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22 00:29:26瀏覽873|回應6|推薦4 | |
兩岸軍事互信關鍵在解除敵對 2008年馬英九的國防政見,開宗明義指出將展開兩岸軍事交流,協商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與「和平協定」,然而至今無任何進展。依據台灣2010至2014年連續五年的「兩岸關係年度民意調查」,台灣人民統獨意向的分佈變化相當穩定,「維持現狀再統一」和「儘快統一」的區塊幾乎不變(約占15%),而「永遠維持現狀」(51%)與「維持現狀再獨立」(15%)卻有4-5%微幅緩慢轉變至「儘快獨立」。 特別的部分是覺得兩岸軍事關係處於緊張狀態的人民也2013年的19%增加到36%,37%認為關係和緩,感覺軍事關係友好者由28%降至14%,這是近五年調查軍事部分改變最大的一次。擔心大陸國力擴張不利台灣的比率,連續五年顯示皆介於30%至35%之間。此顯示台灣人民可以深刻感受兩岸和平穩定的好處,但針對大陸軍力的持續增強,對台灣的軍事安全仍存在相當程度的憂慮。 近期國防部就兩岸軍事敵對均有明確的表達:2013年12月23日軍政副部長夏立言於立法院答詢時表示:「雖然兩岸關係改善,但是對岸對我們還是相當敵對的關係。」2014年3月5日國防部部長嚴明於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明:「當前我們跟中國大陸是武力對峙的關係,在陸海空軍刑法上就是敵對關係。」 為求務實分析突破這樣的困境,個人提出推動「兩岸軍事互信」五階段論即:一、解除兩岸敵對;二、推動軍事交流;三、共同合作防衛;四、建立兩岸互信;五、提供必要裝備。此五段最關鍵也最艱難的第一步,就是「大陸主動公開宣佈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拋開兩岸雙方意識差異與盲點平心而論務實分析,若真如此想法中國大陸決策高層或許尚未真正暸解台灣人民意識結構,就真正存在「台獨意識」的台灣人民偏屬少數。因此,務實想通此點,可以思考推動的關鍵就在於「和平方式」。 大陸若能主動公開宣佈釋放這樣的善意,運有的言詞與語義也會有所不同,如「解放軍絕對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解放軍堅決採取和平方式面對台灣問題」、「只要台灣不走向台獨,解放軍絕對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只要台灣不走向台獨,解放軍堅決採取和平方式面對台灣問題」等等。至於如何形塑這樣的語句,既能讓台灣人民真誠感受,也能保障中國大陸原有的憂慮並維持應有的結構,當然還有賴中國大陸高層的智慧去思考衡量;不過,不論如何沒有任何限制條件或但書之下,最清楚表達和平共處的意涵,效果必然最好! 為解除「軍事敵對狀態」,中國大陸若能主動公開宣佈「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特別是在沒有要求對方任何必須的對價或籌碼的考慮之下),預期至少會獲得下列先期成效:一、美國雖然會高度關注,但是無法反對,只能對外表示樂觀其成;二、台灣人民可以直接感受善意,國民黨有施力點發揮,民進黨雖然必定會質疑、觀察或冷言嘲諷,但也無法直接反對;三、大陸給予台灣的善意,此舉可以提高國際支持,降低過去崛起威脅的論述;特別是大陸最高領導人持續對外提出的「新大國關係」,其表達存在「和平共存」意涵,特別是在西太平洋;四、台灣的國防、國安等部份高層內心或許可能會拒止,但也僅能對外表示不予回應,靜待後續政策指示再作決斷;五、國防部的作為,將視台灣人民支持度影響執政黨的決策所產生的效益,其快慢在後續年度漢光演習是否有所轉變,可作為觀察之指標。 當然,也會衍生若干負面的效應,如台獨份子或許會試圖要求美國進行干預、大陸內部或可能有部份民族意識反對浪潮等等,但畢竟這些都是枝微末節,就整體而言利大於弊,端看雙方如何處理就可大幅降低這些干擾因素。因此推動「兩岸軍事互信」的關鍵「主導權」不在台灣,而是在中國大陸,而其核心的問題就在於如何解除「軍事敵對狀態」。 本文原刊源自詳細請參閱: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0922/bkntw-20140922000513639-0922_04411_001.html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