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植物的祕密生命:石破天驚的發現
2012/05/10 09:17:18瀏覽812|回應0|推薦1

植物的祕密生命:石破天驚的發現
作者:彼得‧湯京士Peter Tompkins,克里斯多福‧柏德Christopher Bird

第一卷 石破天驚的發現
 第一章 植物的ESP
 第二章 植物看透人心
 第三章 再開一扇門
 第四章 從外星傳來的訊息
 第五章 蘇聯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植物的ESP(extrasensory perception)

白克斯特 是首屈一指的測謊器檢驗者,他因為意外發現植物是會思考的。證據是測謊器得以檢驗出受測者念頭、情緒起伏,而受測者乃是一株龍血樹,更妙的是受測反應與人相近!

接下來為了確認,他想點火燒葉片來觀察反應,沒想到他念頭剛過,記錄筆突然有明顯的反應!植物竟然能感應他的念頭!於是他又真的點火靠近,但心理不打算真的下手,紙上的反應就沒了。植物還能分辨真假!

他將這種能力稱為植物的ESP(extrasensory perception)即{超感知覺}。但植物並沒有神經系統,那麼植物到底是如何感覺的呢?經由種種實驗,他發現植物還會有害怕的情緒,甚至還會裝死以自衛!

為了考驗其記憶力,他讓學生6人中的1人破壞兩盆植物中的一盆,而隔天讓6人一一進入實驗室,而當兇手進入時,紀錄紙上畫出激烈的反應,證明植物能辨識兇手是誰!

從發現植物能感應之後,他開始測驗感應距離,結果顯示不管再遠的距離,植物都能做到同步感應!

{國家野生動物}在1969年2月將此實驗作專題報導,媒體隨之在後,因此他的實驗變得家喻戶曉令人覺得有趣的是:

<一珠橡樹會因為持斧頭的人逼近而顫動>
<胡蘿蔔看見兔子會發抖>

白克斯特開始將植物現象運用在醫療診斷、刑案調查、諜報活動,但備受爭議所以沒有被正式承認。他的研究結果顯示-生物彼此之間有某種基礎的溝通管道,這種溝通方式超越物理定律!

白克斯特因植物反應發現雞蛋也有反應,而且與雞的胚胎心跳節奏相近,然而,這顆蛋是食品店買的,並非受精的種蛋。令人無法理解的是-蛋裡沒有足以發出脈動的任何生理結構,只能暫時以{能量磁場}的概念解釋,有待繼續探討研究。

第二章、植物看透人心

福格爾(Marcel Vogel)-一位化學研究員,曾經開發過各式各樣的新產品。如:電視螢幕上的紅色彩、螢光蠟筆、(黑光)偵查工具組-可藉著尿找出老鼠在地下室、下水道、貧民住宅區的密道。他鑽研磁學、光電設備、液晶系統,發明電腦的儲存裝置,並且取得專利。

卻因為看到一本雜誌寫著「植物有感情嗎?」內容是白克斯特的實驗觀察,而開始跟著做實驗,他把學生分為三組,要他們跟著做,最後只有他本人成功!接著他開始示範植物能預測別人要摘他葉子的行為,如果更危險的舉動會導致植物更加驚恐!


但為何只有他成功?

他認為可能和心理學大師容格(Carl Jung)推而廣之的用語「心理能」(psychic energy)有關。為了解惑,他找來一位靈異秉賦的朋友菲雯.懷利(Vivian Wiley)指點。

於是她告訴福格爾:「我從院子的虎耳草摘了兩片葉子,一片放在床旁桌上,一片放在客廳。我每天起床就要看這片葉子,心中祈願它繼續活下去;但都不去理會另一片葉子,看結果會如何?」

一個月後,她通知福格爾到她家去,福格爾看見兩片葉子時,簡直難以置信。懷利不理睬的葉子及將枯朽,但她每天關注的葉子卻是綠的、生意盎然,就像是剛摘下來的!

