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2 16:59:53瀏覽2794|回應0|推薦38 | |
【2008/01/31 聯合報】 如果一家公司的報告,幾乎可以影響整個美妝產業的消費者購買動機,公司可以值多少錢? Fashion Guide網站成立十年,從近乎倒閉到目前每日進站人數超過12萬人、以1分鐘發表7篇文章的速度成長,現在成為台灣時尚類、美妝類全國排名首位的龍頭,每日超過120萬的瀏覽頁次,全靠消費者的力量影響品牌廠商以及通路商。曾有企業想併購,都被經營團隊拒絕。也有化妝品業者開價60萬只為買一個「FG推薦」,同樣被團隊拒絕,只為維持推薦的公正性。 「我們的本質就是『服務』,只是模式不斷轉變。」Fashion Guide總經理張倫維表示,經營網站都是靠經驗,網路上沒有老師能教人如何經營網站,只能不斷在經驗中摸索,Fashion Guide走「社群」成功,看似老套的模式是靠不斷改良而來。 網頁設計 方便使用 Fashion Guide強調網友互動的web 2.0模式,讓不少網路企業驚豔,但「是環境逼著我們做web2.0,而非我們的先見之明。」張倫維表示,網站服務是否切中重點,能夠得到即時性的回應,是成功的要點,但說得到不見得就作得好。當時寫程式的吳健緯經常從使用端的流量需求改變介面設計。一開始網站所有介面就是以使用者的方便為基礎,要讓網友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需要的內容,十年來網站很少改版,這項「為大家方便而設計」的理念竟和現在的web 2.0模式不謀而合。 爛店開罵 一炮而紅 2000年,FG推出的「爛店開罵」因為貼近使用者心聲,一炮而紅。團隊以平常抱怨店家的個人經驗,開了平台讓網友們大吐苦水、也讓其他網友「趨吉避凶」,這讓Fashion Guide網站的流量獲得第一次的大幅成長。當時因為消費者意見很少獲得業者的正視,留言平台一開,連新光三越、Sogo等大型百貨公司的樓管都趕快加入會員,因為「客訴」這件事情不見得一定有對錯,但卻是真正存在的事件,樓管可以在網站上得知「客人的狀況」,知道自己哪裡錯,馬上改變服務方式,也讓百貨通路的服務觀念改變。 會員座談 現身說法 張倫維表示,每個人買東西之前都想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這就是人性。Fashion Guide的經營模式就是「給人建議」,但網路這種虛擬的「陌生人建議」,要如何透明且公正,讓別人信服,是最困難的地方。Fashion Guide從一開始就設計以暱稱搜尋文章列表的系統,將每位發文者的資訊清楚顯示,還有會員年資、發文資歷,甚至還有年齡和膚質等個人資料。為了確保網友的正確身分,他們邀請網友參加座談會,表露真實身分,現在Fasion Guide還和電視節目合作,也同樣邀請網友會員上電視現身說法,讓會員的發言更有說服力。 Fashion Guide花了十年使會員制度透明化,力求網友的發文素質,也要杜絕廣告的廠商打手,網路社群的經營積極撇除社會的誘因,只是為了獲得「真正的使用心得」。 張倫維表示,他們不會因業務壓力而干涉版面上任何文章,常有網友批評某產品不好,業者常強力會希望將文章撤除、或是發文反駁,公關公司更因此常常找他們私下交涉、或是動員自己人「洗版」辯駁,為了維護網友的真正意見,Fashion Guide對於社群管理非常嚴格,最高紀錄曾經刪掉5萬名異常發言、有廣告嫌疑的會員。 傾聽需求 更新資訊 不光是審核網友身分,Fashion Guide也花很大精神傾聽網友需求。張倫維表示,他們常注意討論區看網友討論,從事件的討論中去掌握使用者的心意或需求而提出企畫。譬如百貨公司周年慶時,網站的流量一天內增加了30萬頁次,因應周年慶的需求,Fashion Guide小組就會在網站上為網友刊登DM,讓消費者不用跑遍每一家百貨公司去收集折扣和商品資訊。 張倫維表示,為消費者作的很多事情不見得每樣都成功,但這些都是經驗,讓他們反省後再調整,讓消費者、廠商、Fashion Guide三方都有好處。Fashion Guide累積的社群意見有一定的規模,擁有真實的群眾力量,才能以此影響製造商、通路商。 千人大隊 市調評鑑 張倫維說,目前會員有八成是20歲到35歲具有高購買力的女性,其中講話具有可靠公信力的「資深會員」高達六萬名,以直接而真實的使用心得,成為無價的消費行為資訊;他們還挑選資深會員,組成「FG千人市調大隊」進行投票評鑑,真正被推薦的商品可以給予FG評鑑標章。 