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常老和尚講座~ 第九講 黑白業果
2021/04/09 16:51:02瀏覽144|回應0|推薦0

第九講 黑白業果
一切善樂之根本

學佛次第講座
 常法師主講

      第八講 皈依三寶                                              第十講 生出離心

今天我們開始講佛學道次的第九講黑白業果,從上面一路下來,從現世的人生問題探究,人生問題一步一步的追溯上來,覺得只有皈依三寶,才是真實的解決之道。因為是經過很嚴密的理智抉擇,所以說佛是正皈依,但是佛告訴我們的道理,他說他是怎麼成佛的,也就是說必須依照著這個道理,該做的去做,不該做的要斷掉,因此是不是能夠達到像佛一樣的圓滿,主要的就是佛所講的道理,佛也是這樣的,既然我們仰慕這樣的一個人生,所以正皈依是皈依佛講的法,也就是如佛告訴我們的,這個道理去行持,應該做的要做好,不應該做的應該把他拿掉。在這一部分呢,我們稱它為業,皈依了以後,我們就談到整個的業的問題,把這個總相整個的綱要,照著綱要的次第的步驟步步深入,這個題目叫做黑白業果,這分幾個大綱來講。

第一對業應有之基本認識,業的內涵是非常深廣,最根本的最起碼的,我們要走上去,要把握住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個業之種種差別。

第三如何取捨修行。

這個基本的認識,第一個大項目當中分四個小條:(1)業的定義,(2)業的特性,(3)業之形成,(4)業所感果。第一個我們來談一談定義,什麼是業,業就是我們內心當中的一種作用,是一種功能,因為平常我們每一個人都自己很清楚的,內心當中想這個問題,看這個問題怎麼去選擇,所以我們稱他為佛法當中,思惟分別抉擇或者是選擇,在這個地方,它的業分為:思業;思已業。先開頭是,內心當中去分別種種我們所觀察的事情,加以思考加以選擇,這完全是從內心當中,這個心的作用,它也可以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叫省慮思,省就是省察,慮就是考慮,來想想這個好,這個不好,這個是這個非種種,經過嚴密的思惟抉擇了以後,我們就選擇我們該做的。第二步叫決定思,這個省慮思跟那個決定思,那是次第上面的不同,都是內心上頭的叫思業,經過決定,於是我們就採取行動,透過我們身、口,採取行為這個叫做思已業,所以這個思已業所表代的是身、口的行為。這種另外一個叫動發思動發思就是說,當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內心當中還會推動我們的身心。實際上呢?業的內涵,所以這個也就是業的定義。

在這裡我們了解一個事實,當我們要去做事情,一定是從內心出發,經過了內心的策發以後,它不管是思惟,然後再行諸於身口,它回過頭來在我們內心上面,又會留下一種影響力量,這個影響力量,會向後輾轉影響我們以後,而這個輾轉無窮的影響。我舉個非常簡單的比喻來說,今天我們到這裡來一定聽課,第一天來,坐在哪,也沒有人告訴你坐在哪,你自己選,你就隨便找個地方,這第一次根本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的,坐在那個地方。第二次你再來的時候,你不知不覺當中,會找到你原來的地方。我是隨便舉個例子,如果你仔細觀察,沒有一個事情例外,都是會這樣。假定你前面一點概念都沒有就定了,如果有一個概念,那個概念會幫忙你去做決定,決定了以後,下次就會這樣,這個說明我們任何一個行為,或是內心當中透過思考,或者沒有思考直覺的,一旦有了這個行為以後,下次來的時候,這次的行為就會影響你下一次。凡是我們造了任何的業,前面說或者僅僅內心當中的,我們稱它為思業。或者是透過了思惟,生起的動作,思已業,總之就是身、口、意三業,會留下一個深刻的影響,輾轉的影響。

