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品味中味〉虱目魚頂級料依理
2008/03/02 16:27:15瀏覽582|回應0|推薦2
〈品味中味〉虱目魚頂級料依理荷蘭人修士德的說法,早在西元一千四百年之前,印尼就有虱目魚養殖。當荷蘭人攻占印尼並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後,即坐抽魚稅。等到他們占領台灣,為了長享利源,便鼓勵漢人在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附近,像印尼人般飼養虱目魚。其後的明鄭、滿清、日本等政權繼之,台灣虱目魚業的養殖,遂在華人地區一支獨秀,進而形成獨具一格的虱目魚料理。一般而言,整魚或魚肚或煮或煎或烤,魚頭、魚尾、魚腸及魚皮皆可煮湯,背肌則可打成魚漿做成爽脆可口的魚丸。至於虱目魚粥,更是很多饕客早餐或吃宵夜的首選,做法簡簡單單,卻有無窮滋味。
 我愛吃虱目魚,即使其普林高,容易造成痛風,仍然吃無反顧,只要牠夠新鮮,總是欲罷不能。而在我所嚐過的各式各樣料理中,若論其滋味之棒、造型之新穎獨特及變化之妙,必以「奇庖」張北和的「頭頭是道」為第一。
 所謂頭頭是道,意即條理分明,語出《明儒學案》,云:「頭頭是道,不必太生分別。」張氏由此滋生靈感,既取其意,復取其象,落實於料理之中,竟出現超凡面貌。將他的創造潛力與吃道境界,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道菜用十二隻半斤重的虱目魚當食材,專用其魚頭、魚尾、魚腱及加工製成的魚丸,排列成八卦形,擺在大白瓷盤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中間則放十二個炸魚腱,壘成塔狀,隱藏五行圖像,另置十二碗魚丸湯環列瓷盤,大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勢,玲瓏工巧,錯落有致,儀態萬千。
 由於此道菜一式四種,一次端上,故有饕客戲稱它為「頭頭四道」,點出其中的關竅所在。先從其魚丸湯吃起,此湯以雞肉、田雞、玉米、竹筍等熬成,臨吃之際,湯面再灑上芹菜末和胡椒粉。湯汁因濃醇中不掩清洌,魚丸則彈牙帶爽,極為鮮美。接著食魚腱,鬆泡有勁,香氣四溢。
 重頭戲在吃魚頭,只消將尊嘴對魚嘴一吸,其眼珠、魚瞼、頭髓等精華,一股腦悉入口中,但覺清香溢齒際,膏脂入喉吻,簡直棒呆了。最後膽大心細者再細品魚尾,愈探而滋味愈出,饒富興味。
 此菜不僅為張氏多次獲得台灣的烹飪大獎,更讓他遠渡重洋,在一九九○年上海第一屆食品節展示時,大放異彩,令評審們驚羨不已。這個最「本土」的菜色,因其蕙心巧手,得以發揚光大,實值大書特書。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66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