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鍋貼與褡褳火燒 --轉貼
2007/08/23 14:22:34瀏覽1215|回應0|推薦0
鍋貼與褡褳火燒

  
 

水餃不但是中國北方常見的吃食,也是台灣普遍的餐點。有此一說,慈禧太后宮的御廚,把沒吃完的涼餃子丟出門外,野狗還沒來得及分食,幾個叫花子(乞丐)就把它帶回了破廟,以少許油加上一些水,把餃子煎得香氣四溢。這種冷掉了就黏在一起,煎熟了排排站的美食,就是我們今天吃的鍋貼。

鍋貼的掌故還不只一個,台灣早期的點心師傅沈坤海,解釋起來更有意思。

他說,很久以前軍營裡長官巡營,撞見幾個半夜偷偷做消夜的士兵,他們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有的趴在地上,有的貼著牆不敢動,個個打著哆嗦,讓人好氣又好笑。煎鍋上熱騰騰的餃子,就跟這幾個犯了事的傢伙一樣,老老實實的趴在鍋上,於是被戲稱為「鍋趴」。因為聽起來不雅,它後來被改為鍋貼。

北京還有種小吃叫褡褳火燒,模樣就像大號的鍋貼,只是它包餡用的麵皮,比鍋貼厚也硬些。早年,出遠門的旅人,習以這種麵食當乾糧,裝進長型背袋中。因為這種背袋的北京土話叫「褡褳」,這裝進褡褳裡的乾糧,就被慣稱作褡褳火燒。

台灣賣鍋貼的地方,不像水餃、油餅那麼多,要做得精緻更不容易。好吃的鍋貼講究的,不僅是以冷水和麵來皮,餡料上還得攤得均勻,包得太多或太少都不行。一整鍋鍋貼包的上厚下薄,或是上薄下厚都不行。捏緊鍋貼皮的時候,兩端還得留點空隙,讓餡汁在煎煮過程中流出滲回皮中,才徹底入味。

台北通化街夜市附近,有家「明月湯包」,鍋貼便煎的極具水準。大廚在煎鍋中加入麵糊水(水中摻入麵粉),就跟四十年前老師傅以煮麵條的麵鍋水悶煎鍋貼,有異曲同工效果。煎好的鍋貼,底層形成整片美麗的金黃薄片,咬在嘴裡又酥又脆,韭黃肉餡的香氣更是濃郁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18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