗,貴州觀眾看戲時人坐在山上,演員的面具便戴頭頂,讓觀眾可以看見;縱使場地換成平地,趙淼也遵循面具戴頭頂的這個傳統,「面具向天,讓神可以透過面具進入演員身體,此時的演員不是演員,是神。」
趙淼說,完全不靠語言是三拓旗劇團的終極目標,「語言有太多假話,和一語雙關的東西,我們的目標是話越來越少,不出一個聲音就能讓觀眾哈哈大笑。」

美麗女演員講述臉被藏在面具下的心情,不能出聲、臉要蓋黑紗,努力用肢體傳達故事和角色意境。

從大陸一路看到台灣,看過每一齣趙淼作品的忠實觀眾,也在《水生》台北場和趙淼交流唷!!

2013廣藝兩岸小劇場藝術節「文青 較春」首兩檔已經結束,這麼經典的文青BATTLE還剩三周,不要錯過囉!

我這一輩子 (北京/明戲坊戲劇工作室) 5/10日7:30PM、5/11日2:30PM

狂人日記 (北京/新青年劇團) 5/11日7:30PM、5/12日2:30PM

非常懸疑 (北京/木馬Τροία劇團) 5/17日7:30PM、5/18日2:30PM

中央公園西路 (北京/木馬Τροία劇團)5/18日7:30PM、5/19日2:30PM

原文出自廣藝基金會部落格,照片由胡福財攝影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ger0330&aid=75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