這個向後的影響,它有一個原則可循,我們對這個就稱它為業的特性。業的特性分成共四點,(1)業果決定;(2)增長擴大;(3)未造不會;就是沒有做的事情絕對不會碰到。(4)作已不失;如果我們自己造的業,它也永遠不會失去。這個簡單的來說一下。第一個叫業果,業就是我們前面的行為,因此業我們也稱它為業因,這個因地當中,造了這樣的一個業以後,它將來到後面一定會根據我們所造的業,會形成一個果報,這樣所以我們稱它為叫因果。這個因到果之間什麼樣的關係昵?是百分之一百,絲毫無差,經論上面告訴我們,乃至於很小的一點點小事情,比如我們兩個人一起在馬路上走,然後地上有一個鐵釘,你踩到了,他沒有踩到,為什麼你會踩到,因為你有這個業。我們大家坐在這個地方,然後一陣風吹過來,偏偏吹到你,吹不到我,哪怕這麼微小的地方,它都是由業來決定的,所以這個是值得我們很認真去思惟觀察的事情,這個我們稱它為業果決定,或者說一切的事情,都由業來決定,彼此之間的關係,是沒有絲毫的改變。關於這一點是我們所有正信佛法的佛弟子必須要認識的根本,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一個基本概念。當我們了解了,凡是都有因果必然關係以後,那對我們人生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個了解並不是說文字上面,文字上面你稍微聽一下你就懂得了,真正重要的是怎麼樣對於這個認識,我們要多觀察,這個觀察要多方面,第一個呢,使得自己對這個道理確信不疑。如果有沒有什麼漏洞,漏洞一定要去找到它,然後正確的認識,還要長時觀察,使得自己對這件事情有正確認識,會指導我們人生照著這樣去實踐,這是非常重要的,假定說這個做不到,我們只是文字上面認識,嘴巴上面談談講講的話,表面上是個佛弟子,實際上沒有什麼真實的意義。所以佛經論經常提醒我們,佛法是正確的認識,而必須要遵照著去實踐,並不是嘴巴上面講講,假定嘴巴上面講講,內心當中不能產生正確的堅固的認識,不照著去做,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戲論,開玩笑,這是我們必須應該認識的。所以第一點,這個業的特徵當中,是業果決定的。

