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眼根,也是永為道種 淨空法師 /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3/127882.html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云」: 「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
你看這個意思,蕅益大師這再來人,不是普通人。《彌陀要解》這本書他末後有一篇跋文,說明他這個解是九天寫完的,寫成這部批註,《要解》。印光大師對於這部書的贊歎,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部批註,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贊歎還得了!這個贊歎似乎是說就是阿彌陀佛親自來批註。有許多人看到印祖這個贊歎,心裡有懷疑。我就遇到,還是大法師,講經說法的老法師,問我,印老說的這句話是不是太過分一點?我回答他說,一點都不過分,印祖所說的恰到好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相信。
他說不論是至心、散心,至心就是專心,沒有雜念,散心就是有雜念;有心或者是無心,有心是求生淨土,這有心,沒有心是隨便跟著念,人家念我也念;或者是解,或者是不解,對於《無量壽經》理解,《彌陀經》能理解的,或者是根本就不相信佛的,他沒有看過經,沒有聽過經,別人念跟著念,跟著念個一聲、二聲。但彌陀名號,你看只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不管有心無心,或者是六方佛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毘盧遮那佛、盧捨那佛,無論是哪個,只要是念了佛名字,或者是經名,《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只要是佛經的經題,一經於耳,他聽進去了,假使千萬劫後遇到緣,畢竟因斯度脫。
為什麼?這就是他的善根,這就在阿賴耶識裡種下佛種子,佛法僧的種子,這三寶。菩薩的名號是僧寶,他聽到觀音菩薩,聽到地藏菩薩,聽到文殊菩薩,阿賴耶識裡有菩薩名號,僧寶,這個種子永遠不會消失,千萬劫後都不會消失,遇到緣就是遇到三寶,這個種子會起現行、會起作用,他就相信了,他就深入。所以給一切眾生做種子,這個很重要。不信沒有關系,謗佛謗法也沒有關系,只要他真聽見了,看到佛像,看到經書,沒有翻,看到那個題目,一歷眼根也是永為道種,這個事情要會做。
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在大專佛學講座教學,我就教這些學生,學生在學校怕人家說他迷信,學佛不敢公開。我說你們錯了,要公開,為什麼?人家就是諷刺你、譏笑你,你也度了他,你也把佛的種子種到他阿賴耶識去了,功德大得不得了!我這麼一說,大家問:怎麼做法?我說手上拿念珠,學生手上串一條念珠,人家一看「阿彌陀佛」,他自己就會念。你們學校念書有課本,課本上通常都寫名字,我告訴你,不要寫自己的名字,寫阿彌陀佛,這阿彌陀佛的書,你看多少人,念的人,多少人就聽到了,用這個方法就度很多人。方法多得很,不怕人家。我們表現得很好,人家以後就贊歎,學佛的真不錯,學佛的人老實,不說假話,不騙人,就單單這一點,別人就贊歎你。所以應當要懂得,不必迴避。
下面這是個比喻,「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這個故事是佛經上的,這是戰爭的時候,大概像現在用瓦斯這一類的武器。「食少金剛,決定不消」,金剛是最硬的東西,你吃下雖然一點點,它不會消失,用這個是做比喻。「亦正是悉度脫之之旨」,所以肯定度一切眾生。彌勒大士末後曰:『受佛重誨』,佛慈悲,一次再一次再一次的教誨,『不敢違失』。「此乃代現在當來一切含靈而言者也」,彌勒菩薩這句話,也代表了我們現前,代表了末法九千年的大眾,將來有緣能夠讀到這個經本,代表這些大眾。故說我等,「我等今日皆當如大士所云不敢違失」,不敢違背,不敢把它忘掉。「又彭際清曰:淨土至善之地」,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求生淨土乃止於至善之功」。中國讀書人讀《大學》,《大學》開宗明義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彭際清居士說真正止於至善是往生淨土,往生淨土的人那才叫名副其實止於至善。
「不入淨土之門,善不可得而圓,惡不可得而盡。」
這兩句話講得好!你不修這個法門,你修一切善不圓滿,一切善到淨土就圓滿,一切惡到淨土就斷盡。「是故我等皆當遵佛訓誨,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末後這兩句就是止於至善。這幾句話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善不可得而圓,惡不可得而盡,你不入淨土法門那就是這樣的,這個話再來人說的。彭際清居士也是了不起的人,清朝乾隆年間,這是一位大德,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現在的官職是國防部長,人非常聰明,很年輕就考中進士。古時候二十歲行冠禮,就是成人,大概他是十九歲、二十歲的時候考中進士。一生不做官,學佛去了,家裡環境好,去學佛去了。在佛門了不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大德居士!《無量壽經起信論》就是他作的。
這一品前面念老(黃念祖居士)有一個介紹,「本品彌顯兩土導師慈恩無極,加被一切會眾,普令親見極樂依正莊嚴」。「禮佛現光」,在這一品經裡面,顯現出本師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加持所有的會眾,也包括我們現前大眾在內,普遍讓大家親自見到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的殊勝莊嚴。「《嘉祥疏》云:現土使人欣慕」,讓你親自看見極樂世界,你會生起嚮往羨慕之心求生淨土。「上雖耳聞說妙土」,上是前面,前面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我們聽到、聽說沒見到,耳聞不如眼見。「故此下現土,令皆慕修也」。在這一品經裡面,真的,世尊釋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將極樂世界變現在面前,讓大家都看到。「又義寂云:上來廣說阿彌陀佛身土因果」,前面一直詳細介紹阿彌陀佛依正莊嚴,「眾皆得聞」,參與這次的法會很幸運,都能夠親自聽到世尊的說法。「勝智上流」,這是根性利的、智慧深的人沒有問題,他聽了他就會相信,他能夠理解。「劣慧下輩,未能決定」,還有根性劣的人,善根屬於下品的這些人有懷疑,會想到佛講的這是真的嗎?真有這回事情嗎?所以他的心不能決定,也就是說,他的信不是真信,半信半疑。對佛很尊重,知道佛不會有妄語,可以信,但是這樁事情太不可思議,不是我們常識能理解的,當然有疑惑,這一類的人占大多數。
上根利智少數人,這些少數人在佛法裡面叫做根熟眾生,他們的根性成熟了,佛講經說法主要是度他們,他們真能成就。中下根性的人,實在講是給他們阿賴耶識種下佛法的種子,所以統統得利益,沒有不得利益的。中下根人到什麼時候能根熟?看他的緣分,如果緣分非常殊勝,可能下一生,再下一生;如果沒有這個緣分,可能是千生、萬生之後才能遇到。不過可以斷定的一句話說,他決定得生淨土,問題在時間上有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