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06 18:55:00瀏覽1660|回應0|推薦11 | |
您好!我是清淨虛空 這一系列的文章是由於末學參加法鼓山在家菩薩戒之後整理而成,冀望同修們無論如何千萬不要錯過此不可思議盛會,而且受過菩薩戒後,必能讓諸位同修在修行的道路上能夠更上一層樓外,更能讓同修們修行更加順遂,當然此行能夠順利圓滿,要感謝演博居士與指導菩薩的指點,末學於此文章表達無限感激!(註:關於指導菩薩的概念請參考這篇文章末的註解) 一、為何要受戒? 末學引用《大方等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之一〉中,〈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請教世尊: 云何名為菩薩之行?以何瓔珞莊嚴菩薩,能令菩薩所行清淨?云何能壞愚癡諸闇?云何能斷疑網之心?云何菩薩為諸眾生修慈悲心?云何菩薩擁護眾生?云何菩薩真實能修菩薩之業善業不誨業? 世尊讚嘆〈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而開示,菩薩有四瓔珞莊嚴: 一者、戒瓔珞莊嚴。二者、三昧瓔珞莊嚴。 三者、智慧瓔珞莊嚴。四者、陀羅尼瓔珞莊嚴。 世尊於並於本品最後強調:四莊嚴瓔珞,能端嚴大乘,所謂戒、定、慧,無上陀羅尼。 以上若您看得很吃力沒關係,末學嘗試以白話文簡述一下主旨如下: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請教世尊:菩薩如何能莊嚴淨行圓滿菩薩之道呢? 世尊回答:菩薩以戒、定、慧、陀羅尼四種瓔珞,端正自身,莊嚴大乘。 可見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戒、定、慧、陀羅尼缺一不可,這點在大智度論龍樹菩薩提到。例如:修持真言法門,若只注重陀羅尼,不學、不持、不行戒、定、慧,則非菩薩,而佛是菩薩的究竟位,若不是菩薩如何能成佛。 由此也可知道,戒、定、慧三學是大小乘共通的,就像四乘諦、十二因緣、八正道都是佛法的基礎一樣,若有偏離這些基礎則非佛法更非佛說。 因此,既然要當菩薩,戒、定、慧、陀羅尼都要具備,那我們應該要如何落實呢?末學一一分析給同修們做參考: 1.陀羅尼 這可以說是我們真言法門的強項,真的要感恩演博居士與指導菩薩在大藏經中上萬個陀羅尼幫我們整理出康莊大道,只要按部就班修行這沒問題,但是戒、定、慧該怎麼辦呢? 2.慧 又稱智慧、般若,若依照《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菩薩生生世世行菩薩道,要圓滿六波羅蜜多(六度萬行)來看,六波羅蜜多為: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而般若智慧是六個波羅蜜多中的最後一個。 因此這部分急不得,智慧必須由經驗實證中累積,我們初學者也沒有經驗可言,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放下自我的執著,跟過來人學習,就像師徒制一樣聽話照做,多閱讀高僧大德的影音與著作,參加法鼓山聖嚴書院佛學班,配合深入經藏,以快速累積經驗與實力。 3.定 又稱三昧、禪定、靜慮,若對應到六波羅蜜多: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是六個波羅蜜多中的第五個。 在了解法鼓山的過程中,末學發現聖嚴師父除了是當代公認的學問僧外,禪法的教學亦是赫赫有名,甚至已經具有國際地位,畢竟聖嚴師父是臨濟宗與曹洞宗的傳人,加上師父是留日博士,也有將日本的禪法融會貫通,整合成為一個很有效率的學習系統:禪修學習地圖。 若想要了解禪法,請恕末學無法在此介紹,建議有興趣的同修,無論您在哪個階段,都可先去參加法鼓山初級禪訓班與中級1禪訓,實際去體驗學習放鬆,還可了解基礎的知識與修行的順序,這樣會有更清楚的概念。 至於能否要繼續往上修學,同修可視自己的意願或請教現場法師的法師評估您的實際狀況作判斷。不過請注意,初學不建議私下禪坐,需有教禪坐法師在旁以免出問題。 