第二個是業增長廣大,也就是說我們造的時候,可能很小的一點點,但是它將來感果的時候,會變得很大,那麼這個不是個理論,因為這是個實際的狀態,這是佛陀世尊他是徹底的看見了,因此在這裡呢,我願意講兩個佛經上頭的公案來說明這件事情,那麼第一個公案呢?出在《賢愚因緣經》上面微妙比丘尼的這個公案,微妙這兩個字就是,我們現在說這個東西很微妙。比丘尼是個女的出家眾,他是那個時候佛在世,那麼佛在世經常講經說法的地方很多,有一個地方就是舍衛國,那個舍衛國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國王是波斯匿王,他是個非常信佛的,後來他的兒子是個琉璃大王。那個琉璃大王個性是非常暴虐的,非常暴虐,所以他老皇帝走了,這個琉璃大王出來的時候,他做種種很顛倒的事情,那麼特別是虐待那些有錢的貴族,所以很多的有錢人或者出家人的很多,通常那個貴族出家,因為過慣有錢有勢的生活,所以出了家以後就不能好好去做,那麼想去請教人家。第一次請教的時候,人家就說呀,你們這些過慣舒服的人,真是要出家出不來啦,我勸你們還是回家去算了,過你們舒服的生活,哎呀,我們是因為遇見世間的不理想,聽佛來講的,怎麼你們反而來勸我呢?這個不對,另外去找一個人。可是另外又找一個人,找第二個人,那個就是現在要說的微妙比丘尼的事情,然後她把她自己的一生所經歷告訴那些人,那些人一聽了以後,唉呀拼命用功,最後很多人證果。為什麼她那個故事會這樣的吸引人呢?那現在我把它敘述一下。這經論上面說的,這微妙比丘尼,她本身出身背景也非常好,印度它階級很分明。一共有四種階級,最高的一個叫婆羅門種,第二個剎帝利種,剎帝利種就是貴族,然後第三個叫吠舍首陀羅,第三個就是商人階級,最後一個奴隸農奴階級。前面兩種可以互通,特別最後一種是賤民。所以她是最高這個種族的,家裏邊也非常好,她也結了婚,然後又懷了孕生兒子,印度人有個習慣生兒子要回娘家去的,所以到期了快生兒子的時候,她先生就護了她回娘家去,那是第二胎,已經有一個孩子,當然這個孩子還蠻小了,再加上有了身孕,跑也跑不快,到最後半路上荒野的地方,沒辦法了只好生,好在印度天氣蠻暖和的,偏偏那個冷是不冷啊,那個毒蛇很多,結果半夜裏邊那個小孩生了,生的時候那個毒蛇來,就把那個先生咬死掉了,你看這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情呀,遇到這樣的一個嚴重的打擊,可是人就有這樣的意志,遇到了一個打擊以後咬緊牙關,第二天,天一亮,然後就收拾收拾帶了兩個孩子就再繼續向前,再過去前面有一條河,所以她就想那這樣,把那小兒子先把他送到河的對岸,送到了以後再來接那個大兒子的時候,那個大兒子看見媽媽來了,好高興那個一撲,這一撲叭一下掉到河裏面,那河水又很急哇!一下那個孩子被沖走不見了,啊那個媽媽你看看多傷心,可是一想不好還有一個小兒子在那裏趕快回過頭來,去想抱那個小兒子,就剛剛跑了一半,來只狼就把那個小兒子叨走吃掉了。諸位想想看,要我們是無法忍受的事情,人就是這樣,等到遇見真正困難的時候,這個意志心力就會挺起來,唉,她就想沒辦法了,那好了。那就趕快回娘家去,所以她就跌跌撞撞回去,就快到娘家的時候呀,就看見一個熟人,那個熟人一幅很狼狽的樣子,正好出來,一看見她,咦!你不是某家的女兒嗎,你怎麼這個時候來呢?就告訴她,啊,這樣的很不幸,昨天你們家裏火燒,你父母通通燒死,通通燒光了。就這樣,她想想怎麼辦呢?現在父母都在屍陀林,屍陀林就是現在的墳墓了,所以她不是回娘家去,房子也燒掉了,父母也燒死了,就跑到那個屍陀林,收拾好了,就看見很有意思,屍陀林另外一個男人也在那裏。那個男的呢?剛剛他的太太不曉得什麼原因死掉了,所以他很悲傷,結果那個女的她自己的丈夫、兒子,然後父母通通死光了,最後自然而然同病相憐,所以那個男的很好,最後曉得了這個情況,他說好了,你也無家可歸了,我的太太剛死掉你到我家去吧,好、好、好,最後她們結為夫婦,這個男的蠻好,但是那個男的有一個惡習慣,會喝灑,每次喝總會喝得稀爛,喝醉了以後就會亂來,然後會打那個太太,那太太沒辦法可想呀,只好讓他去,過了一陣子以後,她又懷孕了,那麼後來呢?到滿月了以後就生小孩,那天那個丈夫正好出去,幹什麼?喝灑。這個真麻煩,他到半夜這個喝醉的丈夫,喝得稀爛的回來,叭叭打門。那個太太正在生孩子,結果那個太太,那個先生就兇極惡的乒乒乓乓的來,本來因為他並不曉得這個孩子會突然的來臨,所以先生出去,也沒辦法去找,我們說那個時候沒有醫生,所以叫什麼收生婆,也沒有辦法找,她只好自己照料。結果那個先生就吃醉了灑,就拼命打門打不開,最後破門而入,那個孩子也出世了,說是一句啊,那還是完全喝醉了。因為她太太不來開門,所以大怒,看見太太生了一個孩子,把那個孩子就把他抓走了,送到廚房裏放到鍋子裏邊,把他煮爛,把他煮得稀爛。那這多麼殘忍的事情,結果煮得稀爛還不算,逼著那個太太把他吞下去,拿了一把刀來了這樣,你說碰到這個情形你怎麼辦?所以她實在是感覺到,真是受到這種情況之下,她就勉強把她兒子咬了一口。結果咬了一口,她先生就叭的,喝醉灑了嘛,跌下去昏掉了。她連夜逃走,這下流浪在外面,最後又被好心人士收留去,收留去了以後,又遇見一個男的,這個男的性格非常好,也沒有喝灑,也不會有惡習慣,她說總算最後,還是又找到了一個地方歸宿,沒想到這麼好的一個先生,最後那個先生沒多久死掉了,這印度人的習慣,如果是夫妻之間很好的話,丈夫死掉了,女的要陪葬,這下把那女的活活埋在這裡,他家裏又很有錢,就活活埋在那裏。妙的是他很有錢,然後呢殉葬,家裏又沒有人,結果半夜裏邊,那個小偷跑了來盜墓,結果呢又把她挖出來了,人家這小偷根本不知道啊,她自己昏在裏面,挖了墓,財產把它搬走了,半夜裏面,她醒過來了。咦!怎麼一個洞,好不容易逃出來,現在到哪去,沒辦法就跑了去想到啊,那這下拼命跑到那佛那裏去,所以佛居然接受了她,那我們看經上面說,佛會說,善來比丘,現在善來比丘尼,鬚髮自落現了出家相,她一生遭遇到這麼痛苦的事情,所以佛跟她講那個四諦,苦集的時候,別人要講了半天要思惟,她遇見短短的幾年之內,這麼嚴重的事情,她非常清楚,啊,世間是無常,沒有一樣東西可靠。所以她聽了佛的這個道理,很快能夠如理的去證得,最後證了果,結果證了果以後,她就問那個佛。她就把那個公案說出來,人家曉得了以後,大家覺得奇怪,說這個人,據佛講她一定是有她的業果,她假定說完全造了惡業,她怎麼可能遇到佛出家,乃至於證果,反過來說假定她有善業,她怎麼前半生會遇見這麼惡劣的情況。佛就告訴她,前面整個全公案,她說佛動不動都是多少年以前,那時候有一個大戶長者,家裏非常有錢,然後有一種事情,很不妙的事,沒小孩,然後說這個大戶長者有一個大太太,那個大太太不生小孩,到了中年以後,這個家財萬貫,不生小孩,這是個很嚴重的事。所以那個先生又取了一個小太太,結果取了沒多久,小太太生了一個白白胖胖非常好的兒子。這個大太太實在受不了,表面是這樣,可是心面非常嫉妒,最後大太太害了一個毒計,把那個小太太剛生的兒子弄死了,怎麼弄法呢?她就先說呀!好表面上面裝得非常好,要來照顧看那個小孩呀,她在那個小孩頭頂上面,我們平常剛生的小孩,這個叫什麼會碰碰跳的那個地方,用一根針塞在裏面,這個多麼的殘忍,然後因人家看不到的時候,神不知鬼不覺,她以為塞在裏頭把他蒙起來,那個小孩當然哭呀!啼呀!看不好死掉了,死掉了以後,這個小太太就覺得這個是大太太做的壞事情,這個家裏怎麼可能,大太太就發惡誓,我怎麼可能,我沒有小孩,你來了非常好,假定我害死的話,我將來會怎麼、怎麼。她就發那個願,自己的先生會被毒蛇咬死,自己生的兒子會被水漂走,然後被狼吃掉,然後父母會燒死,然後自己生的兒子會被自己吞下去,這樣,就前面說的這些東西一一說,我還被活活的活埋。大家看她這麼發惡誓的話,那也就算了,事情過去掉了。前面就因為這樣,發了這個惡誓,所以今天這些惡報一一現起,這當年就是發了這個惡願,就是惡誓。應該說另外呢,她另外一世,不是同一世,那有一個辟支佛,辟支佛就是我們稱為獨覺啊。無佛之世,佛不在世的時候他會出來,然後呢成了佛,成了這個我們就說獨覺,這些人也是在山裏面修行的,平常都是會出來討飯,所以經常到她家去,那麼她就很高高興興的供養,到最後這個辟支佛啊,到臨涅槃,是不是臨死的時候,因為經常供養他,所以到那家人,人家家裏邊現了一個神變,十八變飛到空中,各式各樣的神變,到最後下來走了。所以供養他的有一個女的,看了非常歡喜就發了一個願,啊,希望我將來也能夠遇見佛,像他一樣,要證得果。就這樣,當時就是這樣的兩個願,惡的今天感到惡果,善的感的善果,另外還有一點呢?儘管她今天已經證得了,羅漢果,可是她那個頂門啊,經常像火燒一樣,這個業還是,只是羅漢果沒有煩惱了,她這個痛苦還在,像這個公案,充分告訴我們一個特點,就是業造的絲毫不爽,還有呢增長擴大,因地當中小小的一點,將來果位上面增得這麼多。