推薦商品 銷售飆漲 Fashion Guide影響的消費者範圍廣大,成功以「推薦者」身分轉戰實體通路,台灣最大的藥妝通路商屈臣氏更讓FG設櫃,被頒予FG標章而上架的商品業績可以一個月成長120%。化妝品業者眼看客戶在Fashion Guide的討論比在官網還熱烈,近兩年從旁觀到積極加入。倩碧、雅詩蘭黛、MAC、SISLEY等知名彩妝業者都在Fashion Guide開討論區,了解客戶心聲。 現在社群網站成熟後,FG最近開始推出自有購物平台。將購物也當成「服務」,讓消費者看到好的評鑑後就可以直接購買商品,省了出門。因為透明化的會員資訊,FG可以掌握知道品牌及品項的愛用者,從不同面向去向使用者推薦產品。 張倫維表示,「素人影響力」顯示社會趨勢的成熟,FG去年開拓了電視節目的美容服務,以及雜誌、部落格,影音的服務,接下來要準備推出手機服務,這些都是為了將網友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極限。農曆年後Fashion Guide還要增加便利商店通路,讓會員可以到店取貨。 未來登陸 半年上線 張倫維表示,Fashion Guide下一步要往大陸發展,大陸女性和台灣女性膚質相近,化妝品是全球性的產品,產品內容也涵蓋各種膚質,只要加上在地化、區域性的商品資訊,半年內應該能正式上線。大陸女性的購買力驚人,但目前沒有類似的社群網站,正是Fashion Guide推薦資訊的商機所在。 最大資產 龐大資深會員建立公正評鑑 曾砍掉5萬可疑會員 Fashion Guide剛成立時,經營團隊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撰寫專業文章,網路泡沫化後,他們體認到,再好的文章,網友「頂多看三次」,但網友自己寫東西時,因為生活化加上互動性和參與感,網友可以相互討論到十次。 美妝市場一年有6、7百億的規模,各家都有自己的強項,公正性非常重要,Fashion Guide這兩、三年進行全通路和品牌的連接,全部的設計都以社群為中心,連上電視節目的來賓也是資深網友,這些「一般民眾」要如何反駁專家意見?重點就是公正和信任。 Fashion Guide總經理張倫維表示,以不說謊創造廣告事業,還要讓人信服,很難、很累,但只要有了公正的品牌評鑑,就能很快地轉換成消費行為。 電視節目容易造假、網路投票的公信力也越來越低,但Fashion Guide從頭到尾,都以會員身分歸類為重點,千人市調大隊推動FG的認證機制花了十年,才不淪為不肖廠商廣告的打手。 FG市調大隊評鑑標章,得到天下雜誌時代行銷王之最佳數位策略規畫獎,「資深網友不是錢能辦得到的事情,」張倫維表示,因為十年的努力,Fashion Guide最大的資產就是龐大的資深會員系統,才能說服人:「我作的事情是合理的。」 常有廠商開價要買認證,還有廠商抱著預算來談廣告,但網友評鑑若沒過關就開始施壓,Fashion Guide不願意妥協,很多預算因此被抽掉。還有很多公關公司設立「討論區操作專案」,養大批的工讀生加入會員作置入性行銷,Fashion Guide曾經砍掉5萬名的可疑會員,甚至封鎖公關公司的IP位址,後來連那些公司附近方圓十里的網咖也成為黑名單。由於認證所影響的商機驚人,還有廠商會找黑道威脅。 努力克服現實誘惑和威脅,就是為了要讓消費市場擁有正向溝通,希望廠商們可以少花錢找代言人,花錢把品質做好比較重要,Fashion Guide的理想是把市場的大餅做更大,品質不好的東西因為消費者需求而下架,好的品牌營收上升,也讓消費者更捨得花錢買好東西。這就是美妝產業最理想的行銷,從生產、調整、到消費者的意見,有垂直性的整合。 張倫維表示,國內有很多小工廠是國際知名品牌的代工廠,品質很好、卻沒有名氣與行銷的經費,光是通路的上架費就是一個很大的門檻,只要商品有本事得到消費者背書,就可以得到免費的口碑宣傳,FG評鑑標章正是希望鼓勵台灣的美妝產業。 4年寒冬 打零工撐網站 老窩在房間 家人誤認「在做黃的」 1997年,三個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的學生謝攸升、孫莉婷和吳健緯合作,從收集折扣訊息開始,以流行時尚為主題,仿效雜誌進行資訊傳遞,Fashion Guide網站從此誕生。 創辦人謝攸升當時以服裝店打工的經驗,認為服裝產業非常保守,就算在校成績再好、發展也是有限,所以決定用網路開發時尚商機。當時走時尚路線的網站不多,很快有了大批的瀏覽人潮。 但人潮不等於錢潮,Fashion Guide空有流量卻沒有廣告收入,每個月人事成本50萬,網站收入卻沒有幾萬。