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北抗日烈士韋仲達中將傳略
2010/08/16 17:52:18瀏覽1201|回應0|推薦1

*

*

東北抗日烈士韋仲達中將傳略

壹、前言

  民國九十七年九月十二日,由台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接待小姐轉來一通探詢的電話,一位從大陸來的韋克義老太太,到忠烈祠祭拜她的父親韋仲達中將之後,希望能順道蒐集一些父親的資料,只是忠烈祠只有簡要的記載,因此工作人員代她打電話到國民黨中央黨部,由總機轉到服務國軍退除役人員的黃復興黨部來協處。

  由於時隔一甲子,最有可能收藏「東北抗日烈士韋仲達先生傳略」資料的黨史館「陽明書屋」,因為房產移交給內政部,原有的藏書,在搬回中山南路舊黨部大樓後,因為無處可陳列,而不得不以庫存的方式收藏在地下一樓庫房中,因此,對韋克義女士代為找尋資料的請求,無法達成。

  隨後,專函給住在大陸天津的韋克義女士說明原因。女士也回函表示感謝,並說:國民黨撤往台灣之後,仍未忘記抗日有功人員,我父親的名字韋仲達得以在台灣忠烈祠安家(牌位號碼73),我非常感激。原錦州抗日烈士紀念館也有我父親的名字,只是二00五年已不存在,改為其他紀念館。

  東北人民的抗戰史確有重寫的必要,將真實留給後代子孫。也希望有人能夠寫出一部國民黨在東北的抗戰歷史,那是悠久的、可歌可泣的抗日救國歷史,「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百萬關東軍進駐東北,開礦山,伐木材;撫順十大煤礦,鞍山、本溪鐵砂,通化的銅礦,黑龍江的恆山煤礦、雞西煤礦,興安嶺、長白山的木材.....都被日本掠奪,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不是八年,也不是十四年,而是長期的,堅苦卓絕的,這段歷史,差不多已經被遺忘了,很可悲!

  為此,黃復興黨部特在復興季刊上登載韋克義女士日前為其父親韋仲達所蒐集、彙整的如下事蹟。

*

貳、東北抗日烈士韋仲達中將傳略

  韋仲達,名延正,字仲達,化名魏德明,山東莒縣人,民國前十三(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幼年家貧,兩歲隨父母逃荒到東北,定居在吉林省通化市,以種菜為生,十三歲入通化新式學堂讀書。

一、十八歲即加入中國國民黨

  民國五年,以十八歲青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接受瀋陽臨時黨部錢公來與中央青年部東三省特派員李光忱的領導,參加東北抗日行列。民國十四年,韋仲達以優異成績考取東北大學外文系專攻英語,同時在中法中學兼職,以養家。同年,國民黨華北執行部特派韋仲達為瀋陽臨時省黨部委員,秘密組織同學參加抗日救國活動。

二、廿九歲響應北伐革命遭逮捕

  民國十五年夏,吉林省黨部在瀋陽創辦啟明學院,韋仲達任教務長,兼課教授英語。隔年,韋仲達和東三省黨務工作同志在瀋陽舉行秘密會議,倡議響應北伐革命,採取軍事行動,不幸事洩,瀋陽軍警在韋仲達的室內搜出手槍一枝、子彈數十發,因而遭到逮捕,東北大學復勒令其退學,直至民國十七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服從中央之後,方得以釋放。

三、籌組「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任中將

  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瀋陽,啟明學院被查封,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在北平的奉天會館成立,韋仲達從救國會接受抗日使命,秘返通化傳達張學良密令。韋仲達與黃宇宙、唐聚伍、郭景珊等人商議成立「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任政治委員,由張學良贊助了三十萬元及槍枝彈藥,並封各路將領軍銜。

  據參與的郭景珊前輩追述,軍銜是毛筆寫在白綢子上,縫在聯絡員的棉衣裡子裡面帶回通化的,韋仲達為文官中將,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在新賓、臨江、清源等地為保衛遼東國土與日寇交戰,使日寇吞併東北的野心受到挫折。

  民國二十一年十月,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失敗,韋仲達由南京國民政府安排到山東省長青縣中學教書,保存抗日力量。

  民國二十三年秋,韋仲達在好友苗勃然的介紹下,到蘇聯境內學習情報工作半年,同一時間蔣經國先生也滯留蘇俄。民國二十四年,韋仲達回國後在哈爾濱附近呼蘭等地建立情報站,開展抗日工作。

