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要上學」心得
2006/07/26 16:34:51瀏覽6072|回應0|推薦4
為什麼要上學/大江健三郎著,陳保朱譯,台北市,時報文化,民91

心得
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聽到我的心裡有一個微小的聲音響起。這個聲音細渺的問著「當你面對年少的你時,你想告訴他什麼?」「當你遇到年老的你時,你又想問他些什麼呢?」
如果遇著年輕時的我,我會告訴他:把握你現在有的,因為你不會一直擁有你現在有的
如果遇見年老的我,我會問他:「我現在這樣的決定,對你有沒有影響?」

書中作者一直描述著他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不管是父親的不語,亦或是父親帶著他吃麵的溫馨。在年輕的大江先生心中,似乎已經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這個印象則一直持續到他父親真的「無法挽回」的永久離開他們,在母親一聲「真的無法挽回了」結束。父親對他的影響,不管是他抽到購買卷,或是帶著他騎單車到鎮上去,還是當時的大戰背景,父親所給予的一些觀念。不管當時他對父親的說詞,抱持不予認同的態度。但是當時過境遷,父親還是他心目中一個建立價值觀的偶像。

有一句電視廣告詞「我是當爸爸後才學如何當爸爸的」,對於這個在我們前面的角色,你的思考模式,你的價值觀,都會對你的孩子產生影響。現在很多孩子出現偏差的問題,便是家庭教育在這方面產生缺失。孩子在學習你的一切,這個問題對孩子而言可能是暫時無法理會,可是家長如果抱持一種「再等一下」的心情讓複雜的問題可以簡單單純化,慢慢的,你便理解自己的所言所行,就如同孩子成長路上的照明燈,一盞盞引向正確的道路。

作者另外提供了自己讀書的經驗。不管是策略性的,亦或是戰術性的。均讓我大開眼界,因為我有些讀書習慣與作者的方法不謀而合!而「為自己讀書,是可以不間斷地持續一輩子」,這也是我想繼續讀書的原動力。早先時候,唸書似乎是為父母,或是不得已。但是現在我體會到唸書真正的樂趣,而不帶有任何目的。當自己在工作之餘,總感覺無法將心中,對某些事物的感動,利用文字描述下來,或是在工作上缺少可以共同追尋人生目的的同事,轉而我便想建立一個自己可以獨自追尋人生目的的讀書地點。如同作者自己建立的樹屋一樣。這個讀書空間便是我追求自己心靈成長的空間。即使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事情,家裡有做不完的家事,孩子有處理不完的親子問題以及成長問題等。每天晚上臨睡前,我會把這本書拿起來,看一看短短的一篇文章,闔上書,想一想自己、孩子、先生、工作哪一些事情是我可以做到更好的。因為一本書,在我不同的心境下、在我不同的工作狀況下,不同的環境,會帶給我不同的體會,我會一天比一天過的更自在,過的更有趣。而問自己「為什麼?」如同書中所說「為什麼」便是「用怎樣的方法」與「為何」。我要推敲這些生活的意義,站在與他人相同的高度,同理感受這個世界帶給我的奇妙。

慈濟人講的「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在我的求學以及成長過程,面對升學填鴨的過程,幾乎都已經忘記為何要上學,上學所來的目的何在。而年歲成長至今,也漸漸瞭解自己所面對的人生是個什麼樣的面容。現在的我,不僅知足、同時感恩。擔任教職我更要善解,並且包容。因為「你長大之後,也要繼續保持現在心裡的想法!只要用功讀書,累積經驗,把他伸展下去。現在的你,便會你長大之後的身體裡活下去。而你背後的過去的人們,和在你前方的未來的人們,也都會緊密連接著。」



各短篇重點
1.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學習死去的孩子的記憶,讓前後代的記憶都一樣
充分瞭解自己與他人的聯繫
2.人為什麼要活著
為什麼=用怎樣的方法+為何
推敲
感受別人的感動
3.在森林裡和海豹一起生活的孩子
幻想
孩子氣的想像,成年的幻滅
4.想要變成怎樣的人
偶像
價值觀
5.抄寫
年輕時的感動,記憶
成年時的回憶
6.小孩子的戰鬥方式
「每次發問時,首先要先想好自己到底要問什麼」
7.新加坡的像皮球
同理心
情感的反彈
8.某間中學的課
利用文字說明自己想做的事
對德國學生的演講
將自己的想法,再次改寫,是一種新的體驗
9.我的讀書方法
接續前一篇演講稿
筆記的作法,實用的筆記
卡片櫃分類,重點提示,一本接一本線索的找法
看書的動機,需要論(因為準備演講,所以又把書再一次)
因為不同年齡的心得感受而讀書
「為自己讀書,是可以不間斷地持續一輩子」。適時修正往更好方向走去
自己心中所想的那個人是一直連接的,持續的。
所謂的未來,就是大家長大後都能和現在心裡的「人」繼續維繫著堅持下去
10.人流之日
記憶深刻的孩提事件
場景、事件順序、鄰里關係、時代背景的描述
聯想到一本書(文章)
選擇、威嚴
11.頭炸彈
社會風氣與書籍內容不相符,現實遺忘與書籍記錄
藉由教育手法改變現實事件(環境)是無效的,仍然可以透過方法找到實際的紀錄
12.樹上的讀書之家
讀書環境的選擇
讀書時機與所選擇讀物的選擇
13.對謠言的抵抗力
謠言和事實沒有關係,而是以惡意和輕薄的態度作為運動能量
對抗謠言的方法,先聽聽確認是否有其事,其次要具有對抗散佈謠言的抵抗力
透過讀書瞭解謠言,破解謠言,抵抗散佈謠言
14.百年的孩子
希望孩子更加勇敢
照片、畫、傳說、故事
以實際發生的事為基礎,把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當真似地想下去叫做想像
沒經過這道過程,發呆胡思亂想叫做空想
百年後的人,要是不認同現在自己所想的好的、正確的、美的感覺,甚至把相反的事情當作好的,那便是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價值觀的傳承應該是亙古不變的,倘若價值觀改變便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
15.沒有無法挽回的事情
耳朵最怕聽到「再也無法挽回了!」
去挽回無法挽回的事情
因為想挽回,卻無法辦到,而生氣
小孩子自殺,成年人自殺
不!沒有無法挽回的這一件事
對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可挽回的事。總有一天可以扳回一城,這就是人類世界的「原則」。孩子自己必須尊重這個原則,這是身為孩子最大的榮耀
小孩子做了便無法挽回的事:殺人與自殺,以暴力對他人以及以暴力對自己
自己要守護「原則」,再進一步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這樣明日的世界才有光明可言
16.請再等上一段時間
擁有「再等一段時間的力量」,避免避免做出不可挽回的事

最後作者說的一句話
你長大之後,也要繼續保持現在心裡的想法!只要用功讀書,累積經驗,把他伸展下去。現在的你,便會你長大之後的身體裡活下去。而你背後的過去的人們,和在你前方的未來的人們,也都會緊密連接著。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i573&aid=36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