「你們就把桌上設備抱回去吧!」2000年11月,公司發不出薪水而解散。Fashion Guide又回到原點,三個人為了維護網站都去打零工,幫小公司作網頁,沒收入的時候還把自己的私人物品都拿去網路拍賣,最慘的時候連電腦的護目鏡都賣掉,只為了維持Fashion Guide。 謝攸升說,當時家裡的人對於網站事業不了解,一度誤認「老是窩在房間裡」是在做色情網站,這樣的日子一直撐到2004年,廣告收入慢慢增加,他們又邀請在電視圈工作的大學同學張倫維擔任營運總監,才脫離苦海。張倫維認為,2000年網路泡沫化,雖將網路產業打回原點,洗掉投資客後,真正撐下來的都是有理念的人。 「拒絕會有100個理由,但接受是不需要理由的。」只要有了好的成果,不怕沒有客人。張倫維說,他常到實體通路的賣場查訪,當他看到消費者討論FG推薦的商品、並掏錢出來買的時候,就會有成就感,因為這種成功是幫助品牌、通路和消費者,也讓消費者不會後悔。 Fashion Guide評鑑標章 美妝新指標 【經濟日報╱摘錄自2007年12月十九日出刊天下雜誌】 Guide(FG)美妝評鑑網站品牌的專櫃,進駐領導通路商屈臣氏,科技大樓門市33項貼有FG推薦標籤的商品,集中陳列、獨立設櫃,兩周內此33品項對門市總業績的貢獻度成長120%。屈臣氏點頭答應讓FG專櫃進駐22家門市。 建立評鑑權威 11月,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店40萬份的周年慶型錄,借用FG logo的影響力,整整兩頁都是Fashion Guide美妝榜推薦商品。Fashion Guide以美妝品鑑網站聚集消費者,逼得品牌廠商和通路商不得不合作。 該網站行銷暨營運總監張倫維回想道,「品牌廠商曾經質疑,Fashion Guide怎麼掐住品牌的脖子,來做評鑑者。」消費者現在購買商品之前會先上網搜尋產品資訊和評鑑,口碑行銷力量不容忽視。 Fashion Guide憑著每日進站人數超過12萬人,每日平均停留時間23分鐘,80%使用者是20歲到35歲具有高購買力的女性,建立評鑑權威,還能算出網友的使用習慣,讓品牌廠商非得和Fashion Guide合作。 品牌廠商不得不在商品未上市前,就拿出50到500份試用品給評鑑大隊使用,希望在商品上市當天就搭上FG logo熱賣。知名化妝品牌,除了透過專櫃與消費者溝通的傳統方式外,也紛紛搭上Web 2.0風潮。倩碧、雅詩蘭黛及MAC等都來Fashion Guide經營社群服務網站。 定位女性資訊整合者 加入美容討論專區的SISLEY美妝品牌,走高價位路線,主要客層為35到50歲的熟齡女性,SISLEY公關經理邵怡華原先以為這個主客群不會上網,卻驚訝發現他們也會上討論區發言,「網路除了無國界,更是無年齡界限。」未來要拓展年輕客群的SISLEY認為,網路也是接觸年輕消費者的好管道。 目前市面上各種評鑑制度良莠不齊,Fashion Guide在1997年由四位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科學生成立,這三男一女的年輕組合如何脫穎而出,成為女性消費者美妝的指導者? 興奇科技何英圻董事長指出,Fashion Guide先從網路發展起來,才延展到實體通路。虛擬轉戰實體的成功證明,Fashion Guide高可信度的資訊,才能吸引資深會員長期背書。 經營十年來,Fashion Guide讓每一個發言人的身分、暱稱、年資、發言篇數都透明公開,可以輕易搜尋比對。去年5月上線的「FG市調大隊」評鑑制度,從報名的2萬多名網友當中,依照會員年資和發言專業度,嚴格挑選出4,000位,按年資和參與度加權計票,只有15%的評鑑商品,能夠榮獲「特優」及「優選」標章。 為避免發言偏頗、廣告嫌疑或是灌票,張倫維說,「有立場發言的時候,我們二話不說,不會為了保留會員的量,讓它胡作非為,就直接砍掉!」Fashion Guide經營網站十年,沒有人能像它擁有五、六萬名資深會員。註冊會員數高達25萬人,卻曾經刪了5萬名異常發言、有廣告嫌疑的會員。 在許多美妝品牌陸續投資網路廣告的趨勢下,只靠廣告收入的Fashion Guide,廣告量從去年的3,000萬元,今年預計增加到7,000萬元,目前已達九成。展望未來,Fashion Guide除了網站,還希望擁有專屬雜誌和電視節目。Fashion Guide的新定位是「女性資訊的整合者」,連找小狗服務、失戀資訊都能一次滿足。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