這裡我再講一個公案,佛經上的,讓我們從這個公案裏面,去了解它因果的關係。公案是這樣的:印度人的習慣,他們覺得很多財寶,很多非常值錢的東西,都在大海裏邊,所以經常有很多商人,到海裏去取寶,這個路是非常凶險,所以一定要找一個非常條件夠的人做他們導師,他們這幾百商人,約好了一起找個導師,那導師的確是非常精彩的人,而且受了五戒,所以這個導師,也答應帶他們去,他們就帶了幾百商人到海裏面去採寶,採寶的時候,海神曉得了這件事,看看他們,找了個五戒的這個人,是當地很有聲名的,是人家很尊重他的賢人君子,他就試試看。通常賢人君子,不但德行好,而且學問夠,海神就來試驗他。當他們進入海裏邊航海時,海神有一天叫海裏邊突然冒出一個大的夜叉鬼,夜叉鬼長得非常難看非常難看,樣子很可怕,牙齒長得非常可怕,海裏邊突然間冒出了個大鬼,問說你們有沒有看見過,像我這樣長得非常可怕的人。那幾百個商人都害怕的要命,那趕快請他們的導師出來,導師一看說:你有什麼問題啊?他說:你們有沒有看見過長這麼可怕的人?導師說:你這個沒什麼可怕”“喔!還有比這更可怕的嗎?”“是啊,真正可怕的是,我們不懂佛法,生得到了好好的人身,造了惡業,最可怕的是惡業將來下地獄。下地獄後被火燒,被刀砍,用種種不成人形,這才是真正可怕。這個夜叉想了一想有道理就跑掉了。他一跑掉好高興,繼續再開,