事後福格爾也實驗了三片葉子只理會旁邊兩片不理睬中間那片葉子。一星期後,中間的葉子已逐漸枯黃,但兩旁的葉子依然鮮綠!兩個月後連摘葉子時葉梗留下的傷痕都癒合了!

福格爾親眼見證了(心理能)的作用之後,開始把此作用運用在顯微鏡上,他發現,如果他「鬆弛意志」,就能知覺到未在顯微鏡視野中呈現的動靜。他將此稱為「意志之眼」(my mind's eye),即<頭腦想像>。

他作成的結論是:晶體之固化為有形,乃是「預蘊形」(pre-form)促成的,也就是說,未有固體的形之前,先有靈質的意像,即純粹能(pure energy)存在。既然植物能接收到人類產生的意念,必是因為意念能產生某種能量磁場。

為了精準觀察實驗,福格爾改善在植物葉子接電極的技術,他也發現,同種植物有的反應快,有的反應慢,有的反應明顯,有的反應不大清楚。不但植物各有各的脾氣個性,連葉片也是如此。含水量高的多肉葉片最好用。植物一天中似乎有活動期與靜止期,某時反應充沛,其他時候會「懶洋洋的」或「陰陽怪氣的」。

他於1972年春天開始了另一回合的實驗,他要找出喜樹蕉感應的切確時刻。他接上檢流計,站於植物前,完全放鬆地深呼吸,張開手指幾乎要碰觸到它,一面把親切的感情傾注給它。每當他這麼做,紀錄紙就在紙上畫出一連串上升的波動,同時他的手也明確感受到喜樹蕉流出的某種能量。過了三、五分鐘才停止,他表示,事後他和喜樹蕉都非常欣喜與滿足。而後他發現距離不能影響這個實驗,甚至因此走到12公里以外的地方來作感應。此時福格爾認為他有把握當眾示範了,於是他帶著植物和記錄儀上了舊金山的電視節目,現場示範他的情緒對植物造成的反應。另外,他也上了美國廣播公司(ABC)節目「有求必應」(You Asked for It),示範植物反應他本人與另一人的意念。他認為,印地安原住民對這類能力都有所涉獵,會在有需要的時候到叢林中,將兩臂伸開,背部貼著一株松樹,以使樹的精力灌注在自己身上。

他還說:「觀眾發出的敵意與否定,對於人和植物溝通是一大障礙。」當眾示範時,要抵銷負面能量是非常棘手的事,失敗就會造成植物「不來電」,沒反應,除非重新建立起正面的聯繫。

福格爾認為,存於一切生命周遭的「生命力」(Life Force)或稱「宇宙能」(Cosmic Force)是所有植物、動物以及人類可分享的。一個人和一株植物可藉著分享這種能力而成為一體。

就是這種合一的狀態使人與植物互有敏銳知覺,使植物和人不但能交流,而且可以透過植物將彼此的溝通記錄下來。」

一天,一位名叫黛比.賽普(Debbie Sapp)的小姐來拜訪福格爾。經由福格爾指導後成功將自己「投射」到植物裡面。並且看見了植物裡面的結構,她將此境界稱為純意識。在這個境界中,她特別注意到有一片葉子被電極頭嚴重灼傷了。事後福格爾拔下電極頭,果然看見葉子上灼穿了一個洞!

之後福格爾又找了十多人做同樣的實驗,每個人觀察的結果一致,包括DNA分子的詳情都是。因此他推斷:「我們可以進入自己細胞之中,藉此了解人為什麼會生病。」

福格爾知道,兒童不會先入為主,所以他著手教兒童與植物互動,結果相當不錯!據他說,成年人訓練成功的機率遠不如兒童。因為「不和植物交流,不把植物當朋友,只用操作機械的態度來作實驗」是最大的禁忌。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一位朋友來作實驗時,植物本有一些反應,卻因不明原因突然「僵掉」,沒反應了。他趕緊問這位朋友剛才想些什麼?對方回答,他剛才在想他家的一棵喜樹蕉,覺得自家的喜樹蕉比福格爾的美太多了!所以福格爾的喜樹蕉的「感情」受了重傷,直到兩星期之後才再有反應。

福格爾希望可以藉由植物看穿別人的意念,他讓一位核子物理學家在腦中解答一個題目,結果植物留下了116秒的連串紀錄,記錄筆一停住,他馬上說:「你已經解完題目了。」核子物理學家果然證實所言無誤!

