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4 23:58:48瀏覽1476|回應3|推薦10 | |
在從前,每個月有一個特別的日子,這個多半是星期天的日子,農會會派一輛三輪機踏車到眷村裏來派眷糧。 臺北市也有農會?你可能會問。 臺北市不但曾經有農會,而且有好幾個農會。我曾去過的就有大同區的農會和士林區的農會。這兩個農會的樣子都差不多,厚厚的牆,沒什麽窗戶,昏暗的倉庫裏點著一盞六十燭光的白炙燈,裏面角落堆放著一包包一落落的各種糧食,還有一台碾米機。 早期農會服務著附近的農戶,臺北市進一步都市化之後,農政單位才一個接著一個裁撤。 派眷糧那天早晨,農會的三輪機踏車載滿了米,麵,油,鹽,煤等物,就停在村口村辦公室前,村幹事拿著手搖鈴,叮叮噹噹的從村頭走到村尾,大聲喊著「派眷糧了」,這鈴聲好像一隻報時的公鷄,整個村子頓時熱鬧起來。 母親連忙從抽屜裏找出家裏孩子們的眷補証,撿出幾只裝米,麵的布袋,並將裝油的塑膠桶騰空,帶著幾個孩子,拎著布袋,油桶匆匆忙忙地趕到村口領眷糧。 我比較小,我負責拿眷補証。 眷補証約八乘十公分大小,封面貼著眷屬的大頭照,上面寫著姓名,出生年籍等資料,最重要的是那按照眷屬年齡印上的「大口」,「中口」,「小口」等字樣,這大抵決定你一個月可以吃多少糧。眷補証的内頁,除了一些説明規定的文字外,最重要的就是那些糧票了。糧票是以車縫綫將内頁裁成條狀的「票」,每個月發糧時撕一張。農會憑票發糧,錯過了今天,也可以憑票到農會申請補發。 我們趕到村口,那裏已經擠滿了排隊領眷糧的人,看來今天又要等很久了。在排隊等候的時間,我很好奇地去撥弄那台機踏車的手拉柄式的刹車。 只見村辦公室外的牆腳下放著一只臺秤,農會的人將我們帶來的米袋,麵粉袋放在秤台上,根據母親撕給他的糧票口數,熟練地撥動砝碼,並將米,麵粉從他們帶來的袋挖入我們的袋中。 旁邊是領油的,我印象裏那時領的都是花生油,顔色比現在的沙拉油要深。領油不稱重量而看容積,那量容積的器具是一把長柄油杓,我想那一杓子大概是一升吧,只見農會的人將一只頗大的白鐵漏斗插進我們帶來的油桶的壺嘴上,將舀了一杓平口的油倒入漏斗中,我很喜歡看油流進桶裏油面慢慢升起的感覺。 接下來領了幾包鹽和煤代金,鹽是台鹽那種粗鹽,其包裝至今仍沒有改變。 回家時我扛一袋米,米很重但是我不覺得累,因爲今天晚上有好東西吃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