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脫歐公投啟示錄
2016/06/27 19:31:52瀏覽20|回應0|推薦0
英國脫歐公投結束,脫歐派勝出,幾則新聞值得追蹤。
其一,蘇格蘭首席大臣史特金24日表示,為了讓蘇格蘭留在歐盟,最好的方式是在英國與歐盟針對英國脫歐的協商結束前,再辦一次蘇格蘭獨立公投。
其二,投票結果顯示,65歲以上的選民只有五分之二支持留歐,相較之下,18歲到24歲選民五分之三至將近五分之四主張留歐。形成了已經拿到退休金的上一代,替年輕的一代代為決定他們的未來,英國年輕人因此怒吼:不公平!
其三,截至今天為止,已有350萬人連署,要求就脫歐一事再舉行一次公投,理由是,當時他們沒想清楚,現在後悔了!
其四,最搞笑地的新聞是,脫歐公投一翻兩瞪眼後的這兩天,穀歌(Google)搜索公佈英國最新的搜索排行榜,第一名竟然是"脫離歐盟到底是甚麼意思?"
場景拉回臺灣,英國脫歐公投給我們帶來甚麼啟示呢?
首先,票都投了,許多選民才發現,脫離歐盟究竟是甚麼意思?類比一下:請問,"兩岸服貿協議""兩岸貨貿協議""TPP""九二共識"究竟是甚麼意思?民主政治,特別是兩黨政治,很多議題,其實都是政客利用媒體將複雜問題簡單化之後,再冠上一個動聽的口號,藉以鼓動選民,將選民一分成二,贊成或反對。偏偏,許多複雜的政治社會和經濟議題,壓根不是Yes or No可以弄明白的。也因此,民主流於民粹,專業不敵口業,道理不敵網路,最終,一個新的、長於煽動的暴君,必將假民主之名淩駕一切之上。
其次,我們往往強調:民主的真義在於少數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不過,當一個社會走向民粹時,我們會發現,多數霸淩了少數,少數是在多數的威權下被迫屈服,而多數的主張,未必能證明其為正確的。以英國此次脫歐公投而言,假如,脫歐將會給英國帶來災難,那麼,為什麼絕大多數主張留歐的倫敦和蘇格蘭,卻必須要和其他地區的人同吞苦果?反之,如果留歐派勝出,且留歐會給英國帶來災難,那麼,為什麼多數主張脫歐的地區要和留歐派一起沉淪?
第三,英國年輕人抱怨,已經退休的老人族群在這次公投中,竟然決定了他們的未來---一個黯淡未來。是的,為什麼上一代可以決定下一代的幸福?更精確地說,究竟那一代有權力決定其他一代人的未來和幸福?以臺灣而言,究竟是老一代在啃食下一代的資源?還是年輕一代在啃食上一代締造的和平繁榮?誰說了算?
第四,公投揭曉後,許多英國人後悔了,要求再來一次。歐盟創始國可不領情,他們叫英國,要走快走,別以拖代脫。經濟政策的箭,射偏了,可以矯正;公投這支箭,射出去了,別想追回! 偏偏,政治這玩意兒,不像科學,可以透過實驗來檢驗真理,公投搞僵了,政治決策弄擰了,大夥兒一起遭殃倒楣,只能等下次公投或選舉(假如還有機會),再做修正。這也算是一種試錯吧!
走筆至此,忽然醒悟,也許,英國可以借重鄧小平的"一國兩制"的智慧,讓蘇格蘭和倫敦投票贊成留歐的地區,繼續保持歐盟身分,按人口及國民生產毛額的比例,重新協商"蘇倫"或"倫蘇"與歐盟的權利義務。(既然,歐洲杯英國可以派出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等隊,想來,用"倫蘇"名義繼續參與歐盟也是可以考慮的吧!)
既然,一國兩制是鄧小平提出的,想來,大陸也沒有理由反對臺灣適用此一饒富智慧的政策。那麼,是不是可以將臺灣分成接受九二共識和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兩區,施行一段時間之後,觀其成效,咱們再做最後決定要不要接受九二共識?
臺灣畢竟不是英國,統獨公投也罷,入聯公投也罷,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臺灣要參考的,應該是鄧小平的另一句智慧語錄: 五十年不變! 兩岸關係應該力保五十年和平穩健發展,不變,至於是統?是獨?如何統?如何獨?何種形式?兩岸的老中青三代,又有甚麼權力來替下一代的兩岸人民做決定呢?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pchen1954&aid=6375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