植物能接收到意念的訊息,比文字語言表達出來的意思還真確,而這種能力是人類也可以擁有的,只要你誠心和他們互相交流。

第三章、再開一扇門

紐澤西州西彼得遜(West Peterson)的一位『電子學專家』索凡(Pierre Paul Sauvin),他也是因為白克斯特而研究超感知覺(ESP),同時也了解遠距催眠和航太公司及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的相關知識技術。

使索凡開始研究的契機,是一個廣播節目,正好播出植物的知覺有什麼實際用途。白克斯特回答:『打叢林戰時可以將附近的植物接上電,藉此找出附近是否有埋伏或陷阱。』他隨後又說:『真正令人感興趣的,是人只要憑念頭一動就能支使一棵植物反應,藉此反應來完成一些動作,例如可以使一電動小火車前進後退。』

這段對話使得索凡開始實驗,憑他的本領,不久就做到了意念操作玩具火車前進、後退的成果。實驗中,他把開關連結到一棵喜樹蕉的電流計上,索凡事先演練好受電擊的情緒反應使得喜樹蕉反應,電流計的指針便跳起來,撥動開關,使火車移動,索凡只需再回憶一次被電擊的感受,就能使得火車後退。

因職務之便,他獲取了許多晶片,他就能改用以交流電計量電位的惠斯登電橋,他還製成自動的增益控制電路。這架儀器的敏感度比白克斯特的精準100倍,也排除了大量的電子『雜音』。他還把植物接上一個振盪器,透過擴音振盪器會發出各種不同音色,從而知道植物在如何反應。藉由錄音機24小時記錄著音訊,他對植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索凡為了方便不惜大花心力發明整套設備,如今,他不管身在何處,都能控制自己家中的燈光、色彩、溫度、錄音。他也發現,與他關係融洽的植物反應最靈敏,這點和福格爾的實驗相同。當活細胞在植物周圍死去時,對植物造成的反應最強,所以他以電擊自己來作實驗,甚至距離120公里外的渡假小屋也不成問題。

為了引起期刊的興趣,他想好一個題材:「藉著意念來使植物發動汽車,唯一的難處是要能轉動鑰匙並在發動成功後停止施壓。若是發明成功,上班族在寒冷的早晨不出門就能先暖車,另外回家時可以以意念使植物開車庫的門,由於植物只對主人有反應,所以還帶有防盜功能。」

他還提出『防劫機計畫』,用植物連同電流計以及其他靈敏度高的裝置,掃描每一位乘客,即可辨認出情緒洶湧的劫機者,除了保障航空安全,同時也避免了被搜身的困擾。而後美國陸軍開始引進這些技術,主要是植物測量人的情緒反應的方法。

在日本鎌倉,有一位橋本博士,他是著名的電子工程師,並定期為日本警方提供測謊器的諮詢服務。在接觸白克斯特的實驗報導後,他把測謊器接在家裡的仙人掌上,開始著手進行實驗。

他把語聲轉為紙上紀錄的過程反過來,要把紙上的紀錄轉換為簡單的抑揚聲音,讓植物發出聲音,然而,他第一次實驗的結果失敗了,但沒想到他太太才略試身手,就開始有所突破。橋本太太叫仙人掌放心,說她是愛護它的,仙人掌立即有了回應。經由橋本博士的儀器轉換為聲音,是一種高音調的哼聲,節奏和音色都有變化,聽起來很舒服,甚至有溫暖歡愉之感。

眾多的發明家無不了解到,意念操縱植物的可能性越來越有突破,但也非常憂心會被惡人所用,造成意念操縱植物的生存危機,或是被政府壟斷一切的發明,而無法造福大眾,所以紛紛對自己的發明有所保留,以免新時代的武器又造成許多悲劇。

