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要謝謝張繼先生
2007/02/27 15:42:56瀏覽750|回應0|推薦5

 寒山寺,我算是舊地三回重遊了。對這座小廟,我真覺得要好好感謝一下張繼先生啊!
 張繼是中唐詩人,算不得第一流,和李白、杜甫,乃至韓愈、柳宗元比起來,明顯矮了一大截。不過,這位先生所寫的那首著名的詩,以「經濟效益」來說,卻是李杜韓柳都遠為不及的。
 這首詩就是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中有一道鐘聲。那道聲響,呼喚了一千多年來,人人都要前往蘇州來聽上一回。
 不是嗎?蘇州寺廟上千,但你只會來一座,即寒山寺。寺廟小小的,也沒什麼特色,比起我住的小地方苗栗的「法雲寺」,風景遠為不如。可是,你一定沒聽過法雲寺,但對寒山寺,大名卻如它的鐘聲一樣震耳。
 就是因為張繼這位先生。
 一千多年前,張繼先生頗為無聊,事業並不順利,來到江南。他沒什麼盤纏,住不起像樣的飯店,只好暫時窩在一艘客船上,渡過寒夜。小木板船並不舒服,張繼必然睡不好,睡不著,想到一生失意的辛涼。
 他抬頭望月,月色有點低沉。他聽到烏鴉啼叫,心中淒惻。也許因為冬冷時節,周遭,像是佈滿一層霜雪地寒冷。
 客船停泊的運河上,許多漁家、遊人,大概都睡不著,點起漁火,夜色中特別顯晃。那畫面,應該讓人百感交集吧!
 詩中「江楓」的解釋,詩意的解法是「江岸的楓樹」。今天寒山寺的解法,則通常說是指兩座橋:「江村橋」、「楓橋」,各取一字,都在寒山寺邊,也有點道理。
 不管如何,張繼難以入眠,而正當心情百般聊賴時,寒山寺的鐘響了。夜裡,那鐘聲一定更為清亮、傳得更遠,更惹人愁緒。
 於是張繼大筆一揮,寫成千古名詩。他大概沒想到,後人,一個一個都想來聽鐘聲。一座小廟,成為千古名剎。
 寒山寺自然是千古名剎,尤其相傳寒山、拾得兩大高僧,曾經在這裡住持,單憑這點,寒山寺列入名剎,自不在話下。
 可是,這仍無法吸引那麼多人前來寒山寺。讓後人必到寒山寺的理由,仍是張繼寫下的那個鐘聲。
 〈楓橋夜泊〉這首詩講明白些,就是告訴你:蘇州有一座廟,廟裡有一口鐘,聽到鐘聲,好像也就完成某件人生大事。
 千年來,鐘聲不斷被浪漫化,例如日本人想把這口鐘運到日本,卻在海中沉沒;例如日本人後來又新鑄一口鐘,歸還寒山寺;例如在每年的除夕夜裡,人人都要來寒山寺聽鐘,相信它會帶來一年好運福報。
 浪漫故事不斷增加,在張繼的基礎上,聽「寒山鐘聲」成為中、日百姓大事,乃至各國遊客,都希望一輩子能夠聽上一次鐘響。可能的話,自己也來敲上一回,那人生就圓滿了。
 這個基礎發展成高度的商業行為。
 照說,寺廟為人祈福,給人寄託,本來不應有太多商業行為的。照說,信徒的香油錢,也已經足夠維護寒山寺。
 可是,寒山寺卻是要買票進入的,讓人分不清這是民眾的寺廟,還是住持僧侶賺錢的地方,總之,要進寒山寺,先得付人民幣二十元,若要登裡面的普明塔,再加十五元,折台幣一百多元,並不便宜。
 這是基本,進了寒山寺,人人想看那口鐘,想敲那口鐘。寺裡當然再做一把生意,你可以進樓敲鐘,花五元人民幣,可敲三響。中國大陸人多,遇到過年這樣的節日,一天遊客往往上萬,那口鐘,一天要帶進數萬人民幣的收入。
 寒山寺的僧侶生意頭腦甚好,進而編出更多賺錢的名目,例如,除夕夜裡,會由住持來敲平安鐘,敲響一百零八次,而最後一次鐘響,落點正好在除夕邁入新年的時刻。這不是很有創意嗎?
 我卻懷疑,這個創意又是為了牟利。一百零八次鐘響後,那口鐘開放給信徒敲響,但要收費。過程有點像是競標,名額有限,誰出的錢多,就可以排入一百零八名內。
 中國人迷信,一定要擠進一百零八名內,大概排到第一百零九個敲的話,就沒什麼用了。
 可以的話,排在愈前頭,福報愈大。如果能搶得第一鐘響,自然好運連連,無心能比了。
 於是人人搶敲第一鐘,就像台灣人喜歡「搶頭香」一樣。今年除夕過年,要敲響第一聲的寒山寺鐘的,至少得花上人民幣十萬元,還不見得搶到第一響。
 那一百零八響加起來,至少超過百萬人民幣,真是貴重的聲音啊!
 這事,每年都發生,隨著中國大陸近年經濟的繁榮,人民的富庶,這寒山寺鐘的價值,只會每年上漲,會飈到多高?沒人可預測。
 只能說,如果把寒山寺的門票、敲鐘的收入、周遭的商店的觀光收益,等等加總的話,單單這座小廟,一年進賬上億是跑不掉的。
 真應感謝張繼先生啊!〈楓橋夜泊〉才二十八個字,如果折算經濟效益的話,應該發給他最貴的稿費,「一字千金」都不足以形容這二十八字的價值,或許要用「一字億金」來說了。
 張繼當然領不到稿費,他依舊失意,沒沒無聞。
 我說蘇州人,尤其是寒山寺人,真要好好感謝張繼。沒有這首詩,寒山寺雖然還是會有遊客前來,夜半的鐘聲可能也會繼續敲響,但是,一定沒有今日的人潮,相對,廟方也一定不能賺那麼多的錢!
 所以不要小看這些落魄文人的一時牢騷,簡單幾筆,後作力無窮。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mifel&aid=77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