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酸菜不寒酸--轉貼
2007/08/23 14:24:08瀏覽794|回應0|推薦1
 
酸菜不寒酸

  
 

酸菜給人的印象,不是拿來炒大腸就是做肚片湯,再不,就是割包裡解膩的配角,或是附庸為排骨飯、牛肉麵增味。你很少看到,酸菜能堂皇大氣的登上檯面,變成餐桌的主菜要角;不過,若稍加留意,就會改變對酸菜的價值觀,如果你知道,有些地方,酸菜成為農家主要經濟來源,還會對它肅然起敬呢!

幾乎中外各民族都吃酸菜,因為,在沒有冰箱的年代,這是儲存食物最好的方法。台灣有兩個地方,跟酸菜關係密切,一處是雲林縣的大埤,因為盛產酸菜,還贏得「酸菜的故鄉」美譽;另一處是台中縣大里,被稱為「酸菜王國」。酸菜為這兩地菜農帶來豐厚的收入。

大里的還有一條「酸菜巷」,最盛時,有五十多家酸菜批發店。可惜,大里越來越都市化之後,昔日酸菜巷的榮景不再,守著酸菜老本行的店家所剩無幾。反倒是大埤的酸菜產值每年破億,文建會為保存酸菜文化,還為當地舉辦酸菜文化季,並且斥資為當地設置「酸菜文物館」。

江浙人、雲南人、客家人跟閩南人都喜歡吃酸菜。江浙人喜歡用他們稱為鹹菜的酸菜來炒肉絲、燒黃魚,或是用酸菜 筍。雲南人喜歡吃自家醃製的酸菜,他們把芥菜切碎,再抓鹽細醃,密封進不透氣的罐子。雲南式酸菜不同於一般酸菜,他們不僅不用腳踩酸菜,還在酸菜罐加了冷開水才醃製,因此,雲南人的酸菜也稱為水醃菜。

台北市錦州街老字號的雲南菜館「人和園」,店裡的水醃菜炒肉末爽口下飯。雲南人喜歡吃米線,它們把水醃菜炒肉末當澆頭(淋在食物上的調味醬),舖在帶湯的粗米粉上,就成了潺肉米線,如果少了酸菜去腥提鮮,潺肉米線就一點都不吸引人了!

信義路僑福大樓後面的「新月灣」上海菜,大師傅有道酸菜炒蠶豆瓣,加了鮮筍炒出來的這道菜,味道有如加了洋芋般,散發著其實是豆類的澱粉黏香。蠶豆瓣產期並不長,夏日之前是最好的品賞時刻,店主人不喜歡一口氣大量購進蠶豆,冰凍了再分批賣,也因為它們當令才賣這道菜,這道酸菜炒蠶豆瓣才如此美味。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18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