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30 21:09:56瀏覽124|回應0|推薦1 | |
轉貼自小胖子下午茶-Yahoo!奇摩部落格
這個無聊的爭議己經很久很久了,到處都看得到, 到了大陸的網站,大陸人常常和台灣人就此槓了起來。 理由都很多,都講得光冕堂皇,其實呢,大都是屁! 不管是台灣人主張的繁體字理由,或是大陸人主張的簡體字理由, 其實都不是理由,真的理由,都「意在言外」。 首先,台灣人主張使用繁體字的理由,是因為要了文化上的接軌, 懂繁體字才能掌握中華文化。 屁! 說這些鬼話的人,也不問問自己,從學校畢業之後,你是還花多少時間在做學問? 台灣幾乎每個人都能擅用繁體字,可是每個台灣人都懂中華文化嗎? 不花苦心去學習的,看得懂的文言文,不過就是高中時的那幾篇, 不過是大學國文選,去馬路上問一問,每個台灣人的國學還記得多少? 就是唸到博士的,不是有用心在其上的,看得懂文言文的有幾個? 繁體字較美。 這我認同,簡體字常常讓我有種感覺,總覺得就像是一塊蛋糕,上面有水果當擺 飾,結果被淘氣的小鬼,用力挖了幾下,將水果都偷去吃了,成了坑坑疤疤的蛋 糕。醜死了,常就有種念頭,「那來的死小鬼,把我的水果,櫻桃、草莓給我弄 回去,真是討厭死的死小鬼,好好的一堆蛋糕弄成醜成這樣。」 不過,不寫毛筆字,繁體字的美也寫不太出來啊? 更何況,現在的人,(包括我在內),因為常用電腦打字,字都不太會寫了, 筆也不太會用了,寫的是越來越醜, 美不美,和用繁體字而言,寫字都醜成這樣的人,說這個,有說服力嗎! 而大陸提倡簡體字的理由, 都不是理由,因為一個地方的存在,所以,所有的提倡簡體字的理由, 在「事實勝於雄辯」之下,全不存在了! 什麼地方? 台灣啊! 簡體字才有利於中文的推行, 台灣使用繁體字,識字率還遠超過大陸的事實,這能否定嗎? 是不是想說,大陸這麼多不同的民族,和台灣不同? 台灣也不只是一個民族不是?這幾年還有數十萬的外籍配偶, 他們都學繁體字,都推行的很好, 在改革開放前,世界上的人,學中文,都是來台灣學習繁體字系統的中文, 台灣在向外國人教導中文上,經驗上還超過大陸, 若不是這幾年被蠢蛋執政,意識型態作崇, 國際上中文的學習上,不見得簡體字會這麼吃香。 當然啦!同樣的事來看,所謂的繁體字就是保存中華文化,認識中華文化的說法 ,也是不攻自破,那些個台獨笨蛋,那個不是使用繁體字的? 怎麼成天的用有中華文化內涵的繁體字,會這麼數典忘祖的不當中國人呢? 說繁體字等同於保存中華文化的人,怎麼解釋台灣這個現象? 大陸推行簡體字的理由,「事實勝於雄辯」,看看台灣的識字率, 不就代表著不攻自破? 若還要說資訊的傳遞速度的話,台灣這個繁體中文區, 不管是文化的流通上,中西的交流上,中文的文學創作上,閱讀上,都勝過使用 簡體的大陸不是? 所有提倡簡體字的理由,在台灣的存在上,台灣島上,繁體字的活絡上, 中華文化的發達上,都證明了全不存在, 推行簡體字,不過就是政治目的罷了,沒有什麼偉大的理由! 是不是想說,寫字的速度有差? 除非要當速記,否則有必要快到什麼程度? 更何況現在人,打字的更多, 繁體字的打速度,以我而言,使用「嘸蝦米」輸入法, 一個字大概就是二到三個碼就可以打出來了,按大概四個鍵, 和打簡體字的速度慢到那去了? 所有提倡簡體字的理由,其實在事實上都不存在! 而台灣人堅持繁體的理由,其實也是很空洞的, 不堅持也行啊! 懂不懂中華文化,是看你有沒有「心」去學,而不是你用什麼字, 大陸上一堆人,而且是年輕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讓他們也去用「心」學, 懂得比台灣這些永遠只有高中、大學學的幾篇古文的人強得多了。 更何況, 學簡體字的人,只要有心,也能看得懂繁體字寫的文章; 就像很多台灣人,其實也看得懂簡體字寫的文章, 為什麼? 因為現在中文,基本的元素不是「字」,而是「詞」, 一個個的字詞, 一篇文章,從上下文的使用上,也可以讀出那些看不懂的「字」的意思。 我也看得懂簡體字,我從沒去學啊, 很簡單就學會了,只是要不要下功夫而己, 找一、兩本看過的小說,看它的簡體本,一兩個禮拜,就大概可以閱讀簡體文章 了,反正都是中文,簡也有它的規律,練個一兩個禮拜, 就弄懂那個被挖了破破爛爛的蛋糕的原樣。 同理,我知道很多的大陸人也看得懂繁體字, 方法也是差不多,花點功夫,就可以掌握其規律, 也變得看得懂繁體字了, 現代中文是用詞為單位的,上下文之間只要花心思,還是可以讀出來繁 / 簡字的 涵意,只是有沒有要花心思去學習罷了。 