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識佛教與淨土宗
2012/02/04 17:54:06瀏覽70|回應0|推薦3

認識佛教與淨土宗
淨空法師
節錄自
http://book.bfnn.org/books2/1192.htm

法師講經時,一再強調,一生到西方,即能得到與八地菩薩相等的智慧、神通、德能與受用,實為難信。然而確是佛說,佛無妄語。若不仰信,誠為李炳南老居士所說:不求帶業往生,非愚即狂。

學佛一定要先認識佛教,全世界每一階層都認為佛教是六大宗教之一。佛教本來不是宗教,但是後來變成宗教了。何以說變成宗教呢?佛教在現在的社會中有五種不同的形態︰

第一、是宗教。
第二、變成了學說,稱之為哲學。
第三、變成了邪教,學說不會害人,變成邪教則有弊無利。
第四、佛教變成作秀,從事表演,外表熱鬧,捨本求末。
第五、認真修學,探求真理,依教奉行。

佛教對於九法界的眾生實施一種究竟圓滿的教育。中國古人喜簡,把「佛陀教育」四個字簡稱「佛教」。佛家本身所說的宗教又與世間所說宗教大不相同。佛教傳來中國之後,因其教義博大精深,絕無一人可以完全修學圓滿的,各有所修學的經典,分為大小十宗,宗又有派。一般說來,「宗」指禪宗,「教」指禪宗以外的各宗派。「宗」稱「宗門」,「教」稱「教下」。宗門修行不從文字下手,其他均須依據經典修學。學禪要上根利智之人,其修學手段與其他各宗完全不相同,必須很聰明,我們所說的天才兒童屬之

如欲學佛必須先了解佛教之宗旨何在,應否學習,以及值不值得學習?佛教宗旨,若依經典的術語說,在明瞭「諸法實相」,用現代話說,即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又可分為二大類︰一個是人生,一個是宇宙。佛教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即本人自己,我以外都屬於環境,例如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然環境。對自己與一切生活環境的真相若是不明白,就是迷惑顛倒,乃是凡夫。佛了解,所以稱佛為「覺者」,如此而已。除此之外,佛與凡夫平等不二,絕無高下。凡夫如想覺悟,佛只是提供他的經驗與修學方法,告訴我們,我們要靠自己努力,他不能幫我們開悟。佛是老師,我們與佛只是師生的關係

今天我們研究的經典(無量壽經)屬淨土宗,淨土宗乃十個宗派之一。其他宗各有其專門依據的經典,無須詳說。就整個佛法而言,有三個宗是共同科目:

一是律宗,無論何宗何派不能不守戒律。
二是法相唯識宗,講的是理論,乃佛教教義的基礎。
三是淨土宗,淨土是歸宿,不管修什麼法門,都以淨土為最後的歸宿。

馬祖法名道一,在中國佛教史中,他是一位革命家。佛在世時都是自修,個人修個人的,沒有共修。在經典中找不到佛打過一次佛七或禪七。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一生都在教學。佛法傳到中國,從漢到唐七、八百年,法久生弊,漸漸趨向於研究討論,而少真正修行。馬祖與百丈志同道合,乃提倡共修。以前如東晉時代,慧遠在廬山建蓮社,與一百二十三人共修,但未建立制度。到了馬祖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叢林制度,等於佛教大學。叢林的「方丈」相當於學校「校長」,「維那師」相當於「訓導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長」,「當家師」相當於「總務長」。叢林的主要精神是依眾靠眾,互相監督勉勵。百丈是禪宗大德,訂立早晚課誦,晚課念阿彌陀經並念佛號。修行人臨終時亦念佛求生淨土

淨土宗經典最初只有三經一論︰
(一)阿彌陀經,
(二)觀無量壽經,
(三)無量壽經,
(四)往生論。

咸豐年間有位魏源居士,很了不起的一位佛學家,他將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附在三經之後,作為「淨土四經」。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與無量壽經經義頗為吻合,如無量壽經一開端就說「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所以魏居士確實有慧眼、有見識。民國初年印光大師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提出來,併入前四種作為「淨土五經」。(法師說他在李老師會下主修楞嚴,至少也講過七、八遍,但始終沒有體會到這一章的重要性。)它是整個楞嚴經的精華,這一章很短,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實在說是「淨土宗的心經」,而且也可以說是「一大藏教的心經」。