第四章、從外星傳來的訊息

1971年10月底,47歲的電子工程師喬治
勞倫斯(L . George Lawrence)與其助理1名到加州南部佩欽卡(Pechenga)印地安保留區附近的橡樹林公園。他帶了一些科學儀器,來記錄野外的橡樹、仙人掌、絲蘭發出的訊號。之所以選中這裡,是因為這裡屬於電磁的『極邊緣』區域,沒有人為的干擾,所以對觀察植物反應而言,是最佳地點。

勞倫斯用的記錄儀器與白克斯特、福格爾、索凡使用的都不同,他將活的植物放進隔絕一切電磁干擾的法拉第管,置於控制水溫的缸內。勞倫斯發現,活的植物組織接收訊號的能力比電子感應器還靈敏。他認為,活的東西傳出的生物性放射線用生物性媒介物來接收,效果最好。

這套裝備不必把電極接到植物上,儀器本身也並非紙張紀錄,而是聲音紀錄,類似正弦波發電機發出來的。某一天他和助理下午吃點心休息時,順手把管子撥到鏡口朝天,兩人開始在附近吃點心,正準備開動,儀器傳出感應的聲音,並持續了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可見天空的那一端傳來了某種訊號,而碰巧被靈敏的感應者-植物-發現了。

勞倫斯不敢肯定是真有外星訊息,所以又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改進儀器,才完成了為接收星際訊號而設計的「生物動力廠工作站」。到了1972年4月,他帶著新的設備再來尋找當時的方位,這回他來到7000公尺高的皮斯嘉(Pisgah)火山口,這裡周邊70幾公里連一根草都沒有,正合乎他遠離一切生物干擾的要求。這次他再度收到可辨認的、但較為短促的訊號模式。儘管實驗證明外星訊號確實存在,但他全然不知這些訊號來自何方,是誰發射的。

勞倫斯表示:「我不認為這些訊號是發向地球的,我所收到的是他們之間的訊號傳送,但因為我們的生物通訊儀器還有待開發,所以沒有辦法理解這些來自外星的訊息」。而後勞倫斯將1971年10月的錄音複本和研究報告送到華府的史密森(Smithonian)科博館,當作日後可能成為歷史性的科學文獻保存。報告部分內容為:已觀測到明顯的連串星際溝通訊號,來處與目的地均不明。訊號攔截由生物性感應取得,故應可假定此為生物型之訊號傳播。實驗於電磁干擾最邊緣的地區進行,儀器設備本身亦屬電磁波所不能滲透。後續實驗未顯示儀器設備有瑕疵。由於收聽星際訊號並非經常性實驗,在此建議另往他處進行確認測試,或可於全球各地廣泛進行。此乃極重要之現象,不容漠視。

勞倫斯說,觀測訊號的錄音聽起來並不悅耳,但聽過的人卻都覺得有莫名的吸引力,聽一星期以上尤其有這種感覺。這錄音機收錄的是連串逆增式的和諧振動聲,這些訊號有間隔停頓且反覆進行,顯然是某種通訊訊息。他歸納出最重要的結論:解讀生物性的訊號必須用生物性的感應器。標準電子學之所以派不上用場,是因為『生物訊號』存在於已知的電磁波譜外。

勞倫斯雖然將植物視為重要觀測者,但他發現植物、生物學家都幫不上忙,因為他們都對物理學—尤其是電子學—所知有限,難以領會他的用意。於是他自己研讀實驗報告,其中古爾維契(Alexander Gurwitch)的實驗報告指出:洋蔥根尖的細胞似乎循著一定的節奏分裂。他認為是能量所致,但來源不限洋蔥本身。經過實驗證明,光線中的某種射線能增進細胞分裂,它稱之為「有絲分裂光」(mitogenetic rays)。然而,許多科學家不太相信生命活動可以產生這種能量,紛紛開始實驗,結果,巴黎有兩位研究者證實不假;莫斯科一位俄籍研究者也證明如果讓酵母接受洋蔥根的「有絲分裂光」照射,可使發芽增進25%以上;德國兩位研究者也證明活的細胞確實有放射能。但後來實驗成功者並不多,古爾維契就再也不被重視了。勞倫斯認為之所以不容易成功,是因為古爾維契的實驗包含心理、精神層面的因素。