有心的人,學繁體字的要學會看簡體字,不要一兩個月就做到了, 同理可證,學簡體字的人要學會看繁體字,也差不多。 整個繁簡之爭,反對者、讚成者,其實都不是在爭論其「適合」與否, 而是,誰都不想「重學」, 誰都怕成了「識字的文盲」, 只要就是「懶」! 勤快用功的台灣人,早就很快也很容易的就看得懂簡體字了, 從台灣各大學的簡體書熱賣情形就知道了, 同樣的,大陸上的人,用功的人,有心在中華文化的人, 也可以經過練習,看個幾本繁體書,就學會看繁體字了。 兩邊在叫囂的人,在喊繁簡優越論的人, 往往都是一群「懶」人,不想用功的人, 只要再花個一兩個月,大概中學以上的人,學簡體字的人、或是學繁體字的人, 都可以輕易的學會看懂簡體、繁體字, 就只是「懶」而己!不知長進而己! 說的理由,都只是為了不想用罷了,每次看到這種繁簡爭論, 就讓我覺得,一群懶蟲在鬼叫! 都是中國字,發音懂了、文法懂了,字意懂了,只是寫法不同而己, 要學會有何難哉? 只是一字記之曰:「懶」罷了。 最加上看不慣,所以找一堆理由來爭論, 重點是,誰都不想多用一次功!不想當「識字的文盲」。 整個繁簡字之爭,就是群不知長進,不想學習的人偷懶遁詞大戰! 大多數時候,就是如此而己。 多學會一種字體有什麼不好?只要多用功個幾個月, 學繁體字的人,一下就看得懂簡體字; 同理,學簡體字的人,也是如此,不用功不長進的人,找了一堆理由推拖, 就是兩方力主「繁簡」字的真實理由。 就是「懶」而己! 不過話說回來, 我是看得懂「簡體字」,可是我不會寫, 我想,大陸上那一些也看得懂繁體字的人,也多和我一樣, 會看不會寫! 沒法,都這把年紀了,難道要我和小學時候一樣, 寫生字、生詞,一行行的練習啊? 我老了,超過二十歲了還去像小孩子學寫生字, 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想幹吧! 大陸上看得懂繁體字的人,也一樣不會寫吧, 台灣看得懂簡體字的人不少,但會寫的人,很少, 不過,這有什麼問題? 現在用電腦, word 裏就有互翻系統,寫完了,按個幾下滑鼠, 繁體文就成簡體文,簡體文就成繁體文,這根本就不是問題不是? 簡體字,我是看的懂,簡體書我也完全沒有閱讀問題, 我相信,就算不是中文系的人,大陸上的用功的人,和我一樣, 看得懂繁體字、繁體書的人也是不少, 不過,多數都和我一樣, 不會「寫」!也不會「打字」。 但話說回來了,現代的科技,早就突破這個問題了, 翻譯簡、繁體的系統,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好, 這根本就不是問題不是? 台灣人不想統一的理由,有很大的一個理由,就是不想學習「簡體字」, 學都不想從新學習,重新當小學生寫生字簿不是? 大陸上的人,一提到說要回復繁體字,就一堆理由的反擊, 不過就是這個理由,誰也不想重頭學寫字而己, 整個繁簡之爭,說白了,就是習慣一個文字寫法的人, 都不想重學,重當小學生學寫字, 就這個理由而己,誰都不想當「識字的文盲」,所以才找一堆理由來辯駁, 這才是真相。 這有什麼好爭的, 「一國兩字」不就得了?同時並存不就行了, 兩邊的教育單位,在高三時,或是大一時,可以要求學生花一兩個月, 看幾本繁體字、簡體字小說,當作業, 自然就學會看對方文字的能力,寫字就各寫各的, 寫法不同,都看得懂不就得了,更何況翻譯那麼便利, 這有什麼好爭的! 同時並存,也可以讓中華文化也多元發展的機會不是? 增加適應力,這有什麼不好的? 有必要非用一種,而消滅另一種嗎? 都學會兩種,有什麼不好?整個繁簡字之爭,在我看來就是兩個字, 「無聊」。 一堆懶人、不知長進、不肯用功學習的人的藉口。 (我可是反對在台灣或是大陸,現在來個一口氣改成簡體或繁體的政策,
這種作法,因為這會犯下大錯的,
這會讓很多很多的人成為「識字的文盲」。
過去,台灣就發生這樣的現象,而產生很大的弊病。
當年,日本人被趕跑了,台灣回歸祖國了,
台灣人就一堆人成了「識字的文盲」。
我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奶奶是個「童養媳」,若不是日本人當時規定要有義務教育,
她是不可能受到教育的,
她惟一對文明的認識,能閱讀的文字,就是小學校時學的日文,
日本時代,她是識字的,能閱讀一切,
可是一到光復後,她就成了個文盲了。
為了生活的壓力,她怎麼可能在光復後,再重新的上學學中文,
學看、學寫中文字!