四、任吉東區黨務督導員秘密抗日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爆發,中國開始全面抗日,國民黨東北黨務辦事處由重慶遷到天津,國共再次合作抗日,韋仲達經過王育文推薦擔任吉東區黨務督導員,秘密開展抗日工作,將家遷至吉林市,公開身份為毓文中學英語教師,家中經濟則賴養兔及妻子帶領孩子們糊火柴盒,艱辛度日。

  其間偽滿洲國吉林市政府曾想聘韋仲達出任教育局長,被韋仲達拒絕了。同時間,韋仲達吸收了大批吉林高等師範學生加入國民黨組織,為反滿抗日積蓄力量,並秘密從事反滿抗日地下活動,聯絡站就設在韋仲達家。

  民國二十九年,國民黨東北黨務辦事處改組為東北三省黨部,韋仲達任吉林省黨部委員、哈東地區國民黨督導員。

五、因黨員名單外洩遭偽滿逮捕

  民國三十三年三月十七日,吉林省黨部書記張濤在哈爾濱被捕時搜出黨員名單,國民黨員遭到大肆逮補。三月二十三日,韋仲達從哈爾濱回吉林,剛踏進家門,警憲已先在家中等候,並從家中搜出電台一部,韋仲達立即遭到逮捕並押解往長春偽滿第二監獄。

  在獄中,韋仲達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由於刑傷累累,一腿骨折斷,獄友李基大(韓國人,李承晚侄,韓國獨立黨人)激於義憤全力照料,韋仲達認其為義子,並為其取名李興華。韋仲達在獄中如此殘酷的條件下,還是以釘扎刻在草紙上的方式,寫下嘔心瀝血的「建設東北新計劃」。

六、日本投降前遭日軍殺害

  民國三十四年,韋仲達被偽滿州國法院判處死刑。八月十四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前,日本關東軍的飯田部隊派來一小隊日軍,欲將監所政治犯全部移往他處並在中途殺害,惟途中日軍意見不一,犯人乘機全部逃跑。最後對監所未及移出的三名蘇聯人、二名朝鮮人等五名政治死刑犯執行槍決,另對不能站立又戴著手銬腳鐐的韋仲達,用戰刀砍頭,殺害在監舍院中。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八月十九日家屬到監舍為韋仲達收屍。

七、長春各界悼念韋仲達烈士

  東北光復後的九月初,國民黨省黨部在長春為韋仲達召開追悼會,三百餘人參加,省黨部主任石堅主持,栗直宣讀悼詞,靈柩曾暫寄放在長春般若寺,不久靈柩葬於郊區名為大房身之地。十一月,夫人宋美齡女士由錢大鈞等人陪同到長春慰問對日作戰的美軍,其間想約見韋仲達遺眷張淑佳女士,張淑佳女士在獲得通知後攜女一同趕赴長春時,夫人宋美齡女士因故提前啟程,改由錢大鈞先生接見。之後,韋仲達長女韋克信以抗戰功勛子弟名義,由教育部分配到南嶺國立長春大學農學院農學系就讀。

  民國三十六年,吉林省黨部在通化市為韋仲達召開追悼會,由省黨部主任委員石堅和民政局長王育文主持。

八、韋仲達靈骨魂飛煙滅

  民國三十七年春,韋仲達遺眷張淑佳女士接到長春通知,因建設需要,葬在大房身的墳墓被要求遷出,奈何韋家無能為力,逾期未遷,因而被視為無主墳,遭集中成堆後燒掉,一代抗日英烈從此魂飛煙滅。

*

叁、後記

  民國九十九年八月十六日,因國民黨黨黨史館新近完成館藏資料電腦檢索系統,方得以在一份會議紀錄中檢索出:韋仲達撫卹調查表(6.7/4.27),時間1946/4/1,載明韋仲達遇害時為國民黨吉林省黨部督導員。為了回應韋克義女士的孝思,特由黃復興黨部向黨史館專案申請複製許可,並派員親往拍攝並完成複製,同時以正式公文專函掛號郵寄給居住在天津市塘沽區津塘路的韋克義女士。以下是此份資料中的記載:

*

*

*

*

*

*

*

*

*

 

*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432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