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孩子談錢 一個聰明理財的「富」爸爸
2007/10/05 13:18:07瀏覽328|回應0|推薦1

 他以賣水果為生,從清晨賣到黃昏才收攤。他有五個女兒和二個兒子,六個兒女都成年,只有一個兒子還在讀高中。
     其中一個女兒,愛玩好學,定性不高,但是為人熱心,做事又勤快。她大學畢業到美國讀了一個碩士,回臺灣工作不到三年,又想出國讀博士,但是手上沒存多少錢。我很好奇,她的工作薪水不高,一再出國讀書,家境又不是頂好,那麼她出國的錢到底是怎麼來的?難道其他手足不會抗議嗎?
     她告訴我,原來她家有個聰明的爸爸。
    
孩子賺來的錢三分之一存起來

     自從孩子高中畢業,只要有人外出工作賺錢,她爸爸就以孩子的個人名義開一個銀行戶頭,要求孩子在結婚之前,每個月都要拿出薪水的三分之一交給他,他會幫他們存進個人戶頭中。碰到有人想結婚或出國,就以孩子自己存的錢來支付。
     爸爸一方面是強逼他們存錢,因為出了社會後,一個月賺的二、三萬元簡直是讀書時零用錢的四、五倍。如果全部薪水在還不成熟的孩子手上,那可花得痛快,一旦花成了習慣可就麻煩大了;另一方面拿點錢回家,算是回饋父母,將來父母年老時會花多少錢在醫療方面還很難估算的,更何況父母年紀大了也可能更需要一些實質的「安全感」。
     這位爸爸現在仍繼續賣水果。他曾表示除非萬不得已,自己絕不會用到他替兒女存在銀行裡的錢,因為他住自己的房子,又有賣水果的小店面,平均每個月總有四、五萬的收入,只需負責二老自己和最小兒子的生活費用,同時還可以存下五、六千元做日後的養老金,目前手上另外準備三十幾萬現金可隨時提用。
     他也主動讓兒女了解家裡的收支情況,因為他的生活就只是圍繞在水果攤上,沒什麼特別的開銷,所以兒女對他處理錢財的方式一點也不擔心。

手足之間互通有無事先講清楚

     當某位兒子想換新車,某個女兒打算繼續深造,或有人暫時失業而沒有收入時,爸爸就會召集全部的孩子回家開會,讓有資金需求的兒女親自開口向其他手足調頭寸。
     「聰明」爸爸一向堅持二大原則───
一、 家人之間不可以算利息;
二、借錢的人必須以「還錢為優先」才可以心安理得安排個人的享受。
     原則上,任何事都不是父母與某位孩子私下交易或談妥即可,而是必須當著全家人的面講清楚,這個錢從哪裡來,誰願意調頭寸給他換新車?誰答應借錢給她出國去讀書?全部都由手足之間自己去談妥。因此,任何人想對年老又心軟的父母下工夫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還好有這樣的聰明爸爸,兄弟姊妹不會害怕某個手足挖光了爸爸的養老金,也不擔心他們存放在爸爸手上多年的積蓄,會被某個嘴甜,或只會讀書還不曾回饋的手足私下給掏空。
     那聰明的爸爸可說愈活愈輕鬆,因為他現在賣水果只需賺足目前的生活費和積存日後的養老金,偶爾替兒女管理銀行裡的小存款而已。印章和存簿都在他手上,說不定將來還可以做順水人情,幫助兒女成家立業,讓他們永遠記得這個爸爸多會替孩子們設想。

家中資源公平處理發揮最大效益

     每次想到這個爸爸,就不禁覺得臺灣許多「書讀得很多」或「收入很高」的爸爸媽媽們,還真是不如這位賣水果的爸爸聰明。
     自從兒女成年後,他至少做到了「家中資源物質的公平性」。
     這位爸爸不只是讓兒女對他「無話可說」,也讓兒女之間「無話不說」──有事大家商量,一起討論,相互扶助,彼此關照。
     如果家庭會議開了,還是沒人願意借錢給她的話,父母也會當著其他孩子面前表態,由父母先借錢讓她出國讀書,不過,日後畢業工作的第二年就得開始分期還錢,不能以計劃結婚或生子為理由一直拖欠下去。
     她當初向父母借的錢,後來也由家中另一名手足負責催回。想想台灣有多少父母借錢給孩子卻拿不回來,吃了悶虧,也不敢在年老時還跟子女為錢撕破臉。因為總是有某些兒女很會賴皮,對父母講話不算數。
     除非父母吃了秤砣鐵了心,斷了來日想依靠兒女的念頭,不再跟他們有任何牽連,否則必不敢公然向兒女「催討」的,最常見的是父母只能氣在心裡,但嘴裡卻說不出口,深怕外人笑話他們的教養失敗。
     也有不少孩子,從小到大,不是不知感恩,就是一再被捲入父母不公平對待的「怨氣」中,不只影響日後他與父母的親密性,也因父母的忽視而故意與父母所偏愛的手足保持距離,投入朋友的懷抱,逐漸與家人生疏起來。
     「自由民主時代」已來臨了,連法律都明文規定家庭財產分配的公平性,為什麼現代父母還是做不到最起碼的底線──「家中資源物質的公平性」呢?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27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