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今天要喝手沖還是塞風?
2014/04/18 18:34:12瀏覽29715|回應0|推薦11

過去到咖啡館時,服務人員會問:「要哪一款咖啡?」隨著咖啡館提供的沖煮方式越來越多元,現在到咖啡館時,除了問哪一款外,可能還會問你:「要手沖還是塞風(syphon)?」

 

這兩種煮出來的咖啡有何不同?

 

當我們在咖啡館買咖啡豆時,咖啡館老闆也會很貼心地問你:「要不要磨?」下一句又問,「要磨多細?」或者問,「你用甚麼沖煮器?」由此可知,沖煮器材與咖啡豆粗細有直接關聯性。還有,當你準備開始在家裡煮咖啡時,到底要選甚麼沖煮器好?在此就先就手沖壺與塞風比較一下。

 

討論它的差異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喜歡喝甚麼樣的咖啡?很香?很濃?清爽?厚重?如果你習慣喝較燙的咖啡,可以選擇塞風。從溫度上來說,手沖在沖煮前的水溫就不如塞風高,再加上等待咖啡滴落的時間,咖啡就容易降溫,也因此有人夏天喜歡喝手沖、冬天喝塞風。「手沖派」對降溫有一套自救辦法,這就是有時到咖啡館,會看到咖啡壺底下還多了一個紅光的保溫爐,就是為了避免咖啡失溫。

 

如果你喜歡喝比較清爽的口感,可以選擇手沖。手沖會把咖啡豆的油脂留在濾紙上,而不太進到咖啡裡,營造清爽口感、層次豐富,而塞風保留的咖啡油脂會讓口感較豐厚,香氣更足,就跟其他食物一樣,有油就比較香。

 

現在除了義式咖啡外,咖啡館裡看似提供手沖比塞風多,多半是因為手沖沖煮快捷且方便,而玻璃製的塞風容易破、耗損較大,而且要花較長的時間清洗。

 

那麼咖啡粉粗細跟器具的關係又是如何?以「金杯(Gold cup)理論」來說,讓咖啡濃度與萃取率達到黃金比例,就是一杯好風味咖啡。而通常萃取時間越短、咖啡粉顆粒越小;萃取時間越長、顆粒越大。手沖時間很短,咖啡粉被水澆淋的時間不超過五秒,顆粒較小,而塞風沖煮時,水跟咖啡粉接觸的時間近一分鐘,顆粒較大。

 

想喝一杯好咖啡,咖啡豆(食材)好壞佔了五成、烘焙佔兩成、萃取方式兩成、飲者喜好佔一成的關鍵,而萃取這兩成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手沖與塞風能展現出咖啡不同的樣貌。

 

塞風煮法有很多派別,有的是先放咖啡粉,再等水沖到上壺;有的等水沖到上壺再加咖啡粉,還有十字攪拌法、漩渦攪拌法等等。最常聽的一種說法,煮完後殘餘的咖啡粉若能隆起如一座小丘就代表很會煮咖啡,但其實只是一個小技巧,跟風味並無直接關聯性。

 

可別以為手沖咖啡不過就是在澆花,透過專屬手沖壺,將熱水透過繞圈的方式,徐緩地注入至裝有咖啡粉的濾杯內,以此萃取完成一杯咖啡。除了咖啡豆本身的品質,水柱的粗細、執壺的穩定度、壺口與咖啡粉的距離、繞圈的快慢、圈數與大小都會影響風味。

 

至於咖啡粉量最好的比例是「1:15~1:18」,也就是說15克咖啡豆約使用225C.C的水,無論手沖或塞風,用量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購買手沖壺或塞風時,別顧慮哪一個會比較耗損豆量。(今日顧問/杯測師林建威)

 

手沖與塞風(虹吸式)咖啡比較

 

手沖

虹吸式

咖啡粉

咖啡粉量

一樣(1:151:18     

一樣(1:151:18

萃取後的溫度          

80-85C

85-90C

油脂

口感

清爽

厚重

資料提供/林建威 製表/陳靜宜

台南一緒二咖啡。圖/陳靜宜攝影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sarah1127&aid=1261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