佛在大乘裡告訴我們,由凡夫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衹劫才能成就。李老師在台中講「佛學概要」時,解說「阿僧衹劫」的數字,他說萬萬為億,萬億為兆,用兆作單位,上面是一千,下面八個萬字,這麼多兆,還要乘上三倍。我們今天聽到這個天文數字,想學佛能有成就不是一生的事。經上講小乘人能有成就,須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

佛說忉利天王就是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忉利天一天是人間一百年,他們看我們朝生暮死,壽命只有一天,太可憐了。忉利天的壽命是一千歲,合人間若干萬年。(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年)。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兜率天一天是人間四百年,他的壽命是四千歲合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約840.7萬年後在人間成佛)。往上還有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四禪十八天,上面還有四空天,壽命要用劫算。人生不是只有今生,若只有今生,死了就完了,人生並沒有多大問題。人是輪迴的,有過去,有未來,迄無休止

世出世間一切法皆有前因後果,今天如聽到這個法門,願意聽,一聽就歡喜,還願意修行,證明過去生中曾經親近過佛法,只因我們生生世世都在修,已經修了無量劫,但是都不算數,生生世世都在幼稚園未入一年級。沒有一次考試及格過。什麼標準叫及格呢?依小乘講,初果須陀洹,大乘稱初信位菩薩

三大阿僧衹劫是由初信位算起,必須把八十八品見惑斷掉才有資格到初信位。思惑是思想的錯誤,如斷盡即證阿羅漢,聽起來太難了。任何一個法門都要斷見思二惑,見思二惑又稱為「煩惱障」。

有沒有不需要斷煩惱就能成佛的法門呢?有,只有這個念佛法門才行。念佛法門叫「易行道」,其他法門必須斷煩惱才能出三界。但是也不要看得太容易,雖然不講斷煩惱,也要伏煩惱才行,把它控制住,不讓它起作用。這是一個特別法門,是一個真實法門。

然而什麼人才能接受這個法門呢?
第一種、是諸大菩薩。華嚴會上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第二種、是凡夫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可以接受此法門。


第二種人是過去生中曾供養無量無邊一切諸佛如來,現在接受這個法門的人,諸佛如來必定會來加持。等他修學幾年之後,他會感覺諸佛菩薩冥冥中來護持。一切諸佛如來菩薩普遍勸導眾生修學這個念佛法門,所以這是一個一乘了義之法,也是佛法中最真實法。佛說五乘是方便說,其實只有一乘佛法。

佛是學位的名稱。學校有學位,羅漢等於學士,菩薩等於碩士,佛等於博士。達到佛的果位,要智慧究竟圓滿,即全知全能。全知全能也是人類的本能,本能不是外來的,佛教我們恢復我們的本能。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本能不是真失掉,而是迷失了。怎樣迷失呢?有妄想,智慧失掉了;有執著,德能失掉了。這個事實真相,如佛不說,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佛的教學無非是教我們斷妄想執著。修學總樞紐是在「定」,大乘五十一個位子就是定的工夫深淺之不同。淨宗叫「一心不亂」,「一心」是「定」,「不亂」是「禪」。禪與淨只是方法手段不同,目的則一

常聞佛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此二句話究竟是事實還是讚歎?如果是事實,我們要問,一個造極重罪的人,照佛經說應墮地獄,佛是否有能力使其立刻成佛?如其不能,則佛並沒有無量智慧德能。根據淨土經典說,佛確有此能力,問題就看對方信不信,接受不接受,這個法門就是「念佛往生」。阿彌陀經講的很明顯,如有人能於一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亂,即能圓滿成就。可惜這種殊勝法門,很少人相信。

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法,無非引導我們體會到真實法門,就是此處所說的一乘了義。法華經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真實法就是一乘了義,就是念佛法門。