海神第二次又變成了另外一個大鬼,那個鬼啊!瘦得要命,皮包骨頭,簡直是不成樣子,又忽然之間,海裏邊出來個大鬼,又把他擋住了,同樣的這個也重演了一番,第二次的問題不一樣了,說問他們:你們有沒有看見像我這樣,瘦得皮包骨頭的人?大家又沒有辦法回答,所以再把導師找出來,導師說:你這個不算瘦。”“比我這個還要瘦的嗎?這一點肉都沒有。他說:如果人在人道當中,慳貪不知道佈施小氣,將來墮入餓鬼,餓鬼長卻不問江水之名,然後呢?嘴巴大的要命,肚子大的要命,喉嚨像針一樣,這個才真正可怕,才真正的痛得可怕。想一想對,有道理,他心想兩次最糟糕問不倒他,

他第三次又變了一個非常端莊美麗的一個神,又從海裏面昌出來,問他們在世間有沒有看見長著這麼美麗端莊的人?同樣的,當然這些商人無法回答,再把他導師請出來。這導師說這沒什麼。”“這個還沒什麼,那怎麼樣才好呢?”“假定說我們得到人身以後,能夠遵從佛法,好好地去修行佈施,廣行十善,這樣的話升天,升了天,那天人的端莊才是,像你這樣的啊!放在天人前面,像瞎眼的猴子一樣。佛經上常常說瞎彌猴,這猴子已經長得夠醜的了,還要瞎了眼晴,那就是說你簡直不能比,那海神想了半天,對有道理,所以海神問不倒又回去了,

最後一次又來了,那海神就以海神的樣子,然後他又擋在前面非常巨大,他手上捧著一掬水,就問他這海裏的水多,還是我手上的水多?結果同樣的,當然,這明明是海裏的水多,可是他提出問題來,總有他裏邊的特別意義,所以那麼幾百個商人又不敢回答,沒關係找我們的老師來,所以他請那個導師又來了,那導師說那手掌的水多!這簡直是大家都曉得,明明海裏的水多,怎麼會手上的水多啊?拿印度的習慣他們來說,到最後寂靜的時候,也就是說,地球最後毀滅的時候啊,這個九日並出那個太陽的熱量增長九倍,然後海水通通把它曬乾掉了,不但曬乾掉了,而且大地著火。那個須彌山都燒得光光的,這海水還算什麼?可是你捧出來的一點點,這手上一捧的水,假定我們能拿這一點點的水以自己的清凈心來供養的話,那這福德是無量無邊的!那海神想想對有道理,所以這個海神,最後一次不是變化,他就覺得這個人的確有智慧,所以既然你們看這麼有智慧來引導來取這個財寶,那海神不是在海裏嘛,你們不要取了,我就給你,所以就給他大量財寶,你們就回去吧!不過還有一件事要拜託你,你得到那些知識怎麼得來的呢?我是聽佛告訴我,我所以持佛的五戒。好你也給我帶一份禮物去供養佛跟僧,這幾百個人好高興,自己採到了寶,還帶了這一份禮物去供養,以及供養這出家人。

