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餘情(七絕‧庚韻)
2016/09/05 09:08:15瀏覽2218|回應8|推薦112

  

 

 

 

餘情(七絕‧庚韻)

 

欲斷塵根入梵清,

沾花不落笑餘情。

佛前燈下徒翻卷,

半念如來半念卿。

 

格律:七絕首句仄起入韻式

2016/09/03 筆於謙齋

 

 

筆記:

  草稿初思於2013年,僅得大意句不全,當時忙碌,存檔時隨意置入硬碟一角,日久而忘。今朝重見,乃援筆續作之。

  回憶當初,何以有此詩思詩情?因想起累世輪迴,雖投生人道時,多世為行者,但至今餘情未斷。

  餘者殘餘之意,「餘情」是剩餘的情感,尚未徹底斷除的塵根。 

  經云,縱使證入阿羅漢之流,雖斷了煩惱心垢,但餘情猶在,餘習未斷。恰如香火已滅,而餘氣猶在(主要指初果羅漢、二果羅漢)。必須證入三果羅漢以上的聖流,方能「不受後有」。

  南懷瑾《金剛經說什麼》論析第九品,言及初果羅漢,曾道「餘情」二字:「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預流果,斷了五個見惑,但是,根本思惑還沒有解脫,因為餘習未斷,所以要七還人間。餘情是剩餘下來的情感,斷不了的,還是要七還人間才能了。如果七還人間時,不曉得再進修,還是會後退的。

  「餘習」是累世殘餘的習氣,很難盡除。《大智度論》第二卷曰:「阿羅漢、辟支佛雖破三毒,氣分不盡;譬如香在器中,香雖出,餘氣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燒煙出,炭灰不盡,火力薄故;佛三毒永盡無餘,譬如劫盡,火燒須彌山,一切地都盡,無煙無炭。如舍利弗瞋恚氣殘,難陀婬欲氣殘,畢陵伽婆蹉慢氣殘;譬如人被鎖,初脫時,行猶不便。

  至於「沾花不落」四字,典出《維摩詰經》天女散花一節:「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天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維摩詰居士和文殊菩薩正在演說大法,當時有一位天女現身,拋灑天花,花落於諸菩薩身皆墜之,至大弟子身,卻是沾衣不落了,大弟子們以神力拂花,不能令去。為何會這樣呢?諸菩薩身不沾花,是因祂們都已斷除了分別心和一切煩惱習氣。而大弟子們因塵根未淨,餘習未盡,心有分別執染,故沾花不落。

   

   

延伸閱讀:

餘情菩提(筆者舊作/新詩)

阿羅漢有二種(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

金剛經說什麼(2/3)

漢文大藏經大智度論第2卷

法爾辭庫-名相篇:習氣

畢陵伽婆蹉,習氣難調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smos84000&aid=72870539

 回應文章

穆仙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26 00:20

改編自原著小說《玉琳國師傳》的電視劇「再世情緣」。


兟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25 17:11
溫情滿溢的紅塵,凡人皆可擁有多種情感
一旦遁入佛門,肯定是甘願接受四大皆空的潛修
既常浮現往日情,顯然餘情難斷,但還俗的並不多
請問詩人
半念如來半念卿(君)的混雜意念,是否普遍存在僧尼的腦海
*如改張穿西裝的,就不致誤認
穆仙弦(cosmos84000) 於 2017-01-26 00:11 回覆:

「半念如來半念卿()的混雜意念,是否普遍存在僧尼的腦海?」

「是否普遍存在」──這樣的問句,涉及客觀性和量化分析。我不是他們,更不曾向他們一一訪談和統計,不宜大剌剌地下結論,最多只能就我有限的觀察、主觀的思索、內心本自具足的智慧,探討這個問題。