以教學對象來說,例如小乘經是以根性淺的人為對象,並不包括根性深厚的人。大乘經是對根性利的人說的,其對象是菩薩,不包括小乘,都偏在一邊,不能涵蓋全部。念佛法門從上上根到下下根都包括在內,利鈍全收,平等攝持。一個法門能令一切眾生平等得益,才算是了義。唯有「淨土五經」才能擔當得了「一乘了義」的名稱。

超出三界非常困難,經中說,必須斷盡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才行。見惑是錯誤的見解

第一是身見
以身為自己,認定身是我,是錯誤的,欲知其詳請參閱楞嚴經有詳細解釋。

第二是邊見
也就是相對的觀念,一切法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善有惡。六道眾生是生活在邊見之中,我們俗話說,就是一種偏見。

第三是戒取見
非因計因。在禪定中,看見牛死生天,他以為人不如牛,於是他也學牛,耕田吃草;學牛一定變牛,不能生天,不知牛在過去生中,曾造作生天之因,這就是俗話所說的成見。

第四是見取見
非果計果,未證謂證。例如外道說生天可得永生,不會再墮落,此種見解實屬大謬。天人壽命雖長,縱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有八萬大劫,命終仍入輪迴。

第五是惡見
又稱為邪見,即不正見,撥無因果,除以上四類外,其餘錯誤見解均屬於此類。思惑是思想上的錯誤,共有五個,即「貪、瞋、痴、慢、疑」。

佛菩薩在悟,我們在迷,迷悟只在一念之間。「一念」這個名詞很不易懂,念頭很複雜,一念是清淨的。禪家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萬法歸一」之「一」字是「任一」。華嚴經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此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平等,任何一法都能教你明心見性,對任何法門都不能分別執著

我們無始劫來,心理精神思想見解受到污染的程度,人人不一樣。有些法門修起來很容易,有的很難,總之要契機。一般人學佛總難免有些障礙,例如參禪不能得定,不亂想就打瞌睡。學密口念咒、手結印、心觀想,而三密要能相應,亦不容易。咒語在大藏經中刊載不少,但以方言關係,音不準確,殊少效驗。咒語有許多是鬼神的言語,另有一部份只有聲音,並無含義。佛在世時,教人念咒可以治病。人身如機器,那個經絡有障礙,用聲音振動其障礙部位,使其暢通,亦合乎科學精神。咒語一定要口傳,佛教到現在已有三千年,輾轉口傳,音質有變,到今天已經不大靈了。李炳南老師抗戰期間在後方從青海西藏的活佛學了兩百多個咒語,沒有一個靈的。他曾學隱身咒,他說,我念了十幾遍隱身咒,但是你們還能看見我。他花了八年時間學密,到最後無效。又學了八年禪,亦未得定,所以全部放棄。後來因緣殊勝,遇到印光大師,乃專修淨土。他希望我們不要走他的冤枉路,再不要浪費時間。只有念佛法門,不要斷見思煩惱即可出三界,不但一般人難信,佛菩薩都說難信

四土是有界限的,我們只能見到凡聖同居土,見不到其他三土。西方極樂世界很特別,四土都在一起。一切諸佛剎土沒有這種情形,很不可思議。生到西方後,你所接觸的人全是佛菩薩與諸上善人,所以不會退轉

華嚴雖圓,如果不是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它也不能稱為究竟圓滿,華嚴到最後歸於淨土。禪宗雖屬頓教,也沒有七天就能成就的。連唯識學的開山祖師窺基大師都說淨土是圓頓大法,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淨土三經中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都提倡念佛,觀無量壽經教的方法有觀想、觀像、持名,但它把持名擺在最後,學佛同修要特別注意,佛經中常把最好的放在最後,十六觀中把持名排在最後

楞嚴經有二十五位菩薩代表不同修持方法,六根六塵六識叫十八界,後面加上七大,共二十五大類,說明一切眾生修學不出此二十五類。觀世音菩薩是耳根圓通應排在第二,但把他排在最後,表示最重要的。此外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也是特別法門,也放在最後。所以楞嚴會中講特別法門是講兩個,不是講一個。大勢至念佛法門能普遍契合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根機,觀音耳根圓通特別適合於我們娑婆世界。密宗儀規太繁,參禪躺在床上不能參,念佛行住坐臥均可念,念佛念到「念而無念」,念到「能所雙亡」,即入了佛的境界,一超直入,這是很難體會其他法門修因得果不同時,唯有念佛是因果同時,所以淨宗又叫「蓮宗」。植物都是先開花後結果,蓮花特別,因果同時,因此用蓮花代表淨土宗。

佛說「一切法由心想生」。自己微細的思想,自己不容易發現。我們的世界就是由心想生。「心作心是」出在觀無量壽經,是淨宗理論的核心。佛是自己的真心,本來是佛,現在又念佛,怎麼不成佛?

