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叉燒包與流沙包 --轉貼
2007/08/23 13:50:05瀏覽339|回應0|推薦0
叉燒包與流沙包

  
 

一早梳洗完畢,走進熟悉的茶樓,同樣的老位子坐定,點壺普洱,攤開當日報紙,推著蒸籠點心車的阿姊隨即靠近,扯開嗓門「叉燒包 」宏亮的叫賣聲如雷貫耳。「來一客叉燒包!」熱騰騰的包子下了肚,這精神的一天,好像才正式開始。

喝早茶、吃點心,是廣東人成長歲月的美好記憶;叉燒包對於他們,是親切的象徵。在中國人的包子族譜,它絲毫不比小籠包遜色。旅居全球的華人,廣東人始終比例最高,餐館也是廣式茶樓最多;談到中國菜,老外不禁就會想到廣東點心;提到廣東點心,人們自然就會聯想到叉燒包。

一個點心師傅做出來的叉燒包,如果乏人問津,應該可以捲鋪蓋了!

傳統叉燒包,長相十分有趣,如果不是紅色的叉燒醬色外露,真讓人看不出是「蝦米碗糕」。

其實這也正是它的特色,點心師傅在包裹叉燒包時,刻意讓包子皮或多或少的露點餡,連包子的麵皮,也特意像發糕般爆開。包子漏餡一向是北方人做麵食的大忌;在廣東人眼,適度漏餡像叉燒包那樣,卻有種餡子香氣隨蒸氣擴散的效果。

約七、八年前,廣東中山的「海港酒樓」,有位點心名廚麥廣帆,把開口露餡、塊頭大、賣相粗的叉燒包改頭換面,做成秀氣可人的迷你叉燒包。這種顛覆傳統的叉燒包,推出不久便大受歡迎,其他城市甚至香港、九龍都廣為效法。中山素為美食重鎮,迷你叉燒包大肆風行後,著名的國際飯店不落人後,旋即推出口感、吃法都令人拍案的新作流沙包。

流沙包的內餡,以鮮奶、奶油及鹹蛋黃調成,餡的分量與皮的厚薄掌控,決定了它是否美味;蒸流沙包的蒸籠,大小務必適中,蒸的時間、火候相對重要。攸關金沙般美麗的流沙,流質稀濃的程度。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18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