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洪丕柱:文化荒漠是如何形成的
2008/12/14 07:07:01瀏覽772|回應0|推薦4

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

論文專輯



文化荒漠是如何形成的

澳洲昆州華文作協榮譽會長
■ 洪丕柱
  我們小時候在唸地理課時,都學過荒漠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缺水。荒漠地區大多長期年雨量稀少,土壤乾燥,絕大多數的植物沒有雨露滋潤,無法在乾旱的土壤上生長,最後只剩下少數能適應乾旱環境的雜草或仙人掌之類的、無法形成叢或林的植物,稀落零星地沙地上掙扎,這便形成了人煙稀少的荒漠地帶。
  現在一個華文文學和中華文化的荒漠也正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形成,因為希望在文化土壤上耕耘的農夫:華文作家們和中華文化的熱心弘揚者們,發現這裡的土壤已經乾旱龜裂,毫無雨露滋潤,找不到一塊可以從事耕耘的地方,農夫只能退休或轉業,華文作品的出產稀零、質量低劣,昆州正在逐漸變成華文文學和中華文化的荒蕪之地。
  昆州華人人口不少,約有八九之眾,其實並不缺乏華文文學和推動中華文化發展的人力資源或願意從事艱苦耕耘的農夫,土地也不少,共有華文週刊或雙週刊七份(其中發行人是大陸背景、香港背景和臺灣背景的分別有一份、兩份和四份)怎麼會成為出產稀零的文化荒漠了呢?
  我帶來了幾份本州免費發放的華文刊物,供各位欣賞。這些週刊或半月刊,篇幅很大,最小的36張、其次有44張和48張的,多數是64張的。嘩,土地資源夠豐富的。可是翻開一看,其實還不用翻,只需看看它們的頭版和末版,您就可以知道了,全部是五色繽紛的大幅廣告,沒有一位愛看華文文學作品或愛研習中華文化的讀者會仔細地花時間去鑽研它們,除非是學廣告設計的。
  華文免費社區報用廣告作頭版,這是本地英文社區報所沒有見到過的,更不用說是正式發行的英文報紙了,可算是華人辦報的創舉。布里斯本160萬人口,有東南西北四個地區四份英文社區報,加市中心CBD出版的一份,共五份,平均每份服務三十多萬人口(與此相比,華文免費報可算多如牛毛,平均萬人一份,華文傳媒應當非常發達了)從幾十到百來頁,也多是廣告,但頭版絕對是本地區的大事或要聞,裡面從本地區新聞、居民關心事情的報導、各類文章、特寫到本地體育新聞,還有記者專訪,都立足於本社區,是真正的社區報,從未見過有以廣告作頭版開場的。它們的服務很道地,專門僱人送上門,外面還套以塑袋防濕,只是近來考慮環保因素才免除塑袋。
  以廣告作開場白顯然是從經濟利益考慮,因為這個版面最貴,放在報導本地華人社區的要事或弘揚中華文化豈非浪費錢財?華人一貫善打經濟算盤,至於讀者是否愛看,就是另外回事了,免費報給你們白看,已經不錯了,還挑剔什麼?頭版登什麼當然是我發行人決定啦。
  我曾在華人聚居的購物中心的一個陳放著各種華文報刊的取報架附近站立觀察了好一會,看到除了出來購物、取了些報刊放進購物袋準備帶回去看的之外,有些年長退休人士,明顯是因無聊出來閒逛的,取了一些報刊,坐到近旁的長凳上翻看。往往十幾二十分鐘後,就站起身來,將所有報刊丟進旁邊的廢物桶,很少看到有專門挑出哪一份帶走的。我也曾同好幾位這樣的老先生交換過幾句有關他們如何看待這些報刊的話,他們幾乎毫無例外地說,現在的華文報刊已變得越來越沒看頭了,有的甚至感慨或氣憤地說,什麼報紙?廣告報!純粹浪費紙張!
