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兒童產業機構參觀記錄
2006/08/28 20:44:10瀏覽554|回應0|推薦1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七月十九日,我們一起參觀了這個博物館。而不久後,七月三十日我們家也去了一趟九族文化村之旅。在這些展覽會場中,我看到了許多有關原住民日常生活以及他們在各個領域所流下的歷史軌跡。其實這也代表著人類一直追求的兩件事: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將歸往何處。記得在「為什麼要上學」這本書中,作者也一併提到類似的問題,而我們為何要參觀這個博物館呢?相信其中也一定有他冥冥中的義理。

自工業社會以降,人因為工作關係,必須到工廠等工作地點工作,以便求得溫飽。但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受到連帶的影響,孩子必須集中到教育場所,接受制式的教育,這些制式的教育則是為了將來工作所需,而設計的課程。中國古書所寫教育的概念,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教』,『育,養子使作善也』。求取知識求取學問的途徑,受到時代的轉變,也有了質的變化以及量的變化。當然更明顯的便是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文化受到這一波資訊風潮,所產生的影響便更大。

在現代資訊社會,外來文化藉由網路強勢入侵,不管是應用規則,操作觀念,連帶背景所含有的文化意識,都在潛移默化之間,植基在孩子的心靈。又加上台灣目前經濟狀況,外籍新移民,外籍幫傭。對原屬單純的台灣社會,展開第四次的文化融合。而孩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導下,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重視傳統民族文化,並且尊重對等民族文化」。讓接受文化衝擊的下一代,可以有更順利的發展。

在不同的教育階段,有著不同的目標。而在兒童階段,則是孩童由家庭教育走出,進入學校教育。而這一階段相對代表肩負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育與教育的雙重任務。保育照護孩童的生理基本需求,教育則帶給孩童另一扇窗「我們從哪裡來」。而這一觀念並不單指自己家族而已,相對也必須引導孩童認識其他族群的瞭解。透過瞭解啟發對話的窗口,藉以擴展兒童的族群觀與世界觀。讓孩童知曉全世界是生活在這世界上的所有人群所共有、共治與共享。

許多不同的課後教育單位,都可以讓我們善於利用戶外教學的機會,帶著孩子到這些場所,即使孩子還小並不懂這些戶外教學單位的用心,但是我相信,其實這便是在孩子的小小心靈中,埋下一棵種子。而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並且也會逐漸成長,也將成為我們「未來的希望」。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i573&aid=42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