我一直以為奶奶是個文盲的,在我小的時候,
在民國七十年代,那時家用錄影機開始普及時,
那時一堆日本的盜版影帶,在出租站出租著,
有一天,看到家裏的人拿了個日本片來放,
看著奶奶,看的懂字幕,也聽得懂日文,才發現一直以為不識字,
不會說國語,以為沒有受過教育的奶奶,原來是認識字的,
也受過教育的。
那時真是吃驚啊!
我奶奶就是個「識字的文盲」。
因為歷史的因素,讓她本來是從受過教育的人,成了一個新時代的「識字文盲」,
在台灣,這樣的老先生、老奶奶很多,
因為歷史的捉弄,讓他們成為「識字文盲」的處境。
台灣在光復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刻意的打壓日文,
不許日文出現在電視,不許使用,
這些被歷史開了玩笑的一代人,整代人都成了識字的文盲了,
有的人很努力的,在光復後,就新學習中文,也能掌握中文,
但有更多的人,沒有機會再受教育,人生惟一的受教時機,就是小學時代,
可是是受日文教育,長大後,成了中文環境,
當場他們一整代人都成了「識字的文盲」了。
只上小學,當然都是以學日文的「假名」為主,漢字認識不多,
他們一代人,從青年時代,到中年、到晚年,都成了被歷史捉弄的「識字文盲」。
沒幾個人有機會有光復後的台灣,再重頭受教育的,
時代的悲劇,造成的痛苦,站在將心比心的角度,實在讓人覺得心痛,
有一回我五專時,我在高雄車站,聽到那時剛開放觀光,從日本去玩回來的老
先生、老奶奶們,在車站談他們的日本行感受,
就更另人感慨了。
他們本以為到了日本,他們終於可以擺脫「識字文盲」的可悲境界,
結果聽他們充滿感傷的談起,
現在的日文,看他們學的已經不同了,說話也不同了。
簡單的比諭,
就好像是今天的我們,才我們學的白話文,去和徐志摩時代的人對話一樣,
無法溝通充分,日本,早就不是他們想像的那個日本了,
五六十年來,日本的大眾文化,他們沒有參與,
他們認識的日本,不是戰後五六十年來的日本,還是戰前的那個日本,
不管是文字、語言、文化,日文、日本都已經變化很大了,
他們所學的日文,根本就不能和今天的日文對話。
這種歷史造成的可悲命運,讓他們整代人都成了「識字的文盲」。
真的替他們的人生覺得難過,悲痛。
不是他們願意如此的啊!只是就是歷史的捉弄,造成他們可悲的處境,
當日本人,他們當不了,他們己經不能認識現代日本,
當中國人,他們不認只中文,都成了「識字的文盲」了。
很多的外省人、大陸人,都不從他們這一代人可悲的命運來認識他們,
動不動就罵他們是日奴,日奴教育下的走狗。
是這樣嗎?
要比中,這一堆的老先生、老太太,可能比這一堆亂罵人沒同理心的年輕人
「中」的太多了。
就我奶奶而言,初一十五都要拜拜,所有的傳統節日,
沒有她,我們也不會知道怎麼過端午、中秋、作元宵,
所有的神的生日,什麼時候要拜拜,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家裏的祖先牌位,在她活著的時候,才真的是好好的有在拜,
她走了,我們這些不孝的後代,就將祖先忘光了,
傳統的民間習俗、中國人的信仰,她比我們認真清楚多了,
過年過的也認真多了,
她不識字,怎麼看得懂農民曆的,到今天我還是搞不懂,
只知道,要和奶奶比當中國人,我還早的很呢,
許多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信仰,我都不懂怎麼做了,
受過日本教育,成了「識字文盲」的奶奶,比我清楚太多了。
他們那一代的老先生、老太太就是如此,
海角中的茂伯,不就是如此,最會彈的樂器,不就是傳統的中國樂器「月琴」,
只是他可以用中國樂器,彈唱他年輕時的日本流行歌。
他們那一代的台灣人,受過日本教育,大多只是受過小學教育,
光復後,就成了「識字的文盲」了,
整整三四十年的人生,從能閱讀識字,到不能閱讀識字,
到了蔣經國死後,日文才在台又解禁,
於是大為反動,產生對青春時代的記憶的追求,
這三四十年來被封印的記憶,而成為識字文盲的記憶,
這種歷史的捉弄,讓他們在八九○年代的台灣,一口氣爆發了出來,
就他們而言,往往只是在追求當年被塵封的青春記憶,
在外人看來,卻成為不折不扣的日本走狗,日奴了,
將心比心,
你是同他們有同樣的遭遇,你惟一能使用的文字,受過的教育,
被禁止封印了三四十年,有一天,讓你終於能再使用了,
不讓你再是文盲了,這三四十年來,當文盲的委屈感,
一口氣的爆發,於是產生對青春時代的美化好感,
這很難理解嗎?