一聲「阿彌陀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句話是蕅益大師的發明,以前沒有人說過。「無上正等正覺」即是成佛之法,佛法的修學目標就是這一句。「三菩提」是「正覺」,「三藐三菩提」是「正等正覺」,「阿耨多羅」是「無上」。「正覺」是「羅漢」,「正等正覺」是「菩薩」,「無上正等正覺」即稱為「佛陀」。佛在五濁惡世成佛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成佛的法門是諸佛如來修行的境界,只有佛與佛才能完全理解,這個法門不要看經典不多,份量很少,諸大菩薩都不能理解,且難相信。我們今天能信能解,乃是諸佛的威神加持所致,否則聽也聽不懂,說也說不出來,這話說的一點都不誇張。彌陀身是法性身,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我們這個世界是法相土。動物有生老病死,色界無色界壽雖長,還有生滅,不是永生。土地屬礦物有成住壞空。以天文望遠鏡看,有的新星球形成了,也有的星球爆炸毀滅了,所以世間不是永恆的。相有生滅,性無生滅。唯識學講阿賴耶識是有生滅的,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是阿賴耶識的相分,屬於心法,心法是有為法,有為法會變的,會變的就不是真實的,不會變的才是真實的。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法性身土名號,也是自己真如本性的名號,所以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佛所說大乘經典都是佛從自己真如本性裡說出來的,沒有什麼不一樣,其差別即在圓不圓。譬如月亮,初三、四有月亮,不亮;十三、十四有月光,很亮,但不圓滿。佛說的大藏經全是真的,但有圓滿有不圓滿。那部經最圓滿?首推無量壽經。古德稱讚無量壽經說,眾生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明確簡要,稱「淨宗第一經」。因其直捷中之直捷,方便中之方便,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利濟眾生,此經為最。

觀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即是本來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直捷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這段文字,意義至為深廣。淨宗修學依據的理論,就在這兩句經文,「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通常學佛者對於「佛」字的概念很含糊。前面說過,佛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顯露謂之「佛」,真心有障礙迷惑就是「凡夫」。凡夫在迷,真心並未失掉。佛是覺者,以月亮作比喻,我們如初一的月亮,佛如十五的月亮,菩薩如十三、十四的月亮。不但佛是心,沒一樣不是心。在唯識學中謂之「同生性」與「異生性」。「同生性」是與諸佛如來同用真心,如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本性。異生性完全不同,你的自性光明絲毫未透露,就是真心未能起作用,六道凡夫、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的真心也都未透露出來,均謂之「異生性」。凡夫是異生性,用的是妄心,而不是真心,妄心變化太大,靠不住的。如真了解真妄,待人處世便自在。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真心變現出來的,心念佛就作佛,念什麼就作什麼

宋朝末年趙子昂是畫馬專家,他天天想馬的姿態、馬的動作。有一天他在屋裡睡覺,太太一掀開帳帘,看見一匹馬。所以一心念什麼就變什麼,關鍵就在一心。既然知道這種事實,為什麼不念佛,你能念的心就是佛。佛在華嚴經、圓覺經中都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過是迷失了。迷失有時間性,一旦覺悟,即時成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一定可以成佛。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依教奉行,能否成佛,關鍵在於你相信不相信這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如果你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定成功。假如念佛還想參禪、想學教、又想學密,就是夾雜。一夾雜,心就不淨。一定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平常六根皆向外緣,要把它收回不再向外攀緣。習慣喜歡看電視,現在不看了,專心念佛。佛在遺教經中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日常社會上應處理的工作,仍負責照做,並不是不管。做完了不要再去想,立時把佛號提起來。有人說從事各行各業,不想那兒行。須知妄想是第六意識分別心起作用,不想反而處理得恰到好處。禪家說,參禪不可用心意識參。處世待人也不應當用心意識,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純用理智,不用情識,這樣處理業務必更正確更圓滿。