這個公案當中告訴我們,因果的必然關係,我們世間只看見果,可是這個帶幾百人入海的,受了佛戒的弟子曉得,真正可貴的是因,如果你造了惡因,眼前可怕的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惡因,造了善因眼前最美妙的不好,這個才真的重要,所以讓我們了解業果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增長擴大的特徵,下面最後的二點,就是第三第四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沒有造,碰不到。反過來造了以後絕對不會失去,所以經上面告訴我們一個特點,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之,就是不曉得經過多少長遠的時候,造了業不會之失的,因緣合會時,因緣碰到的時候果報還自受。因此當我們真正的了解這個特點以後,對我們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樣。我們平常總覺得佛法好像很消極,其實不是,真正講積極的佛法。如果說我們每一個人對業的內涵,有這樣正確的認識以後,那有什麼效應呢?當你遇見不如意事情,你會不會抱怨,沒什麼好抱怨,這是我自己的業,以前不知道造了,今天我了解了,我要把它扛起來,要把它以自己的力量,把它扭轉,反過來說當你得到了好的,你也不會覺得僥倖,那我自己努力,更會策勵我們努力向上,所以這個關係因此啊!佛經上面一再的告訴我們說,我們對這個業,一定要產生很重要的根本的認識,這些問題,我們儘量的可能回去的時候以種種方法多去看書,聽聞、思惟、觀察,今天我只能簡單的講到這裡,關於這個。下面呢?

第三點請問這個業是怎麼組成?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看這個綱要,大綱上面講:事,意樂,加行,究竟。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時候,有幾個特性。就是說,這麼說,我幫人家忙,被幫忙的人,以及給他的東西這叫。我以什麼樣的心情去做這件事這是意樂,意樂就是內心當中的狀態。我採取什麼樣的行動,這就是加行。達到最究竟圓滿的狀態,這叫究竟。任何一個業的圓滿,一定經過這四個步驟。在關於那個意樂部份,因為它的確內心當中有種種的不同,所以有時候我們把內心當中也分成三點:想,欲樂,煩惱。

這個簡單地說一下,什麼叫?什麼叫欲樂?什麼叫煩惱?比如說我要幫一個人,或要傷害一個人,假定說傷害一個人,因為這個人我討厭他,或對我有怨,幫助一個人對我有恩,所以為了我們容易了解起見,假定是說這個人有怨,我要傷害這個人,所以當你動腦筋去想的時候,去做這件事情,先腦筋當中準備好了,然後他來了,你就想這個傢夥來了,實際上呢?比如說你想像當中這個人是張三,結果他不一定是張三對吧?你明明想傷害張三,結果李四跑來,所以李代桃僵,那怎麼辦呢?所以這個想,要想對,你把他當你,要傷害的是張三,然後這個人來的時候,你要把他想成張三,這個時候他雖然不是張三,可是因為你覺得張三,你去做這個業是正的,再不然的話呢?這個所以他有四種,是張三非張三,第二個是可能是張三,然後你想是不是他?可能是,不是吧,所以他本身的確是,可是你覺得懷疑它,或者覺得不是,另外一種呢?李四來,你以為他張三,以為他不是張三,是,這有四種分別。真正講,那個上面對於這個想,是非分得非常的嚴密,因為今天晚上只介紹一個大綱,特別現在講道次第,它並不是很嚴密抉擇這個,所以這個部份不太細講。

欲樂呢?就是我內心當中作這件事情的動機,煩惱就是作任何事情,一定有煩惱,有的時候由貪心,有的時候由嗔心,有的是癡心,什麼叫貪心嗔心,以及癡心呢?比如說我要去傷害一個人,或者幫助一個人,傷害一個人的時候有貪,比如說我們要吃很多東西,吃肉,那是為什麼吃肉食,貪心,對吧,那還有一種呢由做很多事情,因為貪心要吃而殺生,這是貪,還有一種吃因為嗔,比如你看見一個毒蛇,那時候絕對不是因為貪心,因為嗔心。除了這個認識,什麼是癡心呢?有一種人的說法,說這世間的動物啊,天生來給我們吃的,所以他沒有貪,並沒有嗔,但是他得到那訊息,那概念是不合道理的,這叫癡。反正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會有這種不同的內心當中貪嗔癡,因為貪嗔癡是造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這種都屬於內心上頭的。把這三點我們總的拼合起來,叫意樂。

