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8 14:36:04瀏覽818|回應3|推薦113 | |
傳統文化的消亡 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 作者:張斌 日期:2001.10.21 b http://www.asiademo.org/b5/2001/10/20011021b.htm 隨著全球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後,必然會產生新的消費需求。這時商品消費不僅僅是為了得到簡單、具體的使用價值,而會尋求一種心理和文化上的滿足和認同。比如,消費者購進一塊「勞力士」絕不是僅僅為了得到任何普通手錶都能提供的計時功能,更重要的是買入一種氣派、一種風度和時尚。也就是說,人們已經開始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商品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 為了回應商品消費中的最新趨勢,從包裝到廣告,生產廠家將大量的資本用以增加商品的文化內涵,而不僅僅是增加商品的技術含量,或是人力資本的投入。消費者也將更多的錢用於購入一種文化感覺以及支付商品所折射的新生活方式的信息費用。 商品經濟的發展甚至具備了這樣的魔力﹕將人們的消費滿足感、群體歸屬感、炫耀心理等抽象的東西,經過加工和再創造,使其附於商品這個有形載體,從而可以用貨幣這個具體的指標加以衡量和比較。消費已經程度不同地變成了心理層面的消費。生產也程度不同地變成了心理層面的生產。耐克公司與著名的高爾夫球星泰戈.伍茲簽定了一份價值4,000萬美元的合約,消費耐克鞋的顧客用一部份貨款支付了這筆天文數字的廣告費用,得到的是被納入泰戈.伍茲時尚文化所帶 來的心理滿足。 文化內涵以商品作為載體;商品借用文化內涵增加其價值。如果商品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無法得到其它國家目標消費群體的認同,那麼幾乎可以斷言,這一商品至少在那個國家是沒有出路的。所以生產廠家一方面潛心研究潛在市場,刻意包裝出能為目標市場的本土文化所包容的產品,另一方面也會借助於媒體的強大影響力,改變目標市場的文化氛圍,為商品的大規模輸入鳴鑼開道。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這就意味著一種新的挑戰和衝擊。 由於在經濟上處於落後的現狀,發展中國家正在對自身擁有的東西進行反思。而一國的傳統文化,往往首當其衝地成為挑剔和責難的對象。在不知不覺中,受一國傳統文化燻陶最少的年輕一代,開始接受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滲透。他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都漸漸地向以西方為中心的強勢文化圈靠攏。於是發達國家憑藉其跨國公司的發展、營銷手段的成熟、和全球範圍內關稅壁壘的削減、再加上它們在當今世界擁有的主流文化地位所形成的話語權,不斷地在發展中國家最具消費能力的大、中城市,複製一個又一個與其極為相似的消費市場,企圖在根本上影響當地市場消費方式和消費商品種類的選擇,最大限度地為其國家商品輸入創造有利條件。 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尷尬處境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其傳統文化目前所處的邊緣地位,使它很難借助於商品輸出的形式來擴大其影響。這一點可以從目前發展中國家很少擁有能夠得到全世界認同的著名品牌這一不爭事實得到部份佐證。因為,一個品牌歸根到底還是要以該國的傳統文化衍生的文化內涵為依託的。另一方面,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一代而言,學習英語、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化,往往意味著現實的經濟利益。同時,這些所謂精英階層的表現,在社會上往往具有相當的示範效應。其成功的經驗和經歷,將很快地在周圍彌散開來。所以,發達國家的文化,依託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已經在全世界形成了一種自我增強的體制。 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世界範圍內文化的交流是嚴重不均衡的。一些處於邊緣地帶的傳統文化,本來就難以獲得平等對話的機會。現在在商業利益的巨大衝擊下,更是顯得日漸式微,甚至還有消亡或是失傳的可能。但是,我們應當認識到,每一種傳統文化都是該民族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園,都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文明的積累和秤澱。文化無所謂優劣。今天的主流文化也正是由昔日的邊緣文化發展起來的。世界文明中心的幾度遷移,證明每一種文化都對世界文明的推動,作出過自身的貢獻。世界文明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各民族傳統文化交流、融合、以及共同發展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某種傳統文化的消亡,應當視為整個世界文明的危機。因為,人類或許因此又失去了一次加速發展的機遇。 【張斌小檔案】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