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記憶台灣甜滋味
2007/10/25 19:25:28瀏覽561|回應0|推薦3
時光流逝,但老店仍將好甜點的滋味流傳下來,未被時間淹沒。這味道,就是世代傳承的好滋味,一種甜而不膩的醇味。

在童年時的記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兩道能夠喚醒味覺記憶的甜點,像是在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筆下的小瑪德蓮娜蛋糕。他將這貝殼形狀的海綿蛋糕浸泡在熱茶中,光是憑藉著散發出來的奶油柑橘香氣,就讓他憶起童年時光。

老台北人的回憶

六年級以上年紀的台北人,大概小時候都有陪媽媽逛城中市場鞋店、服飾店的共同記憶,那家位於沅陵街與博愛路口的「世運麵包店」,是兒時的期待。甜中帶點兒酸味的「倫教糕」、香氣十足的「檸檬蛋糕」,或是日式的小饅頭,都讓沅陵街成為「幸福」的代名詞。

而小時候住在迪化街的台北一○一董事長陳敏薰,自小對包有紅豆餡的甜點情有獨鍾,那是兒時迪化街舶來品正流行時的記憶,一直延續到長成。

文人白先勇曾在〈明星咖啡館〉一文中寫下:「記得二十年前還在大學時代,明星便常常是我們聚會的所在。那時候,明星的老闆是一個白俄,蛋糕做得特別考究,奶油新鮮,又不甜膩,清新可口,頗有從前上海霞飛路上白俄西點店的風味……這幾年來,台北滄海桑田……我還是喜歡武昌街上那間灰撲撲的明星,明星的咖啡,明星的蛋糕,二十年來,香醇依舊……」

時光流逝,但老店仍將好甜點的滋味流傳下來,未被時間淹沒。這味道,就是世代傳承的好滋味,一種甜而不膩的醇味。

為品嘗這「時間的味道」。《生活專刊》特別帶你走訪甜點老店,看見老師傅的古手藝,與世代相傳的老配方。

歷經滄桑的堅持

在台北老西區的「龍月堂」裡,有一款古早味綠豆糕,每塊僅指甲片大,從七十五年前開店之初就有,就連外頭的包裝都沒變過。烘焙室裡,七十多歲的老師傅做了六十多年的綠豆糕。這綠豆粉塞進小模子裡要做到口感剛好,太密實不好吃,太疏鬆卻又會沒了形狀。這「密而不黏」的功夫,是一甲子歲月的積累。 金山南路上七十二年歷史的「明月堂」依舊守著父執輩對於「和子」講究的精神,同樣是包以紅豆內餡,不同的和子,卻有軟硬、溼度、口感甚至甜度上的變化。像「御萩」是以香軟滑潤的紅豆泥包覆糯米、「吹雪」的紅豆餡則鬆軟帶有紅豆皮。每種甜點都有不同內餡,做起來麻煩,但這是父親時代就固守的堅持,改不得。

老店因為有所堅持,而能夠屹立不搖。像是堅持不使用防腐劑,使得保存的時間相當有限,他們仍然堅持不讓步,守著分際,將每一口的新鮮傳遞給顧客。因為不用防腐劑,新竹百年老店「新復珍」已幾乎不做喜餅,總經理吳紘一說,經常禮還沒送到,就已經過期了。如今只有當顧客堅持要買時,他們才會製作大餅。

在健康意識抬頭的今天,「減糖、減油」已經是趨勢,老店也在糖度與甜度間尋求平衡。糖度不夠,會容易腐壞;太甜,又會失了健康與口感。

我們找到的這些甜點老店,有些從甲午戰爭(西元一八九五年)開店至今,度過日據時代、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歷經戰爭洗禮,他們仍不間斷,以巧手慧心做出香甜點心。在物資貧乏的年代,吃一口甜點,人們的心靈頓時有幸福的感覺。他們帶給消費者美味之外,更有一輩子的信賴與安心。

現在,就請坐下來,喝杯茶,慢慢品嘗每一款用心製作的經典甜點!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324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