「發菩提心」這一句話有多種解釋。蕅益大師說,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發菩提心。這種解釋容易懂。古大德對於發菩提心有幾種說法。依起信論說,「菩提心」包括三種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無量壽經說,「菩提心」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說的越多越搞不清楚。蕅益大師講的比較明白,真想求生淨土乃是無上的覺悟。你若想成菩薩、羅漢、或求人天福報,都不是圓滿的覺悟;如真覺悟,不但世間事不會留戀,連佛法也要放下。

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願講「十念必生」,古大德有一個比較。佛四十九年說經,那一部經屬第一?在理論上、修學上、因果上說,大家公認華嚴經是第一,華嚴與無量壽經相比,無量壽經乃是第一,因華嚴部頭雖大,如不到最後求生淨土就不圓滿。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二佛所說,其第六章發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說的,所以第六章是淨土宗經典最原始的根據。無量壽經是四十八願的詳盡說明。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最重要,它是四十八願的核心,達到佛法至高無上的巔峰,九法界眾生均能平等得度,這個法門特別殊勝,是淨宗之特色。

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寫出來之後,傳到美國來,我與他尚未見過面,他把這部書託一位同修帶給我並叫我寫篇序文。我在序文中有一句話說,淨土是十方三世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黃居士看到之後,至為歡喜讚歎。他說︰「這一句話不容易說出來,真正認識這部經的人不多。」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部經之後,寫了三首偈,末首最後有兩句︰「佛說難信誠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未遇到黃老居士之前,在台灣、海外弘揚此經,只有我一個人,勢力非常孤單。好在若干年來還講了許多大乘經論,旁人雖不高興也不好意思說我什麼。等我遇到黃老居士之後,才遇到了一位知心人。在大陸弘揚此經也只有他一個人。若能對於此經真明白真認識,然後信心才能堅定,往生淨土就有把握了。

彭紹升居士,清朝乾隆時人。父為兵部尚書,貴族家庭,以童子身未滿二十歲考中進士,不作官,學佛,很有成就,是一位在家大德。他所節校之無量壽經只用康僧鎧的一個本子,簡略其文字,讀起來很舒暢,可惜未參考其他四種版本,實為美中不足。此本在台灣有流通。丁福保無量壽經箋註是根據彭居士本。他另外還寫了一部華嚴念佛三昧論,對於淨宗甚為通達,他說︰「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因當時無量壽經共有五種譯本,文字互有參差,學佛的人無從取捨,所以大家都奉持秦譯小本阿彌陀經。王龍舒居士亦曾作過會集本,名為大阿彌陀經,收在大藏經,可惜他只根據四種原譯本。大寶積經無量壽會品他未見過,所以他的會集本有遺漏也不圓滿。清朝咸豐年間魏源居士亦有會集,包含五種,但取捨不當,並依自己的意思改動經文。印光大師最反對,他說這個例子不能開,你的學問再好也不能改經,若學人均如此,則以後經本可能改的面目全非

夏蓮居老居士是位大通家,博學多聞,宗說俱通,且為密宗大德,顯密圓融,會集本經極為圓滿。去年我在邁阿密講經,有許多外國人參加聽講,曾居士翻譯。題目是「認識佛教」,講了五天。外國人中有神通的,曾居士把書上的夏老相片給他們看,他們說此人在世時不太出名,乃大菩薩再來,身體是透明的。以上所說除身體透明無從證明外,其餘說的全對。據說夏老往生前曾有暗示說,這本無量壽經會集本將來是由海外傳到中國,而且日後會傳遍全世界。他講的話,現在全要兌現了。夏蓮老確實是一位再來人,為了會集本經,他掩關三年,稿經十易,並經慧明老和尚印證,極其慎重。梅光羲居士與夏老是同學,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佛學家,他是黃居士的舅父,也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師,我是向李老師學的,說起來我與黃念老也有一段因緣。梅居士在本經序文中有幾句話很懇切,他說︰「夏老教眼圓明,深於文字,專功久修,遍探原譯,洞窺諸本,網羅各藏,於五種原譯內,玄義微言,深文奧旨,無一語而不詳參,無一字而不互校,務使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皆光羲與慧老法師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誠所感,屢現瑞徵,茲恐駭俗,姑不具引。」黃念老一生之願也是希望這部會集本,大放光明,常照世間。現在這本經已經印了三十幾萬冊,似乎可以滿夏黃二老之願了。

