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翻修南海主權的新論述 讓人有玩火自焚的寒顫!
2016/07/14 22:22:04瀏覽19|回應0|推薦0
石之瑜教授在風傳媒發表”從台灣突破「南海新秩序」”,對於南海爭議中共的策略,頗有新解。同一天,風傳媒也刊登了石秀娟的調查報導”捨棄「U型線」、「固有」疆域 新政府翻修南海主權論述 撇清與中國聯手”,文中指出,新政府將放棄國民黨時代對南海島嶼主權的「歷史性權利」「固有疆域」「U型線」等主張,改採「先佔與有效管轄」的主張。
兩文對照,不禁悚然: 南海從此多事矣! 台海和平亦將不可求!
石教授提到,台灣新政府或將主張「二戰戰後秩序早已崩潰!」恰好與民進黨主張放棄的「歷史性權利」「固有疆域」「U型線」,若合符節。民進黨打算高舉的「先佔與有效管轄」原則,其實可以遠朔到17、18世紀的殖民主義,如今重彈此調,表面上是作為主張太平島主權的根據,副作用似乎是準備放棄釣魚台的主權主張,同時也聲援了中國先佔以及有效管轄擁永興島、中建島、黃岩島與永暑島。原想撇清與中國聯手,這麼一來,豈非弄巧成拙?更何況,「先佔與有效管轄」本就是國際強權泡製的法理,台灣一方面試圖打破二戰戰後秩序,一方面又引用「先佔與有效管轄」,會不會導致亞太地區重返二戰前的混沌狀態?會不會引來無窮的衝突與戰火?
石教授文章末段說道:戴秉國(前中國主管外交與兩岸事務的國務委員)利用台灣想把華府綁在二戰戰後秩序上。但是首先,中國國民黨已幾乎退出歷史舞台;其次,香港回歸更不屬於戰後秩序;再其次,聯合國已沒有中華民國;最後,二戰後秩序主軸之一正是對中國的圍堵與冷戰。如果華府不便說,臺北之計就是直接戳破國王的新衣──台灣主張:二戰戰後秩序早已崩潰了。
石教授這段論述,依其過往的文章主張判斷,應該是模擬民進黨的論述,這樣的論述,破綻甚多。
首先,與二戰戰後秩序有關聯的,是一個名為中國的主權國家,這個主權國家,在戰後分裂為兩個中國;分裂的兩個中國當中,有一方的執政黨曾經是國民黨。二戰戰後秩序是個歷史的事實,這個歷史事實,和現時的國民黨是否幾乎已經退出歷史舞台,無關。
其次,怎能說香港回歸不屬於戰後秩序? 就我們粗淺理解,戰後秩序的重建,有兩個重要的論述---「廢除不平等條約」以及「揚棄殖民主義」,香港回歸的理論基礎難道不正是源於此?歷史的演變,政治的發展,猶如快照(Snapshot),我們不能只盯著鏡頭中的人物與景象,卻忘了這人物與景象是如何入境的!
我們同意,圍堵與冷戰確實是二戰戰後秩序,那麼,邏輯上,美國插手南海爭議,聯合日本共同防堵中國的崛起,不正是重返二戰戰後秩序嗎?怎麼會說二戰戰後秩序早已崩潰了呢?今日,政治上的亞太新秩序,源於冷戰結束後,東西方陣營的大和解,而經濟上的亞太新秩序則是拜全球化、互聯網以及行動通信迅猛發展所賜。伴隨著經濟的新秩序,國際政治上必然產生多元取代兩極的現象。問題是,美國似乎無法接納世界新秩序的到來,一心一意想要回到冷戰剛剛結束時、山姆大叔蟬聯國際警察時的國際環境。南海也罷,東海也罷,離美國本土何其遠也?美國又是根據何種原則,插手管事?這不就是二戰戰後秩序的一部分? 二戰戰後秩序何曾崩解?
