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培育健康的心理(下)
2008/10/12 18:19:01瀏覽509|回應0|推薦5
培育健康的心理(下)
 

職業婦女忙於自己的工作或事業,在家的時間少,加上精力、體力損耗,很容易忽略了教導孩子的責任。稍不留意,一幌便過了十年、八年,已很難尋回教導孩子的機會了。因此,除了自己安排好時間,應該和丈夫一同負起教導孩子的責任。經常地了解孩子的「狀況」,為孩子禱告,並給與及時的指導或鼓勵。

有人訴說:我家的孩子貪圖享受,小小年紀,便嚷著穿名牌貨,要買昂貴的玩具和用品,沉迷電視或電腦遊戲,我們回家來,也懶得理睬......。姑且不談外界對孩子的影響,我們自己是否一直在影響著他們?我們的房子、車子、衣著......,是否求豪華、講排場?我們是否也迷於連續劇?是否「全然」投身事業而置孩子於不顧?是否沽名釣譽、患得患失,情感上起起伏伏......?

父母的價值觀、人生觀,直接影響到孩子,雖不用口講,孩子們會觀察、會仿傚,父母的身教,有時還勝於言教;佳美的形像,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也是心理健康的模樣。

對於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作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要只對「A」的才加獎。有些孩子已盡了最大努力,只得個「B」,也應獎勵,可能的話,共同發掘「潛能」,再加上鼓舞,使「更上一層樓」。若學習成績欠理想,也不可隨便責備甚麼「蠢才」、「沒出息」,孩子可能以為自己就是蠢才,就是「沒出息」的料子,還努力幹甚麼?不單失去自信,在別人面前會自卑,更一直抬不起頭來。對於科科是「A」的孩子,也不會全放心。他(她)盡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來的嗎?他們會以「A」眩耀自己、高人一等?他們的德行又如何?

另外,遊戲、活動與運動,也是培育健康心理的好辦法

就如遊戲或運動,不只是娛樂,更不是浪費時間與金錢,這是訓練孩子的「課程」,是孩子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單從心理方面來說,每個小孩應有進取心,要為目標而努力,運動場上就提供這種機會。一些個人競技項目,大家機會均等,只要你努力,就有成功的機會。或是第一,或是第二第三,可鼓勵所有的孩子去爭取。另一方面,達不到第一、第二、第三名,也可以教育小孩:不是人人都拿到第一名的。要是人人都第一,就失去它的意義。全力爭取第一是可以的,但不可以為了得到第一而不擇手段,甚至傷害別人,或以詐騙取勝。

遊戲或運動,也可以給小孩知道如何對待挫折,不是灰心喪志,而是繼續努力訓練,爭取更好的成積。並知道運動場上的勝負,是兵家常事,不能看得太認真。

一些團隊運動或活動(如合唱團、樂隊等),更可以訓練服從指揮的合作精神,各人認清自己的崗位,盡自己的本分,只有團隊的榮耀,不是搞個人突出、顯個人才華,或個人包辦代替。

個人的價值觀,聽起來好像在談哲學。事實上,人的價值觀不是不著邊際的空談。對自己如無正確的認識,就不懂得如何愛惜自己的一生。許多悲劇新聞的人物,論天才有天才,論外表有外表,論群眾有群眾,只是他們看不到人自己的價值,而釀出人生悲劇。

一個看不到自己人生價值的人,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也就易於自暴自棄,或過著今天有酒今天醉的醉生夢死的生活。缺乏個人的正確價值觀,是許多精神心理異常的根源。

人生幾十年,會恩想的人常會覺得「不滿足」,辛辛苦苦,只是為了三餐?當然會覺得無聊之至。也許,人會把自己吹噓得如何偉大、如何不朽,那只是自我安慰而已。只有幾十年光陰的人,再有本事,也不過幾十年而已。惟有那比人長壽,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公義又仁慈,自有永有的神,才能告訴我們人生有多少價值,才能判斷我們的好壞。

聖經說,人是神為祂自己的榮耀而被創造的。創世記也提到神按自己的形像造人,祂要人管理全地,管理祂所造的,並賜給人。這是最簡單、最明確的宣告,是全人類應該接受的價值觀,給人以自信與自重。可惜人過於「聰明」,往往不願聽神的話,致有心靈上的「飢餓」與「乾渴」,以致心理不健康。正如先知阿摩司所記載:「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阿摩司書八章11節)

中國文化裡,有豐富的做人道理,聖經中更有完善的教導,都是取之不盡的寶庫。如能常讀神的話,按祂的教導而行,人的心理就必是健康。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229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