本經(無量壽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經典的教學是否合乎我們現前的需要,如法門很好,學了就能馬上得到利益才是最殊勝的經典。佛所說一切經典都有理論的依據,都是由真如本性中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依密教說就是真言。諸佛如來住真實慧,希望眾生也住真實慧。在理上講是平等的,在事上講並非平等,確有高下,必須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能住真實慧。教下如不大開圓解;學禪如不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密宗如不三密相應,顯密融通,都不能住真實慧。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真實慧,權教二乘無份。無量無邊法門中,如選中念佛法門即是住真實慧。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怎麼那麼巧你就碰上了。華嚴經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惟有真實的智慧才選擇這個法門,我們今天也選這個法門,認真修學,我們不輸給他們。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三個條件,即信、願、行。文殊、普賢法身大士往生也是這三個條件,我們往生的因與法身大士等覺菩薩相同,因平等,果就平等,生到西方享受果報亦相同,四土三輩的果報都是相同的。其他法門就不一樣,兩個人同參禪,彼此修行不同,果報亦不同,只有淨土法門,因同果亦同。把自己心安住在一句佛號上就是「住真實慧」。我們與十方世界等覺菩薩無二無別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佛法教學內容是教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惠以真實之利」,佛開示我們希望我們轉凡成聖。世間所有一切利益都是假的,若說世間有利可圖乃是迷惑顛倒。三界之內無利益可言,三界之外才有,但有圓滿有不圓滿。生到西方世界受用利益與諸佛相同,四十八願說的非常清楚,第一、生到西方我們與阿彌陀佛身體相貌完全相同。正報相同,依報也相同。這種說法,許多人不相信。佛絕無妄語。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絕不會騙我們。華嚴會上諸菩薩果位不平等,智慧德用不平等,西方世界凡聖都平等。世尊四十九年講經最契機的就是本經。華嚴只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權教二乘無份。此經上度等覺菩薩,下度地獄眾生,一律平等得度。其他法門對眾生並非平等得度。我們業障深重,生到西方文殊普賢與我們平起平坐,與一切如來也是平起平坐,都是阿彌陀佛的學生。觀音勢至是古佛再來,現在是以等覺菩薩身份示現,我們與他們是同學,還會退轉嗎?

淨宗之妙在於「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無論從事何種行業,事務繁簡,男女老少,都可修持,極其方便。修行方法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工作時不須要思考的都可以同時念佛;須要思考的,把佛號放下,等事作完,立刻把一句佛號提起來,一切時一切處都無妨礙。同時自己修行還可以影響旁人。手裡拿著念珠念佛,他人看見也念一聲阿彌陀佛,這個金剛種子就種上了。社會念佛人多,以大多數人的力量,可以避免許多災難。

佛的法運有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今年(一九九二),正是末法時代第二個一千年的開始。將來佛法滅盡時,這一部經再多留世間一百年。屆時眾生有極重的業障遇到這部經都能得度。所以這一個法門是此界他方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

今年年初在新加坡講經,李木源居士告訴我,新加坡有一位老太太,半年前聽到這個法門,念了半年,預知時至,坐著往生了。這是最近的事,往生並不需要很久的時間,問題你是不是真心。真心想去,若對這個世界還樣樣捨不得,就沒有希望了。念佛求生乃自己一生當中唯一優先的大事,世間法夾雜不得,出世法也不能夾雜,就是一句佛號,連觀想都不要。世間一切都是假的,只要走得灑脫就行了。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得一心,其他都是輪迴生死業。世間法照常做,樣樣不妨,不要掛在心上,念念掛著阿彌陀佛。宋朝黃打鐵就是一個實例。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rtisyen74&aid=608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