而後,勞倫斯看到了白克斯特的實驗成果,決定做出新的儀器,結果取得的反應之多是以往不能相比的。1969年10月,他開始發表一系列討論他研究實驗的文章,第一篇刊登在《電子學世界》的〈電子學與活的植物〉,文中指出,植物在這個世界已經活了幾億年,直到現在,才終於有人研究植物的「電動力學屬性」。

勞倫斯提出了四大問題:
1.植物是否能和電子數據整合,而組成資料探測器與轉換器?
2.植物是否能接受訓練,對選定物體或影像做出反應?
3.能否證實植物的超感知覺(ESP)
4.在已知的35萬種植物中哪些植物利於電子學發展用?

勞倫斯宣稱,做植物實驗必須是『綠手指』—擅長照顧植物,更重要的是,真心愛植物。半年後,他又在《電子學世界》發表了更具爭議性的〈電子學與靈異學〉。文章一開頭就問:「人是否有某些潛在的感受力被現代通訊設備扼殺了?」,因為此門科學有電子儀器之助,所以不怕大眾質疑,只怕連質疑都沒有就被直接否定。

1971年《大眾電子學》刊出勞倫斯的一篇文章,提供「反應探測器」的詳細圖表與配件清單,使有興趣的人也能實驗植物的反應。他提醒讀者要注意植物不能不斷接受刺激、沒有按時澆水,否則會休克而死。因此實驗者應溫柔對待植物,給植物安靜的休息空間。

後來一位捷克人梅爾它(Jan Merta)因勞倫斯的概念實驗成功且發揚光大。梅爾它從事出版業,研讀生理心理學,遷居加拿大後,靠栽種並進口熱帶植物維生,如果顧客家中植物變的不健康,老闆就會要他前往查看,他發現孤寂感會使植物憔悴,甚至死亡,所以他只需給與陪伴和細心照顧,就能使植物恢復生機,梅爾它活像個『植物醫生』。他提出垂榕當例子,某購物中心的垂榕即使按時澆水,兩天後就開始凋萎。而走道上的垂榕依然欣欣向榮,就是因為時常有顧客讚賞它們的美。

1970年間,勞倫斯得知烏克蘭早在1930年代就開始用無線電波頻和超音波振動來刺激穀類種子增加產量,美國農業亦同。於是他辭退大學裡的職務,專心獨立研發高級設備,希望能刺激穀類生長地既快又好,畢竟,訊號刺激比起一大堆肥料,既節省又方便,何樂不為呢?

後來他在《有機園藝與農耕》發表文章,內容提到:「當我還是小孩時,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活的,是有知覺的。樹木也是朋友,但在成長後,我又漸漸覺得,植物只是靜靜生長罷了,毫無任何情感。如今,我又返老還童了。」

勞倫斯同時研究兩個未知的科學領域,星際通訊和訊號刺激生長,其中他認為長遠來看還是星際通訊較有可看性。後來在1973年6月5日 ,加州聖柏納迪諾(San Bernardido)的「鎮錨真理學會」(Anchor College of Truth) 的研究部宣布全世界第一所生物型星際通訊天文台落成,由勞倫斯擔任鎮錨副會長兼任台主任,他為新的研究設計了「恆星儀」(Stellartron),這個重達三噸的儀器結合了無線電望遠鏡與生物動力場,乃是一個劃時代的生物性訊號接受系統。

會長艾德‧強森(Ed Johnson)告訴新聞界,現今的無線電無法探知外星訊號,應該讓出寶座,讓生物性通訊一試身手。鎮錨學會的創始人哈瑞爾牧師(Rev. Alvin M. Harrell)認為,與宇宙的其他生命聯繫,將引發極大的知識爆炸。