古今中外,天下僧尼何其之多,是故按常理,必有僧尼內心隱藏著這樣的混雜意念,尤其是先在紅塵情關打滾,之後才遁入空門者。除此之外,也有那種從小在寺廟長大,成年後因宿業情緣成熟之故,而動了情的;例如清初高僧玉琳法師,遇見珍格格的愛情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凡文學必有所本,電影亦如是。周星馳電影「西遊記:降魔篇」片尾,當驅魔人段小姐(舒淇飾演)快死去之際,唐三藏玄奘(文章飾演)終於承認自己深深愛著段小姐,這也是一個縮影。

那麼有沒有那種從未動過情的,我相信也是有的,但個人推測,恐怕很少。為什麼呢?因為「僧尼雖多,高僧罕見」──我是這樣推理出來的。

另外要強調,拙作中「餘情」的「情」字,並非專指愛情,而是泛指人類一切世俗之情。種種凡人之情,有善者,有惡者,亦有無關乎善惡之情;故其所造業,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之分別。我在這裡的回覆只是舉愛情為例。

 

原著小說《玉琳國師傳》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273&cid=101

 

電影「西遊記降魔篇」(告白之橋段,時間軸1:36: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kwSFy7hMs



夜遊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11 08:28

練過的鋼筆字!有章法勁道耐看.


TW
穆仙弦(cosmos84000) 於 2017-01-11 22:04 回覆:

其實這是用普通的黑色簽字筆寫的,筆頭硬中帶軟,故而線條略有粗細。

若是用鋼筆書寫,通常線條會更利索些。

但曾練過數年書法和水墨畫。想是往昔累積的筆功,自然流露在這字跡中。

感謝你的讚美。「耐看」二字是對我很棒的鼓勵。


一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明月幾時有.....千江水月照影來 秋節快樂呀
2016/09/15 12:46
人道的基底,我以為還是必需有情眾生,唯識也好ㄚ那耶識也罷,立於天地之間的萬物往來,ㄧ分情面,十方運疇,百事濟濟,才能對的住供養此生肉體的萬物,這樣子也是萬物相生的道路了,理路思辨故然重要,天地之間的人,終歸生活點滴時時不殆,而佛尚且,究竟涅槃,可見情之所衷,自是蒼生。
穆仙弦(cosmos84000) 於 2016-09-17 09:11 回覆:

眾生因緣合和,一切唯心造。

雲在青天水在瓶,萬事萬物自有安排。

祝福你秋節平安愉快!


夢荷 *經絡不通,補什麼都沒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15 11:42

穆仙弦(cosmos84000) 於 2016-09-15 19:54 回覆:

感謝夢荷到訪慶賀。

祝福您,中秋佳節,花好月圓,平安喜樂。


謎謎-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塵緣未了
2016/09/14 08:03
情字不易寫,更難絕。塵緣未了,藕斷絲連。至難矣!
穆仙弦(cosmos84000) 於 2016-09-14 18:10 回覆:

所以我們都還在紅塵打滾,卻也因此,人間有情。

於是,寫起詩來,寫散文、小說或劇本,才有這麼多悲歡離合可以書寫。

佛與菩薩,其實也是有情的。只是祂們的情,和我們凡夫不一樣。

祂們的情,圓滿自在,沒有煩惱和罣礙,更無後遺症。


一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來
2016/09/12 03:08

讀完你的詩,我只有餘蘊的感觸,對世事情理,不存放有無,能讓我深思的或記罣的,也如鏡花水月,照見而已,畢竟存在⋯⋯是這肉身的進行式,能拜你關懷,溢注如此的細膩思見,是我處天地間莫大的感動,對人間有情,還是值得佳許的。

半念如來半念卿  念念之間時已逝

不曾提起不曾捨  來來去去念今心

況乎天地人,親疏遠近,時不時相呼應

此時有你有我,呼應是情,人間如來也

穆仙弦(cosmos84000) 於 2016-09-14 00:21 回覆:

感謝再訪。能讓你覺得細膩,而非瑣碎;讓你有莫大的感動,而非莫大的躁動──我感到欣慰。

我原以為回覆時,只消幾行字就夠了。但有些觀念或思辨上的覺察,還真不是幾句話就能講清楚,倘若再舉例,內容就更長了。

所謂餘情,泛指人類一切未斷的情感,包含愛情、親情、友情、恩情、姦情、師生之情、宗教信仰之情......。七情六慾,無所不包。人道眾生,皆有餘情。

除了情之外,還有智。情智比例之差異,成就十法界六道眾生之不同:

純情無智者墮地獄,九分情一分智者墮餓鬼道,八分情二分智者墮畜牲道,六分情四分智者在阿修羅道,情智均等者(五五分)生人道,四分情六分智者入天道,一分情九分智者入菩薩道,純智無情者成就佛道。

唯識宗探討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論及「識、境、物」的三角關係,其思辨功夫是很深刻而讓人驚艷的。

唯識宗說:「我們對宇宙萬物的認識,其實並非認識物的自身,而只是認識我們對物所生起的境。」

其實論及「餘情」的「情」也一樣道理。再舉愛情為例,看看世間男女,與其說,愛上某個人,不如說,其實是愛上自己心目中的某種美好想像,只不過剛好有個人符合這個預設的條件及框架,那個符合條件及框架的人,不過是一個配合演出的模特兒罷了,所謂臨時演員也。若有幸相戀在一起,後來又因故分手,致使當事人雙方或一方情傷難忘而放不下,同樣的,讓當事人放不下的,不是那個已遠離的人,而是當事人內心所執著的「情」與「境」。這個道理同樣也適用於親情,例如深愛的父親或母親辭世,為人子女的久久不能接受與平靜,在此人生衝擊事件中,那個無法接受事實的子女的功課,往往不在辭世的父母身上,而在「無法接受」這四個字。

茲舉愛情與親情為例,相信是大多數人讀之都很有感,也最容易懂的。


一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08 01:12

喜歡最後那句

「半念如來半念卿」

真性情 真自在⋯⋯一切不過就只是個發生了

穆仙弦(cosmos84000) 於 2016-09-12 01:23 回覆:

以空間距離為基礎的時間是幻覺。

以線性時間為基礎的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亦為幻覺。

但多數人沒察覺。或雖知曉,而體悟不深。

於是,假如你曾在二十歲時體驗過一段深刻的戀情,後來結束了,讓你深感遺憾,或有所怨恨,若你的第七末那識沒有放下,即使過了三十年,已五十歲的你,依然沒有放下。

讓我們將時間軸再拉長,往更久遠前推進。若你某個前世,也許在清朝,也許在唐朝,或更早以前的朝代,你曾體驗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那次的經驗讓你的靈魂深深眷戀,或留下了創傷,若你的第七末那識沒有放下,今生的你,潛意識中必然還有執念,甚至多生多世以來,仍在尋尋覓覓,那個前世的他/她。

於是,當你在佛前誦經持咒,若你猶有餘情,或種因於今世,或種因於前生,若你毫無所覺,你會誤以為當下的你就只是專注在誦經持咒這件事上,沒有別的。

然而,那些隱藏在你的八賴耶識的資料庫中,被第七末那識緊抓不放的,還沒斷除的情感,就像埋藏在土地下的種籽一樣,只要還沒徹底從根刨除,當外緣具足,它遲早會再發芽開花。

唯有當你的心靈進入寂靜之境,如同雜質在水中沉澱,漸漸清澈,寂靜的你充滿覺知,覺察到內心深處那極細微的煩惱心姤,你會發現,時間是幻覺,過去的,若未放下,永遠不會過去。雖已枯了花葉和根莖,但種籽還在。

只要種籽還在,則當下雖在佛前誦經持咒,其實同時也還念著他/她。因為那個「念」還在,還沒斷。

果真看清時間是幻象,就會覺察到,只要仍有餘情,必然在「半念如來」的同時,也「念卿」。因為,種籽還在,種籽不因時間的推移演進而消失。

所以,讀這最後一句,要把時間的幻覺扔掉。

要能覺察到那些埋藏在潛意識中的「種籽」的存在。