那麼最後一點呢?就是業所感的果,造了這個業以後,所感的果,我們分為三種。(1)異熟果;(2)等流果分:領受等流,造作等流;(3)增上果。

什麼叫異熟呢?也就是造了這個業以後,前面的業會感得我們這個報,這個是總報,異熟也就是說造了業,下一世,這一生造了業,下一世我們會感得人、感得天、感得畜性、地獄、餓鬼,這樣的下一生,感得了整個的總報,這個體叫異熟。那為什麼稱為異熟呢?這是專門名詞叫異時、異處、異性。這個這裡就不太細說它了。總之凡是造了這個業以後,下一世去的總報那地方,整體的來說。

什麼叫等流呢?等流有兩種:(1)領受等流;(2)造作等流。平常的時候我們這兩種等流,我們有的時候,對它稱作真等流,造作等流是真等流,另外領受等流是什麼意思呢?業,一般來說,歸說十業:壞的叫十惡業,好的叫十善業,假定說我們造的是殺,造了以後呢?將來等流果是什麼樣子,你就是為多病短命,因為這個情況,跟你造的時候相等,同樣的流類,流延下來的所以叫等流。你造的時候怎麼樣做,將來你感受的時候,也會遭到這種。你你歡喜偷東西,搶東西怎麼辦呢?這時也有兩種:第一種呢?你會很窮,還有呢?就算你有錢,常常被人家弄走。第三個呢?假定說你淫的話?那眷屬會不和,你的配偶經常會有外遇,這就叫等流。我不一一細說,諸位了解了這個。你們可以在經論上面,然後多去聽聞。

什麼叫造作等流呢?就是說以前前生造因的時候,造這業因的時候你怎麼做的,這一生你有這種習性,歡喜殺生的人,這一世來的時候,他就又歡喜這樣。反過來很慈悲的人,他就不歡喜殺,也許我們現在不大注意,特別的小時候,你看見有很多小孩子,看見小動物就歡喜虐待,你看有很多小孩子,看見小動物就去保護他,他這一生沒有學什麼,就宿生帶來的習氣。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也會感受到這個,這個叫造作等流。因地上怎麼做的,現在這一生感得這個異熟體以後,又會有這種狀態出現,同時我們稱這個,另外一個叫真等流。

什麼叫增上果呢?前面這兩樣東西,我們稱它為正報,特別是真等流,也就是叫正報,依報,我們人在世界上面,人本身我們叫它正報,這個人因果前面的感到這一生,一定所依憑的地方,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地球,我們這一下,外面的客觀環境對吧?那麼稱這個客觀,所依的地方叫做增上果。有的時候稱主上果,跟這個有關係的,這個也一樣的,有它的前後必然的關係。比如說,當我們造了很多好的事情,那有好的,壞的事情就有壞的,假定以我們現在來說,惡的事情通常原則上面講,就是我們感得這個依報,我們另外一個叫器世間。正報稱為有情世間,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外面的客觀環境,假定造了惡業,外面我們的客觀環境,會慢慢慢慢的變壞,我們不妨現在看看現在的世界,客觀環境是大大的變壞,這裡面我不細講。

有一點願意特別講一下的,業大致上我們分十業:身:殺、盜、淫;語:妄語、離間、惡口、綺語,最後意:貪,嗔,邪見。這個十業,如果邪見增上,如果邪見強的,這個增上果是怎麼樣呢?你們大家聽一下,我們世間我們所依憑的,真正最好的,殊勝的這些東西都隱沒掉了,不見掉了,還有很多不好的東西,不清凈的,我驟然看起來好像清凈的,苦惱的東西,你驟然看起來好像快樂的,不安樂的地方,好像是安樂的地方,跟事實正好顛倒。因此我現在感覺到,現在世界上面這種情況,是邪見增上的特點。諸位想了解這個,你們最好看看《瀕危的地球》,你們就很清楚明白,我們以為好的,實際上這個世界正在迅速惡化當中,這就是我們十惡當中的邪見,真正錯誤的見解,引發的增上果,那也這個就是幾點,是我們對業的基本的認識。

下面呢?業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由於造了業以後,有不同的業的差別:黑業、白業、引業、滿業、定業、不定業、輕業、重業。這是非常對我們重要的,我只能現在簡單扼要的什麼叫黑?什麼叫白?黑是個形容詞,平常我們好的叫做白,白凈,壞的叫做黑或者叫惡,這個業的善惡是怎麼分呢?當你造了這個業發後,感得的果報是真實的快樂,這個叫做善業,叫做白業。也就是說造了這個業以後,果報是使你痛苦的,這個業是惡業,黑業,不過這個痛苦跟快樂,我們平常很多人往往會誤解,我們前面曾經談過,後面還要細談這個問題。苦我們大家都了解,可是苦諦很少人了解,就像剛才說的邪見增上。因為邪見熾盛而得到的,那個增上果明明在惡化當中,大家以為好的,這種事情我們要分辨的出來,現在這地方苦樂,是真實的情況來說,那麼這個就是黑白業。