  那麼到底這些報刊登了些什麼,要讓這些讀者發表這樣失望的意見呢?我花了幾個晚上,從頭到尾仔細翻看了這七份報刊,並粗粗計算了它們中廣告和非廣告的篇幅之比,發現那些最強大的64張的週刊,總計約有七到十一張非廣告的版面;那些44張或48張的報刊,約有六到九張非廣告的版面,總共非廣告的版面約佔全部篇幅的14%到19%,即不到五分之一。最小的那份36張的,倒有十二張非廣告版面,可讀性最強。廣告中房地產廣告最多,往往佔去報刊篇幅的20%,已經超過了全部非廣告的篇幅,其次是各酒樓飯館食肆的廣告。
  此外還有分類廣告和各種準廣告。我說的準廣告,指的是同某廣告相關聯的專業人士寫的文章。您是位有經驗的中醫、婦科醫生、牙醫或者理療師,本來想寫篇把自己的有關健康的知識介紹給讀者的文章;您是位會計師、移民律師、音樂家、美容師,本來想向讀者介紹些理財投資知識、申請某類移民的注意要點、如何欣賞巴赫、莫札特的作品,或者如何保養皮膚,對不起,請登篇廣告,比如專治什麼病徵的廣告、會計事務所、律師樓或者教授鋼琴或者某些化妝品的廣告,您才有資格寫這些可以造福華人讀者的文章。從報刊的經濟效益來看,這些文章因為與其相關的廣告,可以給發行者帶來收入,對他們有利可圖,所以在他們看來版面並未白白浪費。當然其中也不乏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願意登個廣告,然後就有版面可以寫文章自我吹噓的人。好些賣保險、賣車、賣時裝的寫的介紹保險產品、名車、時裝的,還有語言學院寫的雅思學習方法等文章均屬此類。
  那麼我們華文作家、詩人等又有什麼廣告好登?難道登教授中文寫作、寫詩的廣告?因為沒廣告好登,華文作家、詩人什麼的文章、詩作對報社老闆來說有什麼好處?當然不名一文啦。
  對此,我有切身經驗。去年我看過本地某華人舞蹈學院的一場演出,深為演出的精彩所打動,就寫了一篇藝術評論文章,評一些節目的編排、舞姿、服裝、燈光、背景以及音樂和音響。文章投在上述華文報刊之一,卻未被刊登。我的作品投到本地華文報刊上不被刊登之事極少發生,自忖這篇文章應當有益於讀者,便打電話去問編輯為何不登。她的回答使我驚訝到說不出話來。她說:「您是一位有影響力的作家,您寫這樣一篇為這個舞蹈學院捧場的文章,今後他們演出還會到我們報上來登廣告嗎?登您這文章豈不是斷了我們的財源?」
  這些非廣告的篇幅,刊登的又是什麼內容呢?第一是過時的舊新聞,包括大陸的、臺灣的和香港的,還有一些國際和澳洲新聞,只有一份有布里斯本本市新聞,另一份有新聞評論。這些新聞絕大多數是從網上下載的,有些照原文下載,也不看看對澳洲的適用性。比如在北京奧運期間我看到一篇這樣的奧運報導「國乒戰勝澳洲隊」。我納悶這到底是中國大陸的報紙還是澳洲的報紙,國乒是澳洲乒乓球隊還是大陸乒乓球隊?既是澳洲報紙,國乒自然是澳洲乒乓球隊,它怎麼又戰勝了自己?不說很多華人宣誓入籍澳洲多年,立場從未轉過來過,但那份報紙的老編畢竟是老澳洲了,怎麼立場也沒轉過來?顯然是如機器般的下載,粗製濫造,從未審過稿也沒花時間考慮過是否要作點修改結果,造成報刊文章質量低劣。華文報刊質量低劣的另一特點是錯別字的數量之多,特別是用拼音軟體打字的,加上從來不作校對。
  其次是各報大同小異的報導電影明星、歌星的八卦消息、照片,還有國際體育新聞如足球、NBA、網球等,顯然也來自網上。還有各地怪聞、星座和生肖運程、旅遊、網上下載的通俗或言情小說連載、基督教、佛教的牧師或法師,包括星雲大師、淨空法師之類名僧的傳教或講道性的文章,甚至這些都可能同命理大師、旅行社、教會或寺廟的廣告相聯系。最後是報刊做好事擠出一個半個版面刊登些本地社團活動消息或者華文學校學童寫的習作。上述各種內容常常成為廣告版面的補白。只有一份有澳洲事務的長篇加照片的特寫。