外星訊息可以瞬間跨越幾百萬光年到達地球,比起太空船,我們需要的,是與外星人聯絡的「電話號碼」。雖然勞倫斯的研究還在發展中,生物動力場工作站卻是接通宇宙的重要關鍵,扮演接線生的正是小巧活潑的植物。

第五章、蘇聯的研究成果

1970年10月間,數以百萬計的(前)蘇聯讀者從《真理報》上首次看到植物會把情感傳遞給人類的報導。記者敘述他在農業科學院目睹的奇異現象:「當時我位於該處的人造氣候實驗所,我親眼目睹,一粒大麥芽因為根部浸到熱水而叫出聲音來。正確來說,是藉由儀器發出驚叫聲,紀錄紙上的筆跡如同瘋了一般,畫著大麥芽的無限痛苦。然而,單看外表,實在不知它的反應是如此劇烈,麥芽內部某種訊號說出的話總算被人類察覺。」

記者還訪問了該處系主任谷納(Ivan Isidorovich Gunar)教授。谷納教授在上百次的實驗結果肯定植物擁有脾氣、習慣、個性,沒錯,就和人類一樣。助理巴尼士金(Leonid A. Panishkin)認為這個實驗所和他之前待過的地方都不同,這裡是有生命的!另一位助理欽巴利斯(Tatiana Tsimbalist )表示,她學會用不一樣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

谷納實驗小組做的研究可能影響植物育種,他們證實只要幾分鐘就能用儀器測出哪些植物怕冷和怕熱,或是其他的氣候條件。遺傳學家多年的研究在短短幾分鐘就被超越突破了。

記者為了求證,特地跑到列寧格勒去,要訪問「農業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卡拉馬諾夫(Vladimir Grigorievich Karamanov),該中心已成立40多年,1959年第一期《蘇聯科學院報告》刊出他執筆的一篇〈自動化與控制論在植物耕種之運用〉。此文闡明一棵豌豆發出訊號可以透過儀器來開、關燈,達到最適合它的晝夜長度,它也能控制自己的供水,實驗證明它喜歡每小時喝水兩分鐘,而不是大量要求供水。

於1972年,蘇聯也證明了植物的記憶與辨識能力,一樣透過讓它害怕的方式來證明(因為這種反應最為明顯),證實之後,他們還發現,植物會把水供輸給得不到水分的鄰近植物,實驗中,一棵玉蜀黍連續幾星期滴水未沾,卻和旁邊按時澆水的玉蜀黍一樣健康,這個實驗妙在不澆水的玉蜀黍是放在玻璃皿的,它們之間以什麼方式提供水分,仍不得而知。

在英國,貝里(A. R. Bailey)博士嘗試把兩株植物做隔離,但距離相近,而只給其中一株植物水份,有趣的是每次植物a獲得水份時,植物b如同感同身受做出相同的反應。

索魯辛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名囚犯被關在牢房多年,一名獄卒好心送他一本舊書,當他翻開書時,發現了一棵種子。他用一點土把它種在唯一能照射到太陽的角落,用眼淚澆它,希望它能夠成長,而最終有如魔法般地長成一根胡蘿蔔。這是個奇蹟,但往往被人們所忽略,他希望都市人能夠對大自然存有仰慕之情。

美國生化學家卡爾文(Melvin Calvin )在研究光合作用時發現,植物葉綠素受日照後會對氧化鋅之類的半導體釋放出電子,於是他製造出「綠色光生伏打電池」,配合氫醌的鹽溶液當電解質,使作用時間延長,計算結果為每10平方公尺 的「綠色光生伏打電池」可發出1000瓦的電力,比當時的太陽能電池便宜100倍。 這個成果使得蘇聯開始接受植物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投入更多的年輕科學家,繼續探討植物的知覺,希望利用植物的反應來解決各種植物的病症,來培育出健康的植物。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rtisyen74&aid=644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