下面這個都是兩個一對一對的,什麼叫引業?什麼叫滿業?就是你造這個業以後,你下一生去能夠感得總報,什麼叫總報?比如說你下一生又得到人身,你下一生到天上。下一生你到畜性,到餓鬼、到地獄,這個叫總報。可是得到了這個人身後,這個人生圓滿不圓滿呢?也許有的人,得到人身當中很有錢,另外很窮,也許這個人很高的位置,很下賤,也許很聰明,也許很苦,也許怎麼樣,這個人身當中也千差萬別,這個千差萬別叫做滿業。這引滿二個差別,有很多他引業很好,可是滿業不好,很多人造的業是引業不好,滿業好,我們可舉個比喻來說,有很多人窮得餓肚子,有很多狗啊,過得很舒服,你們有沒有看見過那個狗,有錢人家給它裝飾,裝飾,穿很好的衣服還梳一個頭,還要給它養很好東西,人在馬路上討飯討不到東西,所以人討飯,引業好,滿業不好,狗有這樣的生活,是引業不好,滿業好,非常複雜。

什麼叫定業?造了業以後它有的業是一定感果的,有的業不一定,什麼是一定感果,他是不一定呢?它有一定的原則,造了以後會增長的,這個是一定感果,造了以後不增長的不一定,什麼叫增長的?也就是說業就是本身啊,我們思惟,採取身口的行為,採取身口的行為以後,這個叫造作。造作了以後什麼叫增長呢?你會繼續後面,使得你這方面的業再會增長它,比如說我們做完了以後,也許前面馬馬虎虎地做,做完了以後腦子當中,這個事情不錯很得意,很去想,這個不斷地去想,就是增長。作過了以後忘得乾乾淨淨,一點印象都沒有,這個就不增長,當然這個裏邊還有很多不一樣的內涵,這種情況定不定差別,那麼一定受當中又有三種不同的地方,哪三個?一定受的有很多現世就會受,有很多第二生來生就會受,第二生受就是,這一生死了下一生就受。還有一種呢以後受,以後受就牽涉到無量劫長,這個為什麼這樣?在這裡就不細說。

至於說輕重等等的話,我們只簡單三種因緣是重的,一個是內心當中意樂,這個意樂關係最大,還有個呢?田是對象,比如說父母師長,這世間來說,對我們有恩的那個最重,出世間來說三寶等等,這對象,第三個呢加行,我們做這個行為的時候有很多草草率率,做完了就算了,有很多思考很久,做的時候也很認真,那個是加行,根據這三樣東西的輕重來判,那麼下面呢?

當我們真正了解這個以後,請問怎麼去修行,這個就是非常重要的,原則上當我們了解業以後,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的,平常的時候,我們應該一直一直自己啊,時時把所了解了去觀察內心,說我現在這樣去做,做的是善業還是惡業?通常我們是會造惡業,都是為了自己好,既然了解為了自己的好,造了惡業將來受苦誰願意,所以你了解了這一點,去觀察內心的動機,這樣的話呢?自然而然。這是了解以後真正重要的。

眼前我們了解了以後,改過來,可是我們無始以來,造了這麼多業那怎麼辦呢?那個也一定要去懺悔,因此為了這個懺悔起見,我們特別說四力懺悔,那個四力懺悔,就是說有幾種特點,第一破現行,我們現在的行為,都在現行當中,要對眼前做的事情感到羞恥,就是追悔,怎麼這樣的,然後呢?不但追悔,而且如法去做,比如說以前我做壞事,現在做好事,通常做好事,照著三寶去做,了好事以後,不可再做壞事叫遮止,以前所以做壞事,因為並不了解正確的認識,所以要依止三寶,告訴我們的佛法僧跟菩提心,這個叫依止力,能夠照著這樣去做的話,眼前不再造惡,以前的惡,也能夠遮止,那學了業以後,就能夠使我們步步改善提升,好今天就講到這地方為止。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4001c6f&aid=16042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