他們對日本文化,日本教育有特殊的好感,這很難理解嗎?
他們一整代的人,只受過日本教育,對現代文明的掌握,只能透過日文,
而陰錯陽差的成了識字的文盲,再因為政策的需要,
不許他們使用日文,硬逼他們當文盲,
後來,又打壓方言,他們整代人的成了台灣不能說、不能看、不能寫的一代人,
有光復之後,這樣的處境,試想你是他們,不覺得可悲嗎?
在解嚴之後,才終於讓他們可以重新使用日文,可以說方言,聽得懂電視裏的話,
看得懂新聞,
可是,當他們到日本時,他們又發現,他們說的日文,現在的日本人聽不懂,
現在的日文,他們也不懂,
這種可悲的人生,情何以堪,是你,你願意這樣嗎?
動不動就罵這些日本小學教育一代,被歷史開了大玩笑的人日本走狗,
日奴,
這對嗎?請試著站在他們的人生經歷,來看看這一切動作,
他們對日本的好感,其實只是一種青春的追憶,
加上,多年來被迫當識字文盲的反動,
知道這些個背景後,對他們的日本情結,不覺得替他們的人生感到荒謬,
荒謬的讓人心傷。
海角中的茂伯,就是這樣的典型的人物,
他是國寶,是中國文化,彈月琴的國寶,可是他是受「日本教育」的,
他最能掌握的文字,是現在不使用的戰前日文,
認識的也是戰前那個日本,
說他們「日化」,他們也不怎麼日,除了日常生活一堆名詞借用日文外,
海角裏面,「友子」的老闆,對友子說的,
台灣人對日本人最大的印象「龜毛」,
這些個日文教育下的台灣人,豈是如此的?
還不是中國人本色,馬馬虎虎,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小姐,
對日本人的龜毛本色,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是敬謝不敏的。
(這一段是我覺得海角最好笑的一段,說是說出大多數台灣人對日本人的感覺,
日本人真是夠「龜毛」的。)
這一些日文一代的老台灣人,
還不是一樣,拜中國神、過中國節、平日說中國方言,
用中國樂器,吃中國菜,只是喜歡說是叫「料理」,
過的也全是中國習俗,稱謂也是中的讓人煩死了,什麼叔、伯、堂、表之類的,
要比「中」,他們比我們這些西化的小鬼中的太多了,
只是他們惟一的能和現代文明連結的工具,
是戰前受的日本教育,
不透過日文,他們全成為文盲了,
這一代人,認識的是戰前的日本,一個不存在的日本,
對於現在的日本,既沒有同樣的生活經驗,也無法認同,
所生活的土地,台灣成了中文世界,讓他們成了文盲,
夾在歷史之間,讓他們處在認同的痛苦中,
當中國人,他們不懂中國字,當日本人,現在的日本字他們也不懂,
他們的人生是什麼啊?
在批判他們日本化的人,有去就他們的人生處境理解過嗎?
有去注意到,除了和現代文明接軌,他們不藉日文,他們根本沒辦法,
平日的生活,這些的老先生、老太太們比我們這些「西化」的小鬼相比,
他們比我們「中」得多?
至於簡體、繁體,我都不讚成一口氣改,
為什麼?這不就是在兩岸,製造出像這些個日本教育下的一代,
一堆「識字文盲」的存在,又創造個歷史悲劇,
誰被逼著成了識字文盲,要重新學寫字,都是會充滿反感,充滿不滿的,
而一生都成為對讓他成文盲的政權的反感的。
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改成簡體、繁體,就會產生一代人成為「識字文盲」,
這樣的歷史悲劇,
他們那一代人的痛苦,是不可以再復製的,
這只會留下濃濃的恨意,和毀掉一整代人的青春時的記憶,
在談要改成繁體、簡體人,請先想想這些日文一代的台灣老人的悲劇人生,
在對他們的日本情結不滿前,請先了解,
他們的人生經驗,他們這種「識字文盲」的悲劇,
而對日本產生特殊的感情。)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