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0 11:30:40瀏覽394|回應2|推薦3 | |
以德報怨或恩怨不分? 2013-05-20 02:04 中國時報【林金源】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逝世七十餘年,但他一點都不寂寞。每年五月八日,都有許多台日人士(含馬英九、吳敦義)齊聚烏山頭水庫追思他。中時九日報導:嘉南農田水利會長楊明風說,八田銅像今年首度披上紅布條,因為不久前一有靈異體質的員工,夢見八田以神明之姿入夢,對台灣百姓至今仍緬懷他,頗感欣慰。 相較而言,一八四四年來自河南、愛民如子、興建清代南台灣最大水利設施曹公圳的曹謹,至今記得他、感念他的人屈指可數。論者或謂,清代故事離今久遠,難怪沒人記得曹謹。但是一九六四年竣工的石門水庫又如何?它對台灣的貢獻、它的建造者,也沒人提及。 論者又可說,八田的貢獻代表日本帶給台灣現代化,意義深遠。準此,請問在台北點亮全中國第一盞街頭電燈、首創全中國電報局、郵政系統的劉銘傳,是不是比八田更早為台灣現代化而努力?但是今天仍有許多銘傳大學的學生,不識劉銘傳。 劉銘傳與八田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守護台灣,後者侵略台灣。 清廷遭遇列強夾擊,慈禧召開御前會議,討論海防(抗日)、塞防(抗俄)的優先順序。海防派李鴻章占上風,比塞防派左宗棠獲取更多資源。建省、護台、推動現代化的劉銘傳,就是李的嫡系。獨派常把「台灣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棄之並不可惜」的捏造之語,塞進李氏嘴裡。只要略知海防塞防之議歷史者,就知這是誣李之言。 八田建造嘉南大圳,並非為了造福台灣農民,而是配合殖民政府掠奪台灣資源。水利工程增加稻米產量是事實,但是高級稻米外銷日本,台人以番薯果腹也是事實。學者戚嘉林指出,嘉南大圳工程費雖達五四一二萬日圓,但單單一九二○年一年,全台排名前五大的日人製糖公司,當年總利潤就高達七六○○萬圓。 八田和殖民政府是為了日本利益,才經營台灣。台人受益,並非出自殖民者的善意。何況其利益絕非日人所獲利益可比,其利益更參有多少心酸血淚! 一九四二年五月八日,八田在赴菲律賓途中遇難。他赴菲之行的目的,並不光彩。他乃是執行日本帝國侵略南洋的助手,準備再去建設另一個嘉南大圳,掠奪菲律賓的農業資源。八田夫人在烏山頭自縊,台人頌揚她有情有義,卻忘記日本侵台的無情無義。 四月一日《中國時報》又報導一群女學生,穿著和服,慶祝新竹車站百年紀念。硬體建設雖值紀念,但是台灣的集體記憶,難道只重冰冷車站,完全忽視靈魂和尊嚴嗎?這群女學生讓人聯想起下列兩個畫面。 一九三七年日本啟動侵華戰爭,台灣女學生手持捐款箱,募款支援日帝前往中國肆虐台灣人在祖國的同胞。一九三八年日本徵召駐紮宜蘭的田北正記赴華作戰,田北安全上路,為他搬運行李的原住民少女莎韻,卻在颱風天失足墜落山谷。日本政府藉機把此不幸事件,渲染成「愛國」、感人故事,用以凝聚台灣人的戰鬥意志。更不幸的是,光復數十年後,台人仍以日人角度緬懷、紀念莎韻。二○一一年,前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山難意外,又被連結上莎韻的「浪漫、淒美」故事。 二戰之後,所有被日侵略的國家(含東南亞小國與韓國),都獲得日本的賠償與重建贊助。受害最深、最慘的中國,由於兩岸鬩牆,外加美國干預,竟然得不到分文。《中日和約》在台簽署時,我政府還備受日使屈辱。據說這是以德報怨。 講求民族意識與尊嚴,並不排斥台日民間情誼,而是要能公私分明。留日、娶日女為妻的陳儀,接見日賓都經翻譯,絕口不講日語。同樣娶日人為妻的許介鱗教授,知日而不親日。他有許多著作,都在表明日本搜刮自台灣的,遠大於給與台灣的。 百餘年來,在大多數時間裡,日本比中國強大。許多台人奉承強者,亟欲與日連結,遂忘記它是不義的外敵;反之,對於台灣以及整個中國的文化、尊嚴都缺乏應有的自信與捍衛決心。這難道也是「台灣價值」? 台灣如果繼續如此恩怨不分、是非不明,不但八田與一「在天之靈」頗感欣慰,連百餘年來所有侵台、侵華的無數戰犯,也會同感欣慰。(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