石教授根據他的模擬,繼續推論民進黨如此公開、具體的主張,或可一舉數得:
既然台北不承認戰後秩序的約束性或默契,也就不必接受北京繼承中華民國政府而領有南海的正當性;
不承認戰後秩序的約束或默契?請問,是概括性的不予承認?還是選擇性的不予承認?承認1949年以後在中國大陸的政權無法有效管轄台澎金馬?那麼要不要承認海峽中線的默契?要不要全盤否認九二共識(或會談)以來兩岸之間的一切協定與默契?兩岸間的協議、約束與默契,不也是二戰戰後秩序的一部分嗎?打掉戰後秩序重練?台灣得捫心自問,可有這能耐?
否定戰後秩序的存續之後,台北維護太平島主權與南海固有疆域之作為,就不可能被外界以為是與北京在唱雙簧;
恰恰相反,即使外界不再誤會咱們和北京唱雙簧,難道,不會坐實了北京認定台灣和美國勾搭的揣測?既然台灣否定戰後秩序以及兩岸間的默契,那麼,北京是否也可以一筆抹去戰後秩序,依固有疆域等原則,派兵協防太平島,防止菲律賓蠢動,以防止台獨勢力將太平島租借給美國?過真如此,台灣計將安出?不僅如此,菲律賓等國依樣畫葫蘆,也可否定戰後秩序,聲索太平島的主權。畢竟,中華民國有效佔領並管轄太平島,也是戰後秩序的一部分!
華府對南海以及東海的干預,在實際效果上早已不受到戰後秩序的約束,台北乃與華府形成呼應之外交態勢;
2000年以來,南海與東海變化甚多,爭議的焦點其實還在於經濟與海洋資源的分配問題;然而,美國的介入與干預,卻讓軍事衝突的風暴隱約形成。撇開釣魚島的問題和南北韓問題,中國與東協諸國並非不能解決爭端。菲律賓新當選的總統杜特蒂就曾公開表示他不會與中國軍事衝突,願意透過和談解決爭議。而即將來臨的美國總統大選,也牽動著未來數年美國的外交政策。此時此刻,台北冒進地充當馬前卒,無論是主張戰後秩序崩潰,還是主張先佔及有效管轄,都是順了姑意,逆了嫂意,兩面不討好。至於說,台北與華府形成呼應的外交態勢?這是夜郎自大!台北的呼應,之於華府的外交能量,無關痛癢。
同理,台北間接質疑了因為戰後秩序延伸而獲交釣魚台的日本主權主張,開闢了未來在東海議題上的折衝空間。
國際上的折衝空間,最重要的根據是實力原則。在釣魚台問題上,當台灣缺乏戰略夥伴時,基本上不可能享有任何折衝空間。台北的質疑,充其量提醒了中國,日本對釣魚台(島)的主權主張來自於戰後美國佔領日本時的刻意疏忽移交,當然,也是戰後秩序默契與約束的一部分,且迄今為止,日本皆未有效佔領和管轄釣魚台(釣魚台上既無駐軍,也無行政機關,沒有居民,更沒有適合人類生活機能的建置),不知適不適合先佔原則?台北腦洞式的思考,往往是深化區域衝突的導火線。
南海島礁爭議、釣魚台爭議,都涉及了兩岸關係。民進黨果真要主張「二戰戰後秩序已經崩解!」容我們提醒,歷史是齣演不完的連續劇,沒有二戰前的舊秩序,就沒有二戰;沒有二戰,就沒有二戰戰後秩序。海峽兩岸的二戰就是八年的抗日戰爭,估且不論是哪一個黨領導的抗戰,八年戰亂,中國大陸犧牲了322萬三軍戰士,268位將領和2000多萬同胞,外加無數老百姓的流離失所。在13億中國人看來,正因為這些犧牲,換取了戰後新秩序,實現了孫中山先生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願景,光復了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的台灣澎湖,也埋下了日後香港、澳門回歸的伏筆。否定二戰戰後秩序,就是否定了兩三、千萬人犧牲奉獻的歷史意義,就是準備「脫中」而去!
無論南海東海爭議,兩岸其實都有合作的空間。如今,民進黨政府反其道而行,夸夸其言二戰戰後秩序不存焉!怎麼瞧,都有讓人有玩火自焚的寒顫。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pchen1954&aid=6617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