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05 20:21:00瀏覽1485|回應2|推薦3 | |
您好!我是清淨虛空 一、緣起 由於小時候生活困苦,當初我在7歲接觸宗教的時候,就被另一個世界的美好所震驚,加上有長輩帶領之下,自此就一直不斷的參與大大小小不同宗教所舉辦的活動(有很多時候是為了吃喝玩樂免錢與交朋友)。 這樣的環境之下也培養我不怕生的能力,而且也很會跟一些高僧大德或牧師等演講者一樣,非常會運用一些名詞來高談闊論,因此個性也變得非常早熟,我在宗教的環境真的很受歡迎。現在回想起來,環境真的會造就人格,難怪孟母會三遷。 但自己在長期暢談諸佛菩薩、上帝、阿拉、神仙等境界後,自以為清靜的腦袋看到世俗的無力感,這種想像與現實的落差,反而造成我變得消極負面,並且這種自以為是的傲慢讓我變得憤世忌俗,滿嘴批評一點建設性也沒有。 這種太過追求形而上的概念,也導致我在現實生活欠缺著力點,無論家人相處、人際關係、學業功課、金錢工作,我都是得過且過,把人生的責任不是交給上帝、阿拉會給我們安排,不然就是不如意的時候求出離三界往生彌勒淨土或是彌陀淨土。 那時候一心也想去印度、西藏、西域敦煌,也想去聖地麥加、耶路撒冷,希望藉由類似這樣的尋根之路找到自己,想成為先知得一切智,脫離苦海;也曾想像末世錄一樣毀滅一切讓地球重生。 二、轉機 這種狀況越來越嚴重,一直到九年前開始接觸唸佛持咒後,我才發現自己在追求一種虛無飄渺的經驗或感受,只是一種逃離現實的慰藉,或是一種心理安慰,但對現實生活一點幫助也沒有。 透過實證唸佛持咒數年,原本憤世忌俗的情緒調整了,體弱多病的身體好多了,破財的情況變少了,人際關係也有逐漸在改善,更找到願意願意一起修行的另一半,這讓我深刻感受到:別把佛法當學問或空想,要學會實踐在生活中! 今年(2013年)四月拜讀〈演博居士〉大作後,內心的觸動:別把佛法當學問或空想,要學會實踐在生活中!又再度燃起,甚至更為強烈! 因為〈演博居士〉將佛法的各階段規劃的非常明確詳盡,解決我多年來唸佛持咒的疑慮,特別是第一階段的規劃,更讓我信服,而最重要的是,遇到疑問,〈演博居士〉的指點讓我修行更有方向。 其實別小看第一階段的種種法門,這是指導菩薩要〈演博居士〉整理解決人生各種不同的需求而設計,若您想要處理人間種種問題,無論修行到哪個階段,請第一階段步驟4~10(即A5新版第55~78頁)仍要配合修行。有時候越不想修的法門反而是越需要的法門也說不定。 經由第一階段的實踐至今第三階段,之前的利益更上層樓外,家人的關係變融洽,而且外緣明顯變好,頭腦也靈光許多,投資的判斷力也變準確,對於無形的不當干擾(靈擾或魔擾)能力也增強很多,更重要的是煩惱真的也有確實變少。 三、感想 〈聖嚴法師〉曾在其大作《佛教入門》開示:經典不是教人用來當學術研究的,而是教我們修行,有多少行持,才能對經典理解多少,有了修行的體驗,才能理解佛經裡每句話的真義。 佛法是出世間法也是入世間法,沒有實踐光做學術研究就跟光說不練一樣,是沒有用的,我們人生要圓滿必須要各方面學習成長,在各方面取得平衡,這也是人來到這世界上的課題,若沒有配合運用相關的陀羅尼,這些問題會一直存在,而問題放著不會消失,反而會因為時間經過而越來越嚴重。 修行不是為了避世,而是學會如何去挑戰種種困難與障礙,所以諸佛菩薩透過不同的陀羅尼讓我們可以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中,雖然陀羅尼給我們助力,但我們也必須要跨出那一步,所以無論人生有多麼不順遂,請拿起的勇氣來挑戰自己的宿命。 我們佛教徒在世界上常讓人有厭世、消極、弱不禁風的刻板印象,這個樣子應該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期許吧!佛菩薩給我們這麼多好的法門,但若我們的形象是上述那樣,這樣對得起佛菩薩嗎? 我們人生就是要經歷種種痛苦才能體會眾生的痛苦,也唯有吃苦才能珍惜順遂時候的甜美,也因為有痛苦才讓我們更珍惜修行佛法的機會。 所以修行過程中,我學會停止抱怨負面,轉而感恩諸佛菩薩,感恩所有不幸與痛苦,感恩所有祖先與冤親債主,願意給我們機會接觸真言法門而唸佛持咒,這樣我們才有改變宿命的可能。 我們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此,人光靠自己的意志力去轉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當我停止抱怨,配合真言法門後,有佛菩薩的加持,效果真的可以感受到差別,而且隨著修行階段的提升而逐漸改變我們的本性,後來我也領悟到原來修持真言法門,就是透過唸佛持咒來讓我們轉念,轉變淨化我們的心。 我覺得正確的修行之路應該是: 讓自己成為一個陽光、正面、健康、積極、樂觀、有智慧的佛教徒,在人世間能樹立榜樣,這樣人家才敢來信佛,才願意來修行,我想這不只是我的使命,也是大家的使命。 以上共勉之!勇猛精進,六度萬行!大家加油!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