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來談談方舟子
2022/12/06 18:59:34瀏覽217|回應0|推薦6

也來談談方舟子

 

    ——隨筆·四千八百零九

 

  早年,在網絡上與方舟子有過壹次接觸;是為了什麼,已忘了。只記得:那時,我比他紅,懶得多啰嗦,就簡單恢復了下。至於究竟回了些啥,此刻也想不起來了。

  對了,我得先聲明下——這次方舟子為何火,其實我不知道。我也不是回避,而是擺渡了下,皆是「方舟子的微博」、「方舟子(人物) - 知乎」、「方舟子遇襲事件 - 百度百科」、「方舟子 - 人物百科」、「方舟子吧 - 百度貼吧」、「方舟子 (豆瓣)」之類,我也就不想打聽了。

  第壹,有人說方舟子蹭熱度。這不言自明,但未必正確。比如說,當年我火時,方舟子找我搭話;如今,他又火了,我寫文談他,這算正常消費。

  再比如,時評,總要找熱點寫吧?是不?

  因此,蹭熱度,不能算是罪過;如有罪過,是怎麼寫、出發點是什麼、從中又會獲得什麼等。

  第二,背景。好像在哪看到,有文章說,誰誰誰說,某某某曾告訴他,方舟子是誰的人;某某某叫誰誰誰,別去惹……等等之類。

  這樣的文章,就是不負責任了——誰誰誰說、某某某告訴他……這樣的話,應該都算是道聽途說,怎麼能當回事、又怎麼能寫在報道裏當旁證呢?

  有人還曾壹本正經在網上說,我是南京熊貓呢,妳也當真?於此,我未反駁;今天,順說下——妳說我是南京熊貓,真還不如學劉剛,說我是總參的什麼……畢竟,我曾隸屬於總參。

  第三,還有人批評方舟子當年參與質疑韓寒代筆,說代筆重要嗎、韓寒發文普及才是重點……

  這是扯淡。質疑韓寒,乃至代筆……最早是我鼓搗起來的,顧份團的人都知道這事。方舟子參與,頂多算蹭熱度,沒大錯。反之,代筆本身就不該,是欺騙。總不能因騙人有某種好處,就允許騙人吧?

  何況,所謂韓寒普及,是不是引歪了路?

  第四,咒罵。好象是說,方舟子對誰誰誰的粉絲進行咒罵。咒罵,肯定是不對的。即便是方舟子有理,誰誰誰的粉絲沒有理,方舟子咒罵人家的粉絲,也是不對的。

  如果人家的粉絲有理,而方舟子咒罵人家的粉絲,那就更不對了。好像方舟子還是個博士。壹個博士,沒有能力與普通網友理論,卻要破口大罵,這是方舟子的大錯特錯。也不僅是錯,還是丟人,丟盡了學者們的臉。

  我估計,什麼「方舟子遇襲事件」之類,有可能是假的,是演戲。如果是真的,方舟子承受過壓力的話,怎麼可能開口罵網友呢?

  我在網上混了快二十年了,最早是韓寒來罵我,路金波來氣我;後來,是韓粉們無時不刻的圍攻……我,可曾回罵過壹句?沒有。不僅沒有,我還收集罵我的「金言」,合成《批鬥反韓寒分子顧曉軍大會實況轉播》(有要看的嗎?迄今仍有存根。如要轉發,請網友先申請網站特許,因其中全都是臟話)。

  所以說,妳們批方舟子我不反對,反對的是妳們批的方法。明明方舟子漏洞百出,妳不抓漏洞,反而混淆是非。

  我倒要問問,妳們究竟是批方舟子、還是幫方舟子?擬或,是借方舟子的話題,替韓寒翻案?

  第五,是拉黑。有文章提到,方舟子還不斷將人拉黑。拉黑,是極其錯的。

  可以這麼說——如果說,罵人是教養問題;那麼,拉黑則是素養問題。怎麼理解呢?這麼說,壹般來說,罵人的習慣養成,都是環境的影響。比如說,父親或者母親喜歡絮絮叨叨、罵罵咧咧,兒女在那樣的環境中長大,難免沾染上那樣的習慣;而且,有時還在潛伏期中,比如妳上大學呀、讀博士呀,總不至於亂罵人吧?這樣的時候不罵,不等於就不會罵了,而是時機沒有成熱;壹旦時機成熱,便會不教自會。

  那素養與教養的區別呢?素養,則是後天的養成。比如上大學,讀碩、讀博,壹路讀過來,怎麼能不知學術爭論、不養成學術探討的習慣呢?既有學術爭論的習慣與養成,咋可能動不動就拉黑別人呢?再換言之,妳不想爭,或不便爭,可以自己不說,但不能不讓別人說;而別人說的對不對,則是另外壹回事。是不是這理?

  方舟子,是博士,而且還是在美國讀的博士。我懷疑,方舟子的品種……妳真不該拉黑別人。

  質疑,應該這樣質疑。還比如,方舟子為何能左右逢源呀?等等。比如,我就不可能左右逢源,推特,不讓我開。臉書,前兩天又開了壹個,只發了篇〈世上最著名的自由論〉,立馬把我封了。臥槽,這篇文章,我在裏面都能發;怎麼,臉書難道是……是啥呢?這讓我真不知該咋說了。

  至此,大家應該明白——我不是幫方舟子說話,而是講究怎麼說話才合理、有理……反過來,也勸大家別怕方舟子說啥;何況,說話是他的權力。妳若是覺得他說的不對,就只當他是反炒,不就得了?

  反炒,懂嗎?質疑學,是我在網上開創的;反炒,更是我的專利。不了解的話,可搜索下。

 

              顧曉軍 2022-12-6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9c93f29&aid=17766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