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01 18:07:00瀏覽1772|回應2|推薦6 | |
您好!我是清淨虛空 前一回提到,一直很想將佛經的珍貴與稀有,整理出來讓大家能夠珍惜,但是卻一直找不到很好的切入點,直到爬文〈演博居士〉的部落格,因緣熬夜看了〈夢參老和尚〉的影音,深刻讓我感受到從來沒有的感動,因而不斷地醞釀整理,前後大約半年多直到最近才整理完成,希望經由以下的介紹,可讓您對於佛經得來不易有更深刻的體悟與感觸! 依稀記得小時候有學到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此詩大意如下: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在田裡辛勤的工作,一滴滴的汗珠,滴落在種植禾苗的土地之上。可是,又有誰聯想到,我們吃的每一頓飯,每一顆米粒,都是農民汗水的結晶呢? 這首詩唐朝宰相〈李紳〉所寫的《憫農詩》,以簡潔明瞭的語言描寫了農民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情景,慨歎糧食得來不易。 對於食物要惜福的觀念大家都有,但身為佛教徒的我們,是否對於手邊的佛經(法寶)也同樣的感受得來不易的珍貴呢? 現今佛法僧三寶中,我們處於學佛八難的佛前佛後的現在,世尊已不在,彌勒佛還沒來,在無佛時代的我們,佛雖不在,但諸佛菩薩的教導都在經典裡面,這些經典就是一般稱為的法寶,因此在無佛時代法寶就顯得特別重要!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經,是無量劫來的福德,只是現在人煩惱多了、相信佛的人少了,加上現在科技發達,佛經隨處可見、隨處可得,連網路大藏經都可以很方便地透過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查閱,因此珍惜法寶的心就更難了,但您知道這些佛經的原典是過去高僧大德用生命換來的法寶嗎?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砂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這是唐朝〈義淨法師〉所寫的《取經詩》將取經的艱辛描述得淋漓盡致,而〈夢參老和尚〉也透過這段影片,深刻的告訴我們,對於身邊法寶是用生命換來的佛法,要好好敬重、珍惜,值得一看再看。 世尊離開2500多年,近代大藏經的集結對於我們學習佛法已經非常完備,我們俗稱的《大藏經》其實是《大正新脩大藏經》的簡稱,自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高楠順次郎博士等〉發起,十三年創刊,至昭和七年(1932)完成,前後歷時10年。而《網路大藏經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成立於1998年2月16日,提供搜尋服務至今也才第15年。 因此從整個佛教相關的歷史上來看,這些都是近代甚至最近的事情,排除世尊住世不談,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可以將佛經整合的這麼好,這麼方便讓大家查閱!這麼容易深入!因此,我們雖處於末法時期,但對於佛經資料的取得實在比任何一個時代容易的多! 《大藏經》是兩三千部佛經集結的總稱,但那麼多經典沒人講怎麼學?還好〈演博居士〉用了至少十年的時間,將大藏經的精華整理到其大作《無有不是藥者》,而且每個法門還都有引註,內容也都有引經據典,加上若修行遇到問題還提供免費的問事諮詢,這樣的學佛與修行的因緣哪裡找? 而且還有當代學問僧法鼓山的創辦人〈聖嚴法師〉,讓我們有皈依受戒與學習佛法與禪法的處所,加上大陸百歲的〈夢參老和尚〉,兩位精彩的講經與著作內容,更是讓我們可以學習佛法深入經藏的珍貴資料。 在這麼多好的環境與條件之下,對於末法時期的現在,不精進修行我真的覺得很可惜,而且坦白說,我也找不出不精進修行的理由,因此只要一有空閒馬上就會唸佛持咒,除了吃飯、刷牙等無法唸之外,一刻都不願意停下來,連我太太說我連睡覺都在唸。 現在看看您身邊的法寶,無論是電子版或紙本,或是聖嚴法師、夢參老和尚的影音與大作、還是演博居士的大作,請您用心珍惜,因為這都是無數人生命、血汗與智慧的結晶,希望大家看過影片簡單了解歷史後,對於獲得法寶容易這樣的福氣我們更加要珍惜,好好的精進修行,報答佛恩外,也請將珍惜敬重佛法至誠的心也傳下去。 現今為知識發達、科技進步的時代,佛法典籍流通普遍,然而,我們讀誦經典時,是否有過一絲感恩的念頭,緬懷古德為法忘軀的精神?如果能對法寶心生恭敬,則能無礙地使法水注入自心當中。 有些人會感嘆末法時期,邪師魔說如恆河沙,但坦白講,別管他就好,只要法寶還在我們就還有機會,只要佛法還在都還有希望,而且每個時代一定會有一條可行的修行之道,只要您有心一定可以從中搜尋的到方法。 古時候想要法寶要用生命來換,經典雖少難得,但珍惜相信的人深入而得諸佛菩薩的護佑,現在知識發達、科技進步,佛法典籍流通普遍,大藏經取得容易,反而輕慢法寶,甚為可惜! 不過若我們現在能克服自身的各種障礙,在末法時期至心至誠、堅信精進、深入經藏,一定可以創造出自己學佛修行的一片清淨之心。 .附錄:延伸閱讀 若以上的內容可以讓大家對於法寶難得起恭敬與珍惜的心有所觸動,那怕只有一些些,對我而言,我的工作就已經完成了。體悟前人的辛苦,珍惜您現有的,感受學佛修行的幸福喔!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