然而若對應到真言法門的修行階段,更進一步的禪定是第五階段要修持的功課,此部分除了必須配合〈演博居士〉大作第五階段的陀羅尼外,也必須配合〈聖嚴法師〉的相關著作與影音,以及參加更進一步的禪修課程,因此禪定也不是現在一般初學者可以接觸的,在完成第四階段前,我們就是好好的利用時間念佛持咒增加功力,並且配合布施行善比較實在。 而且〈地藏菩薩〉於《占察善惡業報經》提到,不是一開始就可以修修禪定智慧,此必須視眾生的狀況,菩薩開示如下: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作惡業多少及以輕重。若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禪定、智慧,應當先修懺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習惡心猛利故,於今現在必多造惡,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懺悔令其清淨,而修禪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不能剋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是故當先修懺悔法,若戒根清淨,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 由上〈地藏菩薩〉的指點可知,要度生老病死的痛苦,想要發心修禪定智慧,必須要看修行人的狀況,若累世所造的惡業又少又輕,那當然就沒問題,但是若惡業多而且深重的話,則不能先修禪定智慧,要先修懺悔法門(對應到真言法門至少要完成第二階段),讓戒根逐漸清淨,減輕宿世重罪,當種種障礙遠離之後,才能開始修行禪定智慧。 俗話說:業不重不生娑婆。加上我們是生在娑婆世界的末法時期,而末法時期眾生又業障深重,所以現在普遍大家的狀況是業障深重中的業障深重,因此若立刻修禪定智慧不但無法獲得,還會被冤親債主干擾到喪失心智精神錯亂,不然就是被邪神天魔附佛外道所惱亂,而接受不正確的修行方法與觀念而走錯路。 4.戒 過去末學曾以為,戒律是小乘,大乘不用遵守戒律,剛開始看起來好像有道理,然而對照了上述大乘經典《大方等大集經》,世尊開示菩薩必須要有戒、定、慧、陀羅尼方能瓔珞莊嚴,就不難發現大乘不用遵守戒律此種說法是誤會了。 而且《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提到六波羅蜜多: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淨戒是六個波羅蜜多中的第二個,世尊對〈彌勒菩薩〉開示:若有眾生發菩提心,普為一切五趣四生,乃至護持一禁戒者,亦得名為入佛“淨戒波羅蜜多”,能得無上正等菩提。 因此,若沒有護持持續遵守戒律,無法入淨戒波羅蜜多,當然無法圓滿菩薩六度萬行,更不可能得無上正等菩提。 因此可知,持戒是三乘的基礎,因此,若持戒都持不好,連小乘的聲聞、緣覺都不可能成就,何況是想成為圓滿的佛?而佛是菩薩的究竟位,因此想成菩薩,當然也是要持戒,這自然是無庸置疑的。 被譽為大乘經典的經王《華嚴經》更斬釘截鐵地提到:戒是無上菩提本。由此可知,戒律的重要性非同一般,然而佛法中戒律玲瑯滿目,我們應該要如何受持,才是最適合我們家修行的修行者呢?這也是本文的重點「菩薩戒」。 菩薩戒有分為在家菩薩戒與出家菩薩戒,因此,此處的戒,對我們在家修行的修行者而言,就是指受持在家菩薩戒,這是最基礎的,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至於何時去法鼓山受在家菩薩戒呢?〈演博居士〉於部落格上有提到,於此整理給同修們參考: 末學認為,對於初學者,應先教導離苦,真言集的第1階段和第2階段的安排,重點在於減輕人生八苦。修持到第3階段,便可以開始規依、受菩薩戒、恆持"戒、定、慧、陀羅尼"。如果大德願意提早皈依受戒,那更好。 因此,只要您有心,越早受持在家菩薩戒對修行越有幫助,為什麼呢?請同修們繼續參考以下內容。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