  昆州華文報還刊登一些怪東西,比如什麼團體、協會開會、會餐、捐款,都要買下一個版面將活動的一些彩照登出來,包括會長、知名人士同應邀參加活動的本地議員、中領館領事、臺辦處長之類的合影,以此為榮並提高自己的身價,也算是另類個人廣告吧。洋人的社區報上從沒見到過有這樣的東西,也沒見到義大利人、日本人的社區找義大利、日本領事來者照些什麼合影登在他們的社區報上。上述布里斯本的英文社區報上亦偶而會有本區議員的照片,他們則是顯示自己如何努力為社區百姓服務、下社區虛心聽取意見,絕非同社區領袖一起吃吃喝喝的照片。
  免費報要生存,當然要靠廣告開闢財源,所以廣告多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否有哪位發行人能行行好撥出一個版面刊登些華文作家的文章呢?現在沒有,幾年前曾有過。當時有二份同昆華作協有口頭君子承諾,其中一份因老編對老闆堅持要求,開了兩個華文寫作版面(當時該刊只有48張),還給作者發些稿費,當時投稿者踴躍,不乏好作品,為了鼓勵華文寫作,老編時而還出題徵文。2007年6月底一切都消失了,老闆堅決取消了這兩個版面,取消了稿費,深受讀者和作家喜愛的老編憤而辭職。同時該刊的版面卻增加到64張,發行量從一萬猛增到四萬份,用老闆的話說是為了生存必須增加廣告、降低廣告價來增強競爭力,因為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據傳有中共補貼,可以壓低廣告價。
  從1992年到1997年,昆華作協的創會人蔣中元先生和我辦過昆華作協自己的刊物48版的《澳華月刊》,蔣夫人和我前妻幫助打字排版和拉廣告,所有作協會員輪流參加校對。當時我們的廣告很少,卻還能給作者發每千字十澳元的稿酬,除去成本包括水電費電話費等,每月還略有剩餘,文章質量要比目前的華文報刊高得多,也沒有錯別字,雖然那時尚無彩色版,因為色彩鮮艷掩蓋不了內容的空洞低劣,可惜因我前妻病故該刊無法繼續。所以我知道以競爭取消華文作家的稿酬甚至取消文學版面完全是藉口,本地所有華文報刊均應有足夠的利潤養一兩個華文文學文化的版面。可悲的是竟然因利慾薰心而沒有一位發行人願意為推動華文寫作和弘揚中華文化掏點腰包做點善事,從而令滋潤文學和文化的雨露枯竭,文化荒漠逐漸形成。
  我不是法輪功信徒,可是我想公平地提一句,撇開信仰不談,在上述七份華文刊物之外,本地免費派發的另一份華文報紙《大紀元時報》,是質量最高、可讀性最強且最具專業水準的華文報刊。
  二十多年前我來澳洲時華文報刊要少得多,廣告也要少得多,內容之豐富和可讀性卻要強得多,很多澳洲華文文學的好作品,如南澳徐家禎先生的《南澳散記》,還有什麼悉尼八怪等讀者喜愛的雜文作品,包括昆華作家結集成書的若干集子,都是因著這些報刊得以在澳洲華文文學中留下腳印。
  我是基督徒,不相信達爾文的適者生存造成進化的理論,可是在本地的華文刊物中,能生存的適者卻使華文文學文化大大退化,好的刊物紛紛被淘汰,劣質刊物興旺發達,一個華文文學和文化的荒漠正在漫延,這實在是個令人費解